■ 李春蘭 (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
高校創業就業教育體系現狀及對策*
■ 李春蘭 (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曾明確的對就業創業體制提出新的要求:一是要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擴大就業;二是要完善就業創業的相關優惠政策;三是要創新勞動關系的協調機制。其中更是將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作為當前工作的重要戰略部署。在這種趨勢下,全面開展高校創業就業教育就顯得尤其重要。它不僅是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現實抉擇,更是滿足時代發展要求和富有教育開拓性的戰略選擇。
高校創業就業;教育體系;對策
大學生是我國就業隊伍中的重要一員,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肩負著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和國家綜合實力提升的重任。在新時期為了時代需求和大學生個體發展需要,對于高校創業就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國實施創業就業教育不僅緩解了高校的就業壓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實干能力的社會建設者,使他們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在大學生中開展創業就業教育充實自身的創業就業能力,變被動為主動,創造一定的就業崗位,在有效緩解就業壓力的同時也磨礪了創業者自身的品格[1]。
進行高校創業就業教育體系建設也是目前國內高校改革的一個側重點,依托創業就業教育培養更多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提升整個國家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高校創業就業教育改革與創新要立足高校自身發展,滿足時代發展需求,這是全面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切入點。
我國大學生創業就業教育起源于上個世紀末,大致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在2000年前后國內少數重點院校如清華大學等高校率先開設自主創業就業方面的課程,組織學生開展小規模的創業比賽。第二階段是試點高校的創業就業教育的探索,試點高校通過研究我國高校創業就業教育的發展模式和基本方式,為以后高校全面開展創業就業教育提供經驗和參考。第三階段是全面的推進高校創業就業教育,通過結合前期試點高校的優秀模式經驗和當前高校的實際問題,切實完善高校創業就業教育體系,下大力氣搭建高校大學生自主創業教育指導平臺。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雖然在高校創業就業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目前國內的創業就業觀念與大學生創業就業形勢相比,依然存在很多問題。
在現階段,我們大多數高校并沒有把創業就業教育納入學校的主流教育體系,沒有明確的專業定位,仍是學校的“副課”。課程大多包含于其他專業之中,缺乏教育的嚴謹性和系統性。雖然部分高校已經開設了相關的課程,但僅僅是孤立的課程,創業教育課程同現存其它課程之間、與其內部間的邏輯性都有待進一步完善。另外,創業課程中實踐環節比較缺乏,通過創業指導課程,許多大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創業理論與技巧,了解了許多他人成功創業的案例,學會了寫創業計劃書,也參加了不少創業設計比賽,但我們發現許多優秀的創業設計很少投入實踐,難以在實踐中檢驗設計的可行性。創業是實踐性很強的活動,缺少實踐便只能是紙上談兵。單純的把課程教育作為創業教育是一個嚴重的誤區,因為創業教育的本質就是要通過自身實踐能力與知識面的結合,洞察社會經濟發展中的趨勢與機遇,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滿足社會經濟需求,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2]。
另一個突出的問題是要編寫適合我國國情的創業就業教育教材和專職創業師資隊伍的建設。目前高校的大部分創業就業課程教材來自于歐美發達國家,具體的國情差異會導致教育實際效果的偏差,從而缺乏具體的實踐指導意義。師資隊伍方面現階段各高校嚴重缺乏專職的創業就業指導教師,現有的創業教育教師大多也只具備系統的理論知識,缺乏實際的實踐經驗,授課往往流于形式,很難把握創業就業教育的實質和精髓。
在制度層面上對于大學生創業就業方面的法律法規不夠重視,一是缺乏相應的保障和扶持大學生創業就業的法律的體系,二是僅有的法律法規在執行層面也是大打折扣。在創業就業的場所支持提供方面,沒有專門系統的配套政策,場地建設不足,由于扶持信息不對稱和政策落實不到位,僅有的場地也由于手續繁復或其他原因出現閑置或挪作他用的現象。資金扶持方面,國家雖然陸續出臺了相關政策要求銀行加大對高校創業者的資金扶持力度,但具體的政策執行不夠,以至于大學生有好的創業項目,也由于自身資金的限制而“胎死腹中”。在城市戶籍管理方面,一些城市利用社保、戶籍等政策方面采取地方保護主義,這對于大學生在當地的創業就業行為造成很大的不便和困擾。
創業不僅要具備廣博的知識,還需要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具體的實踐經驗。現階段大部分高校學生具有自主創業的熱情和愿望,但缺乏相應的創業知識與儲備。現有的高校創業就業觀念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還是以解決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為出發點,沒有把它作為一項長期的培養優秀人才的高度來定位,沒有建立起完整的創業就業指導體系,缺乏在學生入學初期對于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培養,大部分學生對于將來的創業就業沒有概念,學校也只是在畢業前為學生講解就業政策和提供就業信息,教育的錯位就導致了學生創業就業知識的嚴重匱乏[3]。另外,目前大部分學生對于創業就業還是有因循守舊思想的存在,創業就業意識淡薄,學生的社會知識缺乏、實踐能力不足,部分學生在校期間只重視書本知識的學習,無就業創業的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這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走出去的勇氣。
深入探索開展大學生創業就業教育工作,對于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校創業就業教育體系具有重大作用,是全面推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會議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體現。教育體系的改革與創新深刻影響著國家層面的改革發展與創新,需要我們認真的思考和對待。
在校期間努力掌握專業知識,通過把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習效率,按時完成課業,穩步提升學習成績,利用課余時間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多閱讀多參與學校的校園活動。其次是通過學校系統的創業就業教育,老師的指導和同學的幫扶,多參加一些課外實踐活動,提高個人的社會交際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以適應畢業后的創業就業環境。目前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正確的認識社會和評價自我,認清形勢,轉變就業觀念,先就業再擇業。要突破傳統的專業限制,將就業方向與國計民生的需求與自身的興趣愛好相結合,爭取多元化的創業就業流向[4]。
我國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大學生畢業走向社會,大學生就業需求量非常龐大,在這種情況下,各級政府要下大力氣制定和完善大學生創業就業的各項政策,加快戶籍制度、社保制度和勞動人事制度方面的改革,促進大學生創業就業市場的良性發展。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業就業工作,加大各級政府財政投入力度,除了在組織社會化的就業創業技能培訓以外,還應核撥相應大學生創業就業扶持資金,引導學生利用自身優勢能力進行自主創業和自主擇業。同時要支持各類非公有制企業的發展,以創造新的就業崗位,激發學生的自主創業熱情和創意。政府要多方面制定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優惠政策,購買公益性的崗位實現部分就業困難學生實現就業。千方百計引導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把擇業的愿望與實際工作崗位需求結合起來,鼓勵畢業生到艱苦的地方去、到基層去實現就業。
積極展開創業就業教育體系的改革與創新工作,創業就業課程的學習不僅是學生創業就業知識面的拓展,更是對專業技能的培訓和相關知識課程的延伸,是對提升學生洞察能力和把握時代趨勢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全面靈活的掌握各類創業就業知識和國家政策方針,提升大學生遵紀守法的公民素養和創業就業技巧的應用,根據實際創業所需展開多方面的聯合教學,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和科技意識,時刻給學生一種更新的啟發和視野,增強學生用于創新創業就業過程的信心和勇氣。
創業就業教育體系是一項需要高校、政府和社會多方共同關注和發展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齊抓共管和資源自持。同時開展大學生創業就業教育也是歷史的必然,它不僅可以緩解目前高校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還可以增強整個國家的創業能力和創業氛圍。目前,在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歷史背景下,高校應該正確把握機遇,使我國高校的創業就業教育步入一個良性的發展階段。
[1]陳容名.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研究及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啟示[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7(4):58-59.
[2]高法文.規范教學基本要求,扎實推進高等學校創業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2016,3(1):39-41.
[3]何軍峰.試論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構建[J].教育導刊(上半月),2016,8(10):23-25.
[4]趙慧杰.歐盟高校創業教育調查數據分析及對我國的啟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5,11(3):53-58.
G644
A
1008-2549(2017)05-0024-02
2016年度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基于‘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創業就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編號:2016SJD710144)的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