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姍姍 (大慶師范學院文學院)
基于PAD模式的現代漢語高效課堂探索*
■ 黃姍姍 (大慶師范學院文學院)
PAD模式下,教師重點撥而不窮盡,給學生留出探索空間,使學生學習動機增強。教師則擺脫了“教書匠”的身份,完成了由“匠”到“師”的轉變。PAD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既可以獨立運用,也可以與其它教學方法靈活結合,在現代漢語課堂教學改革中,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PAD模式;現代漢語;高效課堂
針對目前高校的教學現狀,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于2013年10月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對分課堂。其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課堂時間分配給教師進行講授,另一半時間分配給學生以討論的形式進行交互式學習,在時間上清晰分離為講授(Presentation)、內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討論(Discussion)三個環節,因此對分課堂也可簡稱為PAD課堂。它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將講授和討論時間錯開,讓學生在課后有一周時間自主安排學習,進行個性化的內化吸收。PAD模式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自應用以來收效顯著,該教學模式也為現代漢語課程的改革帶來了新的啟示。
合理的教學改革不僅要考慮形式的創新,還要考慮學生群體、教師群體和課程情況等因素。
現代漢語,究其性質,在大學語言類課程中屬于基礎性、工具性、入門性的學科。從知識體系上來看,課程主要包括語音、文字、詞匯、語法、修辭等模塊。課程注重將現代漢語的專業知識與學生高中階段已掌握的語文知識銜接深化,并為今后對語言知識的進一步深入學習打下基礎,純理論要求較低。
同時,現代漢語課程在對語言現象的分析過程中涉及到豐富的語料。語料不僅包括當代有影響的詩歌、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還包括口語中鮮活的實例。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討論材料。
因此,在知識教授環節,教師可以講授精要而學生不至于一頭霧水;內化吸收環節,學生可以自主內化而不至于全無頭緒;交流討論環節,學生可以各抒己見而不至于無話可說。這些學科特點都為PAD課堂模式的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現代漢語課程大多在大學一年級開設,這一階段的學生剛剛邁入大學校門,保留了高中時期的良好學習狀態,出勤率較好,聽課認真,在新的學習環境中,它們渴望與老師和同學進行交流并得到認可。這就為PAD模式的教學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學生基礎。但同時,部分同學也暴露了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純粹為了考試而學習的態度,過分重視考試分數而忽視學習過程。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許多任課教師都曾遇到過這樣的尷尬,對于自己勞心費神備課的內容,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并不高。講臺似乎成了教師一個人“表演”的舞臺,觀眾卻寥寥無幾。倘若整個教學活動只是教師的一場獨角戲,其職業幸福感又從何談起?在PAD教學模式下,教師擺脫了“演員”的角色而轉向學生的“引導者”,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實現師生角色的多元化。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痹赑AD教學思想的指導下,教師僅用少量的課堂時間精講“語義場的定義及層次”,并結合學生知識儲備的實際情況酌情處理“同義詞的差別”和“反義義場的類型”這些知識點,至于“同義詞和反義詞的作用”問題,則完全可以結合課后任務留給學生進行交互式學習。例如,結合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任務,引導學生分析“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同(反)義詞辨析問題”、“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同(反)義詞教學策略問題”、“公文寫作中如何準確選用同(反)義詞”、“讓新聞增色的同(反)義詞選用問題”,等等。在這一環節,延續了傳統的“教”與“學”的關系,以確保知識傳遞的系統性、準確性和有效性。
這一環節,師生關系體現為反饋評價者與主動參與者。
內化吸收是PAD模式的重要環節之一,由于每位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認知基礎和思維方式也不盡相同,在面對同一個問題的時候,思考的角度與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會有所不同。在這一環節,在教師給出了明確的學習任務之后,不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內化速度和內化方式以自己的節奏去完成內化過程。學多少,怎么學,均由學生自主安排。這樣,在接下來的交流討論環節,學生會用不同的思路和表述去描述同一個事物,會有不同的建構和生成。
PAD課堂的交流討論環節與課堂講授環節在時間上清晰分離,讓學生能夠在對所學內容充分內化吸收的基礎上展開有效討論。同樣一個“漢字繁簡之爭”的問題,經過一個星期的自主學習與內化吸收,許多學生分析在繁簡漢字的優缺點的基礎上,還能夠深入探討繁簡漢字的產生背景、其特定的歷史作用、其發展方向等問題。
在這一環節,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導者,充分體現了其學習主體的地位。在深入思考、查閱資料、小組合作的基礎上,學生們各抒己見、交流討論、展示所得,在思想的交流與智慧的碰撞中完成對知識技能的提升。
在PAD教學模式下,作業的重心轉移到了作業布置。以現代漢語課程為例,其課后作業應該是開放性的,讓不同類型、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例如在“詞匯”一章,啟發學生思考“漢語顏色詞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在“語法”一章,讓學生談談“現代漢語虛詞在詩歌中的重要作用”。這些問題貼近生活、容易入手,且有深入的空間。在作業評閱上,教師只需簡單分級,精要反饋,既對學生付出的努力予以肯定,也對作業中反映出的不足之處給出指導性意見,
PAD教學模式在考核方式上將傳統的終結性評價調整為過程性評價,在課程考核中,增加平時課堂表現以及課后投入的考核比例。以現代漢語的考核為例,學期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兩部分構成,可以根據教學實際將平時成績所占比例提高到50%~60%。平時成績的構成可以包括:出勤10分;語音、文字、詞匯、語法、修辭每章一次課后作業,外加一份讀書報告,每次10分,共60分;階段測驗20分;課堂討論表現10分。期末考試中提高開放性試題比例,重點考查學生利用所學語言知識實際分析解決語言問題的能力。這種彈性評價機制有利于確保學生在整個學期中能均勻地投入時間和精力,避免學習的功利化傾向。
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應該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但很多時候,師生之間的互動都是單向的,教師強制提問、學生被迫回答。這種互動并不能促進師生雙方的交流溝通,更不能激發學生高層次思維的積極性。
現代漢語課程研究語言的應用,社會與生活為我們提供了無窮無盡的豐富語料,詞匯的隱現、語法的結構、修辭的運用……每一個語言現象都值得我們分析和探討。PAD教學模式下,交流討論作為一個重要環節,將互動交流放到課堂之上,同學之間互相啟發、促進,給學生更多機會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打破了師生互動形式化的現狀。
PAD教學模式下,針對語言學習任務,學生或獨立或小組分工合作,發現問題,查找文獻,梳理總結各方觀點,訓練嚴謹合理的批判性思維,最后,用有說服力的語言將自己的觀點有條理地表達出來,并形成準確而清晰的書面報告。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將所學知識整合吸收,不但能夠促進對知識的長時記憶,還有助于訓練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協同合作能力及探索創新能力,有利于隱性知識體系的構建。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睘槿藥熣撸谥R傳授的基礎上,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自主學習能力。在PAD教學模式下,雖然教師課堂講解的時間相對于傳統課堂要少,但對教師的知識儲備及教學能力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內化吸收的自主性及交流討論的開放性特點,在教學準備過程中要加強“備學生”的意識,了解學生的認知基礎、學習態度與學習習慣,在交流討論過程中,在知識與情感上都能參與到什么程度,在課堂教學動態中,可能會做出哪些反應,教師應怎樣應對……因此,任課教師不僅要對教學內容了然于心,還要對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和學生可能引發的話題都要有所準備,不斷調整教學過程,這樣,課堂教學才能有的放矢,教師才能實現教學的自如化。
總之,無論何種形式的教學改革,MOOC也好,翻轉也罷,以至今天的PAD課堂,其根本出發點都在于提升學生的能力。PAD模式下,教師重點撥而不窮盡,給學生留出探索空間,使學生學習動機增強。教師則擺脫了“教書匠”的身份,完成了由“匠”到“師”的轉變。PAD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既可以獨立運用,也可以與其它教學方法靈活結合,在現代漢語課堂教學改革中,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1]杜艷飛,張學新.“對分課堂”:高校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踐與思考[J].繼續教育研究,2016(3).
[2]張學新.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復旦教育論壇,2014(5).
[3]李永安.我國大學課堂教學的改革策略[J].中國高等教育,2013(5).
[4]楊淑萍,王德偉,張麗杰.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及其師生角色分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9).
G642
A
1008-2549(2017)05-0092-02
大慶師范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提高現代漢語課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與實踐”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Y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