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彪
促進教師主動教研的幾點思考
■李志彪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發展,信息技術發展一日千里,知識更新日新月異,這樣如火如荼的一種高速發展的教育局面正逐步改變著教與學的關系。作為課改新時期的人民教師,我們必須與時俱進,積極投身新課程改革,不斷學習、研究,及時更新教育理念,通過教育科研提升自身素養,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書匠”角色,做一名教與學的“研究者”“教育家”。
在教師科研過程中,各相關部門應時刻關注教師在教育科研中的行動,進行過程性評價,學期末或結題時注重研究結果的激勵,進行總結性評價。對各級優秀科研課題成果及優秀學術論文及發表的文章按照級別的不同在教師考核中進行相應加分。同時上級部門和學校要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為學校、教師個人的科研提供經濟保障。為鼓勵教師主動積極地參與教科研,學校及相關部門可出臺科研積極分子外出培訓、評優、晉級等優先政策。如此,教師教育科研的積極性將會大大提高。
有關部門可以有計劃地組織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理論和方法的培訓,積極將教師和專家組成學習共同體,主動形成“教師走出去學習”“專家請進來講學”的良好教研氛圍,并建立一支思想政治素質好、數量充足、相對穩定、專兼群相結合的教育骨干科研隊伍,逐步形成適應科研、教研任務需要的學術梯隊,努力組建一個個和諧的以學科分類的教科研團隊。如,學校依據實際情況,組織教師進行課題研究,請專家指導,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成果,促進教師的發展。
1.組織開展各類教學比賽活動。開展各類教學比賽活動,既能引導教師參與教學研究,探索新課改教學模式,又能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更能促進學校辦學水平的穩步提高。比賽的形式不一定局限于課堂教學比賽,還可以是“做一套題、命一道題、評一節課、寫教學設計、即興演講、寫一段粉筆字”等方式,這樣既靈活多樣,考查全面,又凸顯“人文關懷”,更具公平性。
2.開展“同課異構”、“異課同構”課堂研討活動。在學校間開展“同課異構”、“異課同構”的實效性課堂研討活動,讓研究者直接面對教學中的難點問題,針對同一課題或內容,讓不同學校、不同班級、不同年齡段的教師執教,通過相互比照、印證、學習,使教研更具實效性,從而促進教師團體的共同發展和提高。
3.組織市級觀摩課、示范課,進行聽課評課活動。有關部門可以在每學期組織省級、市級觀摩課、示范課,讓名師起到引領、示范、帶動作用。這種精品課具有交流、研究、示范等諸多功能,對營造科研氛圍,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大有裨益,對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促進專業發展有著其他教學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現在的網絡資源非常豐富,互聯網的使用帶來的方便、快捷也已被絕大多數教師認可,尤其是青年教師。有關部門完全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組織教師交流、探討,如網絡群、教學博客、教研網等。據調查,國內很多省、市、縣都建有自己的教師交流網絡群、名師教學博客,甘肅省各級教育部門可以由教研員牽頭建立各學科教師交流網絡群,并組織名師建立自己的教研博客,既能做到資源共享,又能使名師效應輻射范圍更廣,還能促進年輕教師迅速成長。
總之,教育科研是現代教育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只有堅持走“科研興師、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科研興市、科研興省”之路,組建一支支校、市、省級科研團隊,實現教師個人、學校、市乃至全省教科研水平的全面提升,才能讓學生真正受益,才能使我省的教育水平繼續提高,才能引領全國范圍內的新一輪課改,最終真正辦成人民放心滿意的教育?!?/p>
(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通過校本教研提升農村中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行動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GS[2016]GHB1627)
(作者單位:甘肅莊浪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