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紅
走出迷茫
——培養學生健康心理
■朱建紅
知識是探索未來的鑰匙,然而相比之于知識,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才是讓我們的下一代面對成功或者挫折的種種考驗,都可以巋然不動、堅不可摧的強大的基石。那么對于心理品質尚未成熟,不時有困惑迷茫的小學生,教師又該怎樣為其心理健康發展導航呢?
愛是呵護花朵綻放的雨露陽光,愛是滋潤孩子健康成長的營養之源。身為教師,要以父母之心愛學生,要一視同仁,而不能因為學生的成績、犯過的錯誤或是家庭環境等心懷偏見。當然,教師對愛的播撒也不可以吝嗇——用信任的眼神鼓勵學生,用贊美的話語表揚學生,用真誠的微笑感染學生……這些愛的舉止,都會讓學生感受到溫暖與鼓舞,即使學生心理存在一些問題,可能也會在內心暖意涌動的一刻消融了。
幾年前,一位學生因為小時候曾被開水燙傷,手臂無法伸直,手指也不能隨意屈伸,致使他沒辦法正常書寫,所以他寫的字很難看,學習成績也很落后。此外,我還注意到他在學校一向獨來獨往,不愿與人交流,自卑而又壓抑。我多次和他推心置腹地交談,關愛他、鼓勵他,告訴他過去的事故雖然痛苦,但不是過錯,不該因此而害怕和躲避,應該坦然地去享受生活;告訴他,要相信自己,相信一分努力,一分收獲,相信只要多一點努力,他也可以把自己在意的事情做好,會趕上甚至會超越同學們。在課堂上,我還會抓住他的閃光點,及時予以表揚和鼓勵。之后,我注意到他的情緒漸漸平和了,信心增強了,并開始嘗試走近同學,融入同學,學習也更加努力了。他從自己的內心邁出了一大步。
可見,發自內心的理解和尊重,才是最真實、最有力的愛,才能促使封閉內心的敞開。所以,發現學生心理存在問題時,教師不要急于定論,而應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尋找問題的根源,理解他們,幫助他們克服缺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在每個人成長與奮斗的歷程中,都難免會有挫折與坎坷。作為教師,我們無法永遠站在學生身邊守護他們,更不可能為他們掃除所有成長中的煩惱和人生障礙。我們應該想辦法教會學生以正確的心態和方式去面對人生的挫折與坎坷。
很多孩子爭強好勝,承受不起任何挫折和打擊。例如:有的孩子只是一次考試沒考好,就感覺顏面盡失,信心渙散,一蹶不起;有的孩子長時間努力之后,學習仍然不見起色,就自暴自棄,不再努力;還有的孩子因為在比賽或者學習上落后于人,就會心懷妒忌……這都反映出學生不能經受失敗的打擊,急需教師為孩子指引道路,教會他們正確地面對失敗,教會他們以內心的勇敢、堅強挑戰失敗。針對這種情況,我所采取的應對措施有:其一,倡導學生查找失敗和成功的故事、名句,然后組織學生互相分享和領悟,讓學生認識挫折,做好隨時迎接挫折的心理準備;其二,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挫折,經受磨練。比如帶領學生慢跑,鼓勵大家堅持,以此鍛煉身體,磨煉意志;再比如舉行知識競賽、朗誦比賽等多種比賽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懂得積極面對和互相欣賞,而在活動后讓學生學會用平常心面對輸贏,讓學生知道此時更重要的是相互交流,學人之長。
遭遇失敗,遭遇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學生在失敗與挫折面前放棄或迷失自己。所以,我們有責任教育學生學會勇敢地接受失敗,只要不放棄、不迷失,哪怕跌倒千百次,失敗也不會成為最終的結局,相反,失敗會成為勇者走向成功的階梯。
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大人對孩子過度地寵溺嬌慣很尋常,很普遍,致使一些學生從小就養成了自私、任性的個性,很難與其他孩子友好相處。此外,因為很多家長害怕孩子在室外發生危險,更多時間讓孩子在家中玩耍,孩子從小就少與伙伴接觸,自然與人交往的能力也就得不到培養和發展。因此,小學階段教會他們與人和諧相處,友愛互助勢在必行。
一些學生自私自利的現象有些嚴重,學生之間也就很難和睦相處。同學摔倒了沒人過來扶;鉛筆弄丟了,同桌不借你用;值日小組做衛生,為了干活多少爭論不休……開學初,這些現象時有發生,學生的表現令我很是擔憂,于是我著手策劃并實施一系列措施,教導學生和諧相處。其一,利用優秀讀物向學生潛移默化地滲透分享、互助、諒解和關愛等美好思想,倡導學生們閱讀、摘抄以及推薦相關讀物,互相交流,分享收獲和領悟,教師適時引導,促使他們在活動中體驗和諧交往的快樂,同時建立積極正確的交往觀念。其二,組織集體活動,為增進學生交往創造機會。例如,課上我將班內學生分組,設計適當問題讓各組學生進行探討交流,讓學生學會傾聽與表達,學會分享與合作,學會欣賞與尊重。
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責任艱巨,且任重道遠,不可完全依賴教師的單薄之力。為了學生在今天能夠快樂地學習、茁壯地成長;在明天能夠勇敢地探索,勇敢地擔當,家庭、學校、社會在教育的戰線上,共同努力吧。■
(作者單位:江蘇張家港市萬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