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亮
歷史課是需要一點激情的
■王 亮
蘇霍姆林斯基說:“有激情的課堂教學,能夠使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富有激情的課堂能激發學生渴求知識,調動學生探究問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想象思維,拓展學生的思路,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那么,激情是什么?《辭海》詮釋:激情是一種強烈的、具有爆發性的、難以抑制的感情。說得直白一些,激情就是一種態度,一種精神,一種責任,一種境界,一種動力。
新課程要充分體現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為宗旨,逐步學會全面、客觀地認識歷史問題。新課程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養和情感的升華。初中歷史課程目標的第三個維度,也就是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要求是:“逐漸了解中國國情,理解并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梳理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逐步確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精神、責任、理想和三觀的培養不是通過平淡的說教能實現的,只有通過老師在教學中的點滴滲透,通過老師自己內心對社會主義的信仰,對國家民族的愛,不自覺的真情流露才能打動學生。陶行知先生說“只有出自內心,才能進入內心”要想實現學生的情感升華,老師絕不可能平靜如水,枯井無波。
在歷史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我們面對的是初中的學生,他們的認知以感性為主,不再單純聽從枯燥的說教;他們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來源。這就要求教師貼近學生、貼近時代、貼近社會,用激情走進學生的內心,激活學生學習歷史的激情。新課程改革以后,歷史教材重新編寫,知識點進行了濃縮,概念多結論多,時空跨度大,也要求教師去拓展課本,用心選材,合理重組,激活歷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16版初中歷史新教材就有大段的理論性很強的文字表述,比如初一歷史第一課“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中最后對北京人發現意義的一大段文字表述;比如第二課“原始農耕生活”最后一大段對原始農業的發展的文字表述;再如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最后一段對甲骨文造字特點以及對漢字的影響等,這些章節段落理論性比較強,學生掌握困難,老師們應該積極思考,用心突破,激情展示,避免老師平淡地講,學生低頭劃書的局面出現。
由于教師長期工作在壓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續的疲勞及與他人相處中存在各種矛盾、沖突,教師的職業倦怠很容易出現。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滿腹怨氣走進教室,或者麻木不仁對待學生,都是不可取的。俗話說“心病還要心藥治”,學生喜愛激情的課堂,學生的喜愛反過來又未嘗不是醫治倦怠的一劑良藥。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雜志社社長任鵬杰說:“人生價值在人格,而人生意義在人格實踐本身”。這句話從教育哲學的角度告訴我們塑造靈魂乃教育的責任,而歷史教育對孩子們人文素養的培養,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更何況歷史有悲喜,有離合,歷史如詩如畫,時而給人警醒時而引人遐思,每次與歷史人物對話都是一次難得的經歷。這么有意義的歷史難道不值得我們喜歡嗎?反言之,如果一個不愛歷史教學的老師會在課堂上慷慨激昂嗎?會從內心打動每一個孩子嗎?會有好的教學效果嗎?
高爾基曾經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愛學生既是老師一種職業高尚品德的表現,又是一種教育手段,在教育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師對學生高尚純潔的愛,是師生心靈之間的一種通道,是開啟學生心智的鑰匙,是用以點燃學生心靈的火焰,有了它,老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使學生樂于接受你,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愛,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俄國教育家托爾斯泰也說過:“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結合起來,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教師要上好每一堂課,以課堂為黏合劑,用激情感染他們,用知識豐富他們,用思想影響他們。
激情教學不能偏離教學主線,不能混淆主次,不能篡改歷史史實。所以激情教學必須以扎實的教學基本功來做支撐。教學基本功具體包括:扎實的歷史人文素養、口語表達的優美、熟練的信息技術、漂亮的書寫,再加上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
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一切事情的總和,內容多而雜,沒有一定的理論功底就無法整合優化課程資源;語言是教學的特殊工具,歷史更是一門偏向文科的學科,合格的歷史課堂語言至少要達到以下四個條件:一是既要生動、具體,又要準確、無誤;二是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有時代性;三是既要有文采,又不失質樸風格;四是既要邏輯嚴謹,又要有節奏感。扣人心弦的導入,輕松幽默的闡釋,巧妙的轉折……學生思維必隨教師的思緒而洶涌澎湃;
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教學的整合,正成為當前我國信息技術教育乃至整個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一個熱點問題,也是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方法的重要標志。熟練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活動可以極大的提升教學效果;漂亮的板書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還給學生們一個模仿提升書寫水平的機會;有經驗的教師都會在教學中將教育學心理學巧妙應用,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聲贊許,都會驅散學生心中的陰影。
作為一名優秀的歷史教師,只要進入教室,走上講壇,就應該充滿激情,全身心投入到教學的情境中,把“內功”外化為熱情洋溢的語言、表情、動作,用自身的激情激發、感染學生進入到學習情境中,把學習過程變成一種愉悅高效的情感互動過程,讓學生始終在一種積極、愉悅的情感中去認知、去感悟、去探索。激情有著豐富的內涵,它是修養、素質、能力的積淀。激情能夠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激情是教師的風采,激情是教師的魅力所在!■
(作者單位:江蘇如東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