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彬彬
【摘要】:我國地緣遼闊,山河秀麗,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之中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山水文化。至圣先師孔子曾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是中華民族所共有的價值觀和審美觀,由此派生出的山水文化,是中華文化之中的一大特色。從自然崇拜到山水雅好再到山水旅游,逐漸形成了山水審美意識。山水園林就是其一大代表,深受人們喜愛。這種喜愛從古代延續到現代,在現代景觀設計中也為廣泛的運用。
【關鍵詞】:山水文化、園林、審美、景觀設計
1、山水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山水與文化息息相關,緊密相連。在不同時期的文化賦予山水不同的審美,在中華五千年的漫長歷史中,山水文化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自然崇拜階段。人類文明早期對大自然的認識還處于一種懵懂的狀態。對于雷電、火山、地震這些自然現象都無法解釋,理解為這是自然帶來的災難與懲罰,對自然達到一種敬畏的心理。但是另一方面他們生存的資源大多取至于自然環境之中。所以在那個時期,人類對于自然是一種敬畏與崇拜的心理。
二是宗教與審美階段。漢代,中原地區便產生了道教,傳入佛教,宗教在人們的精神生活中漸漸占據重要的地位。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政局動蕩,寒門之士、文人退隱田野不與權貴同流合污,與自然為伍。這樣山水美便極大的在他們的筆下呈現在世人面前。另外當時玄學盛行,魏晉南北朝的人士追求心神的超然,不僅將人自身成為審美的對象,還有竹蘭梅菊等自然景觀。
三是審美與科學階段。到了唐朝鼎盛階段,政局穩定,經濟繁榮,宗教也順勢盛行,文人墨客喜愛游山玩水,借山水作詩文歌頌、贊美山水之美,是山水文化以新的形態展示在世人面前。從而也帶動山水詩畫、游記與園林建筑快速發展。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用自己的行動研究了自然山水。清末以后,隨著帝國主義入侵中華,山水文化逐漸式微,但與此同時,國外自然科學的傳入以及在國內的發展,為山水文化注入了新的內涵。
2、山水文化的審美
1.1形象美
山水景觀多姿多彩的風貌是在不同的地質作用下形成的,具體分為雄、險、奇、秀、幽、曠、野等幾種美學風格。
雄:雄偉高聳的景觀帶給親臨者一種崇高、壯美、震撼、贊嘆的心理體驗,水體的氣勢磅礴,奔騰咆哮,同樣展現出了雄渾壯麗的美學特征。
險:站在險峻的山川之下會使觀者內心感到自身的渺小,但隨著一步步登臨山峰,壓抑與自卑感逐步的轉化為成就感,游者經歷了先驚后喜心理體驗,有助于提高個體挑戰自我心理極限的能力,讓人的道德精神在這種體驗中得到升華。
奇:大自然造就了奇特的山水景觀。形態各異的山地形態往往給人意外、驚喜的審美體驗,使觀賞者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秀:指山水形象的秀雅、輕柔、清雅。秀美的山川湖海中的水必須是清澈無塵的,水面平靜,游人至此,使人感覺到真正融入了自然,回歸了本源,和諧安然。
幽:通過迂回曲折之徑,體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趣,從而獲得心靈上的恬靜安逸、靜謐、超越世俗的審美體驗。
曠:以寬闊無垠的水面或平坦坦的山川所構成的自然景觀,使人視域廣闊,從而形成胸中產生坦蕩曠遠的灑脫之情。
奧:這類景觀在空間的布置上更為復雜深隱、封閉迷離。
野:天然原的自然的產物,隨天地而生,純真古樸,富有狂放不羈的趣味。
1.2色彩美
山色、天色、水色及植物的季節變化體現了山水景觀的色彩變幻之美。一切景物,隨著光照的強度和亮度以及天氣的變化在每個時間節點其形態各有不同。
1.3聽覺美與嗅覺美
由自然界的元素或生物發出的聲音,這些聲音所匯成的一部自然協奏曲,浸潤在這種環境里給人一種妙不可言的聽覺盛宴。
沁人心脾的氣味感也可以讓人心神安寧,在吐納之際,感受自然山水對身心洗滌的的體驗,領悟到自然對人陶冶心靈、洗滌胸襟的醫療妙用。
3、現代景觀設計中對山水文化的體現
1.1山水文化對現代景觀設計的影響
隨著工業化進程,人們開始思考周邊自身的生存環境。在自然的選擇中人類慢慢進化而來,所以自然是人類生存的本源。景觀設計開始注重在個體在環境中的體驗,模擬自然的狀態下的生存環境,道家天人合一及道法自然,成為山水文化一大哲學特色。這也是山水文化對現代景觀設計的指導意義。山水文化展示了了華夏五千年以來無數文人墨客所表現出來的灑脫、不羈、以及他們的精神寄托與民族氣質。它必將在這個現代化極速發展的過程中繼續扮演好這個角色。
1.2現代景觀設計中的置石
置石景觀具其特殊的觀賞價值,通過其自身的形態,給人無窮的想象空間和心靈的慰藉。蘇州博物館便是現代景觀置石的代表作。蘇州博物館從水墨畫中尋找靈感,運用片狀石塊,結合水景,遠近布局,打造了一幅立體水墨山水畫卷。
在置石的選擇上面多追求神似,不求數量多少而在于品質的精致,在對置石的布置上來源于自然卻超越自然。根據不同的環境與內涵給予不同的布置方式。置石在空間布置上要求表現簡潔、清晰、大方,特別側重的于表現空間與情感的和諧。通常用置石營造一種“層疊變化,見石生情、以小見大”的自然景觀現象。根據當地的石材,因地制宜的利用,構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置石藝術景觀。帶動的不僅是當地的文化還有一種鄉土氣息。
1.3現代景觀設計中的理水
上善若水,以其自身豐富的形態與內涵無論在傳統園林還是現代景觀都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及獨特的魅力。在古代 ,人們稱作水為園林中的“血脈”。在現代景觀設計中,水景已經不單單具有欣賞的特性,還體現在人作為主體參與的樂趣。它體現的是一種尋找自然、體驗自然的樂趣。
水具有柔美堅韌特性的自然物質,水的無形的形態,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成為了我國傳統園林中不可或缺的設計元素。有水的地方必然周圍的環境與其就會構成一個小的生物圈,在生態景觀中具有重要地位。水景的景觀效果因其所處的環境、所存在的材料等的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形態、色彩以及聲音,來調節人們的情緒。
結語
有山必有水,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所認同的。現代景觀中對于山水的設計,過于盲目的追求這種傳統文化,卻忘記他山水正在的內涵于意義。在當下生活壓力的增大,人們迫切的追求自然的景觀設計,不單單是說元素的堆積,更多的是對于不同的地形、氣候等因素對元素不同的展示,做到出于自然而勝于自然。才能真正的達到心神放松,緩解心情,已達到新世紀的一種解壓方式。
【參考文獻】:
[1].孫直法.淺論中國山水景觀設計文化的傳承與創新[J].大眾文藝.2011
[2].劉勇.園林置石中汀步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4
[3].唐曉棠 艾新生.現代園林環境中置石的應用[J].中國科技博覽.2012
[4].夏咸淳.明代山水審美[M].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