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瑩
【摘要】新媒體的發展對整個社會信息傳播、價值觀、認知、意識形態都產生了區別于傳統媒體的顛覆式影響。深入剖析新媒體平臺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之間的聯系,促進新媒體平臺成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傳播的優秀載體,是黨校工作者要認真思考并實踐的研究方向。
【關鍵詞】新媒體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 黨校 傳播
【中圖分類號】D6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12月份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進一步指出了黨校工作的重要性,同時就如何適應新媒體形勢以及輿論生態格局的急劇變化,切實做好中國聲音以及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傳播工作給出了系列解決辦法,也為黨校工作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課題。新媒體技術的傳播主體、傳播功能以及內容生產方式等不斷進行重構,在讓大眾擁有話語權的同時,賦予馬克思主義傳播以新的路徑選擇,當然也對其意識形態傳播的傳統模式提出了嚴峻挑戰。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大眾媒介對意識形態的傳播具有一定的能動性,新媒體技術對意識形態的影響已經出現強化的態勢,此時更需要從環境角度分析黨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傳播路徑,促進黨校工作的更好開展。
借助新媒體,充分發揮黨校在宣傳工作中的陣地作用
借助新媒體平臺降低了信息傳播的成本,方便群眾參與進來,變成“播客”,發布信息、轉載信息、傳播信息、分享信息,人人都能在平臺上互相展示且發表意見。這樣的傳播方式更加符合馬克思主義公平、共享的原則,推動了政治民主化進程,有利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發展與完善。與此同時,新媒體平臺信息傳播門檻低,可隨意轉載、分享,若對虛假的信息甄別不夠,則不利的信息可能造成社會恐慌,引發輿論浪潮。
隨著群眾閱讀方式由單一到多樣的改變以及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沖擊,黨校工作者要具備互聯網思維,充分發揮新媒體傳播的優勢,充分發揮黨校在宣傳思想工作中的陣地作用。
新媒體平臺傳播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要點
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進一步發揮黨校系統的整體性作用,促進黨校系統的溝通與交流,利用占據優勢的新媒體在思想輿論引導和意識形態陣地建設方面進一步發揮作用,成為黨校相關部門面臨的重大問題。
首先,積極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填補法律空白,明確相關的法律責任和義務。讓網絡傳播有法可依,使造謠者、傳謠者得到相關的法律制裁。例如,曾經紅極一時的媒體人秦火火造謠事件,對當事人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并且謠言通過微博、網絡新聞等新媒體渠道快速轉載、傳播,而且他囂張地放話“謠言止于下一個謠言”,給社會造成了惡劣的輿論影響。最終造謠者也受到了相關法律的制裁,鋃鐺入獄。而不久前一直借助網絡平臺做虛假宣傳的“莆田系”,也受到了嚴厲的懲治。
其次,通過公信力平臺對謠言及時進行調查并予以澄清。網絡平臺給了普通民眾發布信息、傳播信息、轉載信息的機會,讓人人都可以發聲,但是普通民眾憑借自己的認知還無法完全對信息的真假做出甄別,相關部門應該借助公信力平臺,諸如官方網站、官方微博等進行澄清辟謠,防止虛假消息進一步擴散,以免造成更大的不良影響。
最后,引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營造良好的網絡輿論環境。只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從源頭上降低虛假消息的產生,讓人們認識到虛假消息對他人、對社會造成的傷害,從而在轉載、傳播消息的時候先多問一問、多思考、多求證,而不是一看到消息就立即聽信并傳播,造成輿論恐慌,以至于最終造成嚴重后果。
借助新媒體平臺傳播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多元途徑
新媒體平臺傳播渠道包含QQ、微信、微博、數字雜志、數字報刊、數字廣播等,其中以QQ、微信、微博這三種互動性、參與性更強的平臺為大家所熟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給人的印象一般是“高冷”型的,或者大部分停留于對政治課本中的枯燥、晦澀的印象。尤其在如今大家關注的對象開始“泛娛樂化”現象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傳播無論從內容到形式都顯得尤為單一,阻礙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廣泛傳播。為了使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更好地傳播,鞏固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地位,加強群眾的馬克思主義先進性教育,要讓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掀開晦澀難懂的“面紗”,借助新媒體平臺廣闊的渠道優勢得以更好地讓群眾理解、學習。
豐富傳播內容。充分發揮互聯網信息發布快捷及時、內容形式活潑多樣、新聞信息不受版面空間限制、信息查閱方便全面等特點,通過黨校門戶網站的建設和完善,推動黨校系統的信息溝通與交流。在傳播內容方面,新媒體平臺下傳播的內容越豐富、越生動,則受關注度就會越高,傳播效果也就越好。基于此,可以從多個維度去豐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傳播內容,比如做成科普視頻、訂閱號文章等,內容結合社會上的實際案例,避免簡單、枯燥的說教,增加趣味性。
建立公眾服務平臺。開通自己的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內部交流QQ群等服務平臺。通過在微信公眾號上定期推送相關的內容,提高用戶的關注度。而官方微博、官方QQ號上,則可以發布官方消息,并且和粉絲互動,接受粉絲的提問并能快速解答,方便廣大普通民眾實現網絡問政,提高為民眾服務的效率。借助這些平臺,可以打破空間、時間的限制,讓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能真正實現更好地傳播。無論是網站、微信公眾號還是微博等,都是重要的信息平臺和思想理論陣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重要指導思想,引發了全國范圍內的討論、學習和傳播,甚至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引起了廣泛關注。“中國夢”之所以能引起全民參與討論、全民受鼓勵并努力踐行的良好效應以及獲得全世界贊譽,除了得到報紙、電視、廣播的推廣之外,與通過網絡新聞推送、網上討論互動等新媒體平臺的傳播更是密切相關。
開設黨校新聞欄目。在黨校官方網站上把自己的新聞信息與理論成果及時發送到網站,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新聞報送、新聞審批和新聞網上發布制度,譬如中央黨校最近推出了習近平總書記講話應用程序“學習中國”,主打內容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和相關著作,欄目有“習大大故事匯”“習大大詞條”等,使每個人都能在這里找到興趣點。此外,欄目與粉絲活動的窗口增加,內容形式也非常新穎,給人“接地氣”的感覺,贏得了廣大網民的尊重和喜愛,滿足了不同年齡段的需求,掀起了大眾的學習熱潮。
(作者單位:中共西安市委黨校)
【注:本文為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于治理理論的‘三個陜西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應用”(項目編號:2015E011)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魏建國:《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構》,《理論月刊》,2014年第2期。
②荊學民、蘇穎:《中國政治傳播研究的學術路徑與現實維度》,《中國社會科學》,2014年第2期。
③王學儉、劉強:《新媒體實踐與馬克思主義傳播取向》,《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
責編/王坤娜 美編/楊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