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芬麗
[摘要]微課具有短小精悍、針對性強的特點,在信息技術課中,抓住微課的特點進行教學,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在信息技術課中運用微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在多元對比中突破學習的難點,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微課 信息技術 策略
微視頻運用于教學中,即形成“微課”,廣東省教育局的胡鐵生老師率先提出了“微課”的概念。近年來,微課在我國發展迅猛,越來越多的教師嘗試在課堂中運用微課進行教學,信息技術教師也不例外。在信息技術課中,如果教師能抓住微課的特點進行教學,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一、課前導入,激發興趣
微課具有多媒體的特點,集圖畫、聲音和文字于一體,可以給學生多重感官的刺激,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加上微課大多短小精悍,所以不易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反而可以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利用微課導人新課,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圖片加工與制作》這部分內容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采用了微課導人新課的方式。我通過微課展現各種藝術照的效果,提出問題:“這樣的藝術照是一步就能拍攝成功的嗎?要形成這樣的效果需要經過怎樣的處理呢?”隨后,我利用微課著重展示其中的一張藝術照,并展示該藝術照在沒有經過處理之前的效果,然后提示:“這張藝術照的‘本來面目其實是這樣的,你相信嗎?你是否相信,對這張照片經過幾分鐘簡單的‘化妝之后,就能夠煥發出異樣的光彩呢?”接著,微課會自動顯現該藝術照經過加工、制作的過程,一步步呈現出最后的狀態。最后,我提示:“你是否也想擁有一根魔法棒,讓你的照片也變得如此美麗呢?”這個簡短的微課視頻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都覺得圖片的加工和制作十分神奇,只需要簡單的幾步,竟然就能夠讓照片變得如此與眾不同,大家都躍躍欲試。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在課前使用微課來導入新課,可以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有一個粗略的了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微課的知識點較為單一,它將需要闡述的知識點進行碎化。教師可以選擇教學內容中的重點或難點來設計微課。這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更有針對性,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的瓶頸,攻克難關。
例如,在教學《機器人的傳感器》時,由于“傳感器”等內容較為深奧,且離學生的日常生活較遠,所以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使用微課集中展現紅外傳感器的使用方法和調試方法,如何獲取相關的參考值等內容。這樣的方法可以讓學生集中學習難點,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教師首先播放《終結者》等影片的視頻,讓學生對機器人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提出問題:“機器人為什么能夠對外界環境作出如此反應呢?因為它們有傳感器,就好像我們人類有五官一樣。”然后,教師通過微課著重介紹各種不同類型的傳感器,并將它們和人類的五官聯系起來,讓學生對比,說出這些傳感器相當于人類的什么感官,并引發學生思考,讓他們想一下現實生活中還見過哪些不同類型的傳感器。用微課集中展示《機器人的傳感器》中的難點部分,有助于學生理解傳感器的運作原理。
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微課將教學難點和重點展現出來,可以使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專門突破,有的放矢,直擊要害。
三、多元對比。加強意識
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的學習中,必然會出現一些容易混淆的或操作錯誤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設計微課,將有關操作進行對比,并展現在學生的面前。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促使他們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
例如,在教學《音頻信息的加工》時,我發現學生在編輯音頻時會遇到單軌和多軌混淆的問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編輯單軌和多軌的區別,我用對比的方法,在同一個微課中將這兩種不同的加工方法都展現出來。該微課分成左、右兩個部分,左邊部分展示的是單軌的界面,而右邊部分展示的則是多軌的界面。微課同時展示單軌和多軌的操作步驟,方便學生進行對比。我在教學中會指導學生嘗試進行對比,讓學生說出單軌和多軌在界面和結果呈現方面的不同之處。從單軌、多軌的界面呈現到在查找范圍內選擇所需要的音頻文件,再到打開后的效果圖,運用黃色滑竿和黃色旋鈕工具來選中要刪除的部分,單擊鼠標選擇剪切或刪除,每一個步驟都清晰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可以將單軌和多軌進行充分對比,從而更加清晰地區分兩者。
通過微課視頻進行多元對比,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促使他們在探索發現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微學習”是一種以跨平臺、小容量的網絡微內容為學習單元的個人學習方式。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微課教學已經深入人心,教師要在適當的時候合理采用微課的方法來輔助教學。這樣才能夠把握住時代的脈搏,更好地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 鐘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