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明
摘 要:公司債權人是基于合同、侵權、無因管理、不當得利等原因與公司發生了債權關系的法律主體。一般法律體系中對債權人的保護主要從契約責任角度來救濟,對公司債權人也不例外。但由于公司機制的特殊性,一般債權人保護的理論已經不足以保護公司債權人,應該建立特別保護制度保障公司債權人利益。
關鍵詞:公司;債權人保護;社會責任
一、公司債權人保護制度的理論基礎
對公司傳統目的論的批判和放棄。公司傳統的設立目的是為了股東利益的最大化和風險的最小化,公司機關是在股東會的決策下行為的。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公司發展領域專業化,要求公司及時決策的事務增多,依靠股東會決策已經不能滿足公司的需要,公司的執行機關董事會逐漸取代股東會,使得公司以股東利益至上的原則發生了動搖,公司作為獨立法人的利益要求成為公司存續的主要原因。公司利益是股東、債權人、職工和其他利害相關人利益得以實現的根本保障。因此,《公司法》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保護公司利益的制度建構上。實際上,從經營交易的互利性來看,保障公司利益離不開對公司債權人利益的保護,只有公司利益的利害相關人能與公司共同分配利益,公司利益的保護才可能是持續性的。
對公司“社會責任”理論的贊同和支持。對于公司是否應該承擔“社會責任”,曾經出現過分歧。如果公司只是股東營利的工具,要求公司承擔社會責任就不大現實。但按照各國對于公司的定位,公司是與股東相分離的商法人,公司有獨立的權利能力、行為能力和責任能力,公司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反之,社會環境和資源也為公司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因此,公司應當承擔社會責任。正確處理公司社會性和營利性之間的辯證關系是推動《公司法》不斷變革的動力,也是衡量一家公司治理智慧和藝術水準的重要標尺。
立法強調對公司債權人的保護。我國《公司法》第一條規定,要保護公司債權人的合法權利。同時該法的第五條規定了公司義務,包括守法的義務、遵守道德的義務、誠信的義務和承擔社會責任的義務。公司債權人的被保護地位在公司義務中的階位如何呢?由于公司債權人無法對公司經營進行監督,公司應該在股權和債權同時要求實現時,以公司債權實現為主。同時,履行債務是對公司社會責任的首要要求,破壞這一規則將引起社會經濟交易的不安全,公司要在有能力對特定相對人承擔社會義務后,才承擔其他社會義務。
二、公司債權人保護制度的必要性
一般債法保障原則的局限要求建立公司債權人保護制度。根據債的基本理念,債務人以財產作為其債務的擔保。公司以公司財產作為其債務的擔保,公司債權人是有保障的。但由于公司風險外化的要求,基于公司的獨立法人身份和股東有限責任等特性,債權人對公司的經營管理無法監督,公司債權人的債權保障被弱化,甚至出現侵害債權的情形。
“契約責任”監督的漏洞要求規范公司債權人保護制度。傳統的“契約必須遵守”原則已經無法防治公司有害債權行為的出現,為了契約的訂立,公司甚至可以背負更多無法履行的義務。同時公司的經營活動可能會與債權人利益保障相違背,公司資產信用降低,無力承擔對債權人的債務。如故意經營失敗規避對債權人的義務,增加股東的利益分配、減少公司的注冊資本等。這些活動并沒有直接造成對契約的違反,但卻嚴重損害債權人利益。
經濟秩序穩定要求堅持公司債權人保護制度。公司通過經營運作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增強了自身的實力,提高了履行債務和保障債權的能力。債權人利益得以保障是維持經營交易的必要條件,建立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有利于維持經濟秩序穩定。
三、公司債權人保護制度的基本內容
債務人擴展。第一,公司承擔對債權人的清償義務。根據《民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債權人有權要求債務人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定履行義務,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債務人將債務全部或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公司應當按照債的要求履行對債權人的義務,公司的資產是其債務的擔保,未經債權人同意,公司不得將其債務轉移。當公司合并、分立或者解散時,應當明確其債務由合并、分立的公司繼受,當公司解散時,必須按照債權人的要求履行債務或者提供保障債務履行的方式。第二,股東承擔對債權人的清償義務。公司人格獨立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公司問題”,即對債權人有失公正,既為股東濫用公司的法律人格提供了機會,又成為規避侵權責任的工具。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主要適用在,其一:公司與股東或董事的人格混同。股東與公司的財產不加區分,董事財產與經營管理的財產同一,則認為公司沒有成立,股東應對公司債務承擔無限責任;其二是濫用公司逃避債務,如轉移財產成立子公司或成立其他公司使公司實際上成為一個空殼;其三公司資本不足。一般是針對股東惡意或故意進行有損公司資本的不當行為或不法行為;其四是公司沒有經營權,如母公司為了自身利益而主宰子公司經營行為致其虧損。第三,保險公司承擔對債權人的清償義務。對于以保險公司承保的形式保障公司債權人債權,筆者認為,保險公司應承擔本該是債務人公司的債務。
強化公司管理制度。第一,強化公司資產監管,構筑公司資本充實的底線。公司注冊資本是其債務的主要擔保,公司以在公司登記機關全體股東認繳的出資額或全體發起人認購的股本總額為公司注冊資本。對公司債權人的保障如果還僅停留在資本原則上,是與現實相沖突的。公司的資本在經營中不斷發生變化,因此,應以公司資產作為債務的擔保,構筑公司資本充實的底線。公司資產的監管包括對按時出資、公司轉投資、公司擔保行為、公司持有自己公司股份及對最低注冊資本額的監管。第二,強化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構筑公司信用危機的防線。由于債權人不參加債務人公司的經營管理,因此,有必要公開公司的基本情況,便于債權人掌握。同時應該公開公司的財務情況,便于財政部門審查。公司披露其信息必須保證真實性,嚴禁提供虛假的信息或另立內部信息,否則除了追究公司的責任外,還要追究其直接負責人的法律責任。除此以外,還可以建立股東或發起人的信用審查制度,禁止不良信用記錄者開辦公司,同時建立公司債權人知情權制度,掌握公司的重大事務情況。
參考文獻:
[1]胡田野.公司資本制度變革后的債權人保護路徑[J].法律適用,2014(7).
[2]肖文榮.論休眠公司債權人利益保護制度構建[J].求索,2013(1):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