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花
摘 要: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舊《公司法》有關股東利益的保護機制弊端日益顯露出來,2005年我國對公司法進行了比較全面的修訂,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股東利益保護機制,在公司管理實踐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外,在司法實踐中,大股東或控股股東肆意侵害中小股東的股東權益已司空見慣。目前,在中國多數公司的股權結構仍然存在“一股獨大”的局面,限制大股東特別是控股股東的肆意行為,為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提供法律保護更體現了法律正義的迫切要求。針對我國原《公司法》對公司中小股東權利制度的缺失,制定和完善有關中小股東權益保護制度和措施,是立法者所追求的目標。本文擬就新《公司法》對中小股東保護的一些措施做一些簡單的探討,以拋磚引玉。
關鍵詞:中小股東:權益:保護
1確立了異議股東的股份收買請求權制度,為中小股東退出公司提供了新的途徑
股份收買請求權是指當公司股東大會經過多數表決通過決議,就有關公司章程的修改、重大資產買賣、重大重組事項、公司合并或分立、解散等重大事項做出決定時,持不同意見的少數股東所享有的要求對其持有的股份由公司或其他股東依公平合理的價格購買,從而退出公司的權利。該項權利早產生于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特拉華州,此后被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如加拿大、意大利、日本、我國臺灣的公司法所采用。確認股東的股份收買請求權對于維護作為“持不同意見者”的中小股東保護至關重要。針對目前各國公司法中普遍實行的“資本多數決”原則對中小股東存在的不公平狀況,各國公司法大多規定了對中小股東的一些補救措施,以確保股東利益的相對平衡。異議股東的股份收買請求權就是對中小股東權益補償的一種具體措施它為保護少數股東的利益而設,賦予中小數股東的股份收買請求權是保護其免受不公平對待的有效手段。我國新公司法規定了在三種情況下,股東可以要求公司以合理價格收購其股權,這一規定,確立了異議股東股份收買請求權制度,突破一直以來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想退出公司時,只有將股份轉讓而不能享有退股的權利此一僵化陳規,為股東退出公司開辟了新的途徑。此外,這一制度也有利于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的同時使公司的重大決策得以順利實施。
2臨時提案制度的設立,大大提升了中小股東話語權
股東提案權是股東通過股東大會表達自己意愿的重要渠道,這種渠道是否暢通,可能會影響股東權利的行使和股東參加股東大會的積極性。我國舊公司法對此沒有規定,新公司法第103條規定:“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3%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在股東大會召開10日前提出臨時提案并書面通知董事會;董事會應當在收到通知后兩日內通知其他股東,并將該臨時提案提交股東大會審議”,據此,少數股東可以通過向股東大會提交提案的形式,對公司的經營管理決策產生影響,從而防止大股東通過控制股東大會來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顯然此一規定大大提升了中小股東話語權,有利于推進公司民主決策、實踐公司正義。
3引進累積投票制,完善了公司投票制度,使中小股東能順利選出代表自己利益的董事或監事
傳統的股東大會表決原則是“資本多數決”原則,即在有限責任公司中,股東以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在股份有限公司中,股東按所持股份表決,股東所持每一股份擁有一個表決權。這種表決原則是建立在投資回報率與風險承擔成正比的基礎之上,固然有其合理性,也是很多國家公司法所固守的表決原則。但是,這種嚴格執照股份多少來表決的做法,無疑會造成擁有控股權的股東絕對操縱股東大會的決議,股東大會也就演變成為“大股東會”,而中小股東的利益往往會被忽視。
新公司法一方面堅持“資本多數決”原則,另一方面在借鑒外國公司立法的經驗的基礎上,引入了累積投票制。累積投票制是指公司的股東大會在選舉公司的董事或監事時,每一股份擁有與應選董事或者監事人數相同的表決權,股東所擁有的表決權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開使用。我國新公司法第106條規定:“股東大會選舉董事、監事,可以根據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股東大會的決議,實行累積投票制。本法所稱累積投票制,是指股東大會選舉董事或者監事時,每一股份擁有與應選董事或者監事人數相同的表決權,股東擁有的表決權可以集中使用。”累積投票制的確立,有力地沖擊了傳統的股東大會表決方式,有效地保障了中小股東能選出代表自己利益的董事或監事,改變了“一股一權”的制度下大股東絕對掌控股東大會的局面,一方面有利地刺激了中小股東參加股東會的熱情,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防范與制約大股東的肆意行為。
4設立表決權排除制度,完善股東大會的表決制度,有效限制了控股股東的投票表決權,維護了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
表決權排除制度,也稱表決權回避制度,是指當股東大會所決議事項與某一股東或某些股東有利害關系時,該股東不得參與該事項的表決,也不得委托其他股東或代理人參與表決,即該股東不得以任何方式行使對該事項的表決權。這一制度目的在于限制大股東或控股股東的表決權,保護中小股東和公司的利益,在我國目前一股獨大的股權體制無法瞬間改變的情況下,這一制度對我國公司治理及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新《公司法》在第十六條對此做出明確規定:“……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必須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前款規定的股東或者受前款規定的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不得參與前款規定事項的表決,該項表決由出席會議的其他股東所持表決權的半數以上通過。”這是我國公司法中對股東表決權排除的具體規定。此外,公司法在表決權排除方面,除了限制股東對特定決議的表決權之外,還對公司的董事在特定情況下的表決權做出限制,如《公司法》第一百二十五條規定:“上市公司董事與董事會會議決議事項所涉及的企業有關聯關系的,不得對該項決議行使表決權,也不得代理其他董事行使表決權。該董事會會議由過半數的無關聯關系董事出席即可舉行,董事會會議所作決議須經無關聯關系董事過半數通過。出席董事會的無關聯關系董事人數不足三人的,應將該事項提交上市公司股東大會審議”。盡管這是針對上市公司治理所做出的專門規定,但從中也可以看出立法者對表決權排除的立法精神。
參考文獻:
[1]董超.論新《公司法》對中小股東權益的保護[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10):199-200.
[2]許崇峰,關蘇晴.略議新《公司法》對中小股東權益的保護[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1(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