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冬娜 安博
[提要] 目前,隨著各大高校的不斷擴招,進一步促進了高等教育的普及,也使得應屆大學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就業形勢。為了更好地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很多高校開始利用校企合作模式進行創業教育。本文通過簡要論述傳統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弊端,進而講述校企合作模式促進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優勢,最后提出在大學生創業教育工作中利用校企合作模式開展教學活動的策略。
關鍵詞:高校;校企合作;大學生;創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工作研究
收錄日期:2016年12月15日
一、傳統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弊端
大學生創業與工作、考研、出國等途徑一樣,都是大學生未來的就業方向之一。很多高校已經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面臨的困境,進而針對大學生開展了相關的就業教育,大學生創業教育是其重要內容。但是,根據本文的調查和研究顯示,在傳統大學中開展的大學生創業教育還存在一些弊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學生創業實踐教育有待加強。為了更好地提高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國家出臺了相關的政策,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經濟方面、政策方面等相關條件。同時,各大高校也紛紛開展了與大學生創業教育相關的課程,從而能夠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創業,解決高校的就業問題。但是,很多高校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注重對理論知識的教學,缺乏相關的實踐教育。所以說,大學生創業實踐教育有待加強:一方面很多高校由于受傳統教育思維的影響,認為高等院校在培養人才時,需要重點對理論教學內容進行講解,但是忽視了對大學生創業實踐教育的開展,從而無法更好地幫助大學生處理創業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另一方面高校如果開展大學生創業實踐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具有創業實踐能力的教師、創業實踐基地、相關的人才等等,這些都需要高等院校為大學生提供。對于高校來講,經濟、人力、物力方面的壓力都比較大,所以開展起來會較為困難。
(二)大學生創業的理論教學仍然需要深化。大學生創業的理論教學能夠讓學生對創業進行相關的了解,同時能夠更好地利用這些知識,指導自身的創業,并且能夠解決一些創業中遇到的問題。本文認為,目前大學生創業的理論教學仍然需要深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理論知識應該具有實時性的特點,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學生進行創業,每年國家和當地政府都會出臺相應的政策,鼓勵大學生通過創業來解決自身的就業問題。所以,大學生創業的理論教學應該包含對相關政策的解讀,必須要具有實時性的特點;第二,教師在開展大學生創業的理論教學過程中,應該聯系自身的實踐進行相關的教學,才能夠對理論知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利用理論知識來指導創業工作。
(三)大學生創業的教學制度應該進行改革。目前,很多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創業教學過程中,其教學制度還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第一,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大學生創業的相關課程。對于很多學生來講,在畢業時面臨的就業方向不同,其選擇也不同,因此需要將大學生創業的相關課程作為選修課,可以供有需要的同學選擇,不必強制所有同學參加相關課程的學習;第二,在開展大學生創業的相關課程時,不能夠僅僅在最后一個學期對學生開展相關的課程,而是應該使得大學生創業課程的教學貫穿于整個大學時期,從而能夠讓學生不斷加深對創業的了解,畢業時才能夠更好地選擇創業的道路。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優勢
(一)可以實現高校和企業的雙贏。校企合作模式是目前很多高校采用的人才培養的全新模式,利用該模式進行大學生創業教育工作,能夠更好地實現高校與企業的雙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高校可以利用企業的導師隊伍,能夠更好地通過導師自身的創業實踐,為學生提供實踐教學方面的指導,從而能夠有效地彌補目前高校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缺乏實踐教學的不足;第二,企業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對企業自身的產品理念等進行相應的宣傳,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招聘到具有創業型素質的人才,同時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獲取其他相應的價值。
(二)能夠更好地提高創業積極性。校企合作模式下,可以將企業和高校緊密地結合起來,從而能夠更好地提高大學生和企業的創業積極性:首先,對于大學生而言,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都需要經過激烈的競爭,才能夠取得一定的成績,所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能夠更好地通過企業中的競爭概念,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創業積極性,從而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相關的創業知識;其次,對于很多企業來講,進行相關的創業需要較多的資源,承擔的風險也比較大,因此可能會對創業望而卻步,從而使得我國的創業企業逐漸變少。但是,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能夠幫助企業尋找更多的人才,更好地提高企業的創業積極性。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學生創業教育策略
通過本文的分析和論述可知,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開展的傳統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校企合作模式下,能夠對我國大學生的創業教育進行更好的指導。所以,需要更好地利用校企合作模式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為此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將創業教育與就業教育相結合。無論是在促進學生就業方面還是在促進學生創業方面,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都體現出一定的優勢,因此在將校企合作模式應用于大學生創業教育工作中時,需要將創業教育與就業教育相結合。第一,創業教育作為就業的重要方向,需要與就業教育在教學中進行結合,從而能夠利用就業教育中的基礎信息,更好地指導創業教育的開展;第二,創業教育是就業教育的延伸和擴展,能夠促進學生的素質向著綜合化、整體化的方向發展,能夠更好地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因此需要更好地將創業教育和就業教育相結合,才能夠更好地發揮校企合作模式的優勢。
(二)進一步提高政府在校企合作模式中的作用。雖然說在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中,高校和企業是重要的參與者,但是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是全社會的問題,在促進大學生就業和創業的過程中需要政府的支持。因此,需要進一步發揮政府在校企合作模式中的作用:第一,政府應該認識到自己在促進大學生創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認真研究相關的創業扶持政策,從而能夠更好地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政策基礎,幫助和扶持大學生更好地進行創業活動;第二,要積極與高校和企業進行交流:一方面政府應該將新出臺的政策信息及時周知給各大高校,使得高校能夠及時傳達給學生,能夠讓學生及時享受相關的優惠政策;另一方面政府需要與企業加強相關的交流,能夠更好地拉近高校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地促進校企合作模式的開展,進一步提高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效果。
(三)促進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學生創業教育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對于目前的高校來講,大學生的創業教育依然是其重要的教學內容,所以需要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模式,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創業教育工作的可持續發展,為此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促進大學生創業形式的多樣性發展。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學生創業團隊可以通過某種方式,將自己的創新性技術轉換為生產力,可以通過吸引企業投資的方式,也可以通過企業控股的方式進行。因此,需要促進大學生創業形式的多樣性發展,從而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大學生創業團隊的需求;第二,促進大學生創業孵化工作的可持續發展。為了更好地推動大學生創業,需要對其創業思想進行初期的孵化,才能夠使得大學生的創業產生雛形。在進行孵化的過程中,需要高校和企業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同時需要對其進行相關的管理和指導,所以要求高校和企業能夠不間斷地投入相關的資源,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創業團隊孵化的持續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宋雨屏.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創業教育與實踐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6.11.
[2]關朝明,董磊,張燕,劉蕾.基于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圖書館服務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6.5.
[3]王美多.論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教育現代化,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