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得勇
【內(nèi)容摘要】鑒賞課的教學是高中美術課堂的一個重要構(gòu)成,培養(yǎng)學生對于經(jīng)典的美術作品的基本理解與鑒賞的能力,這也是美術教學的一個核心目標。鑒賞教學采用的方法對于教學質(zhì)量的影響非常直接,教師要透過對于學生的有效引導來將學生引入到作品的審美意境中,讓學生真正走進作品的藝術氛圍中,感受作品所要傳達的精神與美感。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長期的積累過程,教師只有加強美術課堂上鑒賞教學的滲透,學生的審美能力才能夠得到構(gòu)建。
【關鍵詞】高中美術 鑒賞教學 方法
鑒賞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結(jié)合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基本美術素養(yǎng)教師可以做出靈活選擇,適用的教學方法才是最值得提倡的。在高中美術課堂上滲透鑒賞教學時,教師除了要給學生呈現(xiàn)更多經(jīng)典的美術作品外,對于學生進行有效的啟蒙和啟發(fā)也很重要。這樣鑒賞教學的力度才能夠更深,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也可以一點點形成與豐富。
一、體現(xiàn)交流探討法的教學效用
鑒賞教學展開的初期,讓學生多對作品展開交流探討,這是一種非常適用的方法,教師要在課堂上體現(xiàn)出這種方法的積極效用。學生在審美能力仍然有限的時期,對于具體的美術作品可能形成的感受還不深,審美體驗也還沒有真正形成。這個時候,不妨讓學生間就自己的感受展開交流探討,讓學生在有效的交互中進行意見的交換,說不定就會受到相應的啟發(fā)。教師可以聆聽乃至參與學生的討論過程,有意識的給予大家一些引導,讓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來討論問題。這不僅可以保障學生交流探討的實效性,學生對于具體作品的感受力也會慢慢增強。
通常情況下,讓學生展開交流探討可以有一些基本線索,交流的過程也有一些基本方向。教師可以由淺入深的指導學生結(jié)合相應主題展開探討,可以遵循如下步驟:(1)根據(jù)美術鑒賞的教材內(nèi)容,提出并設計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2)學生、師生之間根據(jù)所設計的問題,以互動、交流的形式展開討論;(3)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繪畫作品臨摹,以及對雕塑、工藝作品的觸覺等活動中,使其能夠更加主動、積極地對各種美術作品進行感覺與鑒賞。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讓學生由淺入深的進入作品中的教學引導過程,讓學生沿著這個方向來討論作品,交流各自對于作品的心得感想,這會幫助學生更深入的領會作品內(nèi)涵,鑒賞課教學的質(zhì)量也能夠有所保障。
二、讓學生掌握賞析作品的一般方法
一般情況下,分析一幅具體的美術作品會有一些一般方法,教師在展開鑒賞課教學時很有必要讓學生掌握這些基本模式,這樣學生在賞析作品時才會效率更高,對于作品的感受力也會更強。學生如果沒有受過專門的訓練,賞析作品往往是隨著自己的興致展開,對于哪里感興趣就看哪里,這并不是非常專業(yè)的作品鑒賞的方式。教師要讓學生在頭腦中構(gòu)建相應的框架,了解美術作品鑒賞的一般方式,并且在今后自己進行作品賞析時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這樣學生的鑒賞能力才會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對于美術作品的鑒賞應當由淺入深的進行,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與規(guī)律。首先,可以通過對某一美術作品的展示,讓學生感受見到此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在頭腦中形成對于作品的整體印象。隨后是分析作品的環(huán)節(jié),根據(jù)作品的結(jié)構(gòu)、年代、類型、色彩等方面進行分析,并總結(jié)作品的特征。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去了解畫家在繪畫時采用的表現(xiàn)手法主要是什么,作品傳遞出的信息是什么,通過漸漸的引導與探究,使學生一步步加深對作品的了解。為了能夠充分地讓學生深入鑒賞美術作品,此階段可以進行適當?shù)赜懻摗W生只有明確鑒賞美術作品的基本方法與規(guī)律,這樣才會更懂得如何讀懂一幅作品,自身的鑒賞力也可以逐漸增強。
三、讓學生表達對于作品的理解與感受
隨著學生鑒賞能力的逐漸形成,后期的鑒賞教學中教師可以更多的鼓勵學生進行感受的表達,讓學生間可以相互交流自己對于作品的理解,讓大家在思維碰撞的基礎上鑒賞能力有進一步的提升。教師可以將那些學生容易產(chǎn)生爭議的作品作為大家交流的對象或者主題,這樣的討論過程可以讓學生思維更加活躍,大家的表達欲望也會更為強烈。美術作品的鑒賞本來就沒有定論可言,重要的是學生能夠為自己的立場找到有說服力的論證表達。學生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說明他們的鑒賞能力已經(jīng)有了很大進步。
以梵高的《麥田上的烏鴉》的鑒賞教學為例。看到這幅作品后學生間的感受不一,大家分別有自己對于作品的不同理解。大體上學生的觀感可以分成兩組,一組學生的觀點認為:《麥田上的烏鴉》是梵高死亡的預言,圖畫的線條生硬,所表達出的主要是凄切、絕望、悲哀之情;另一組學生的觀點認為:這幅畫只是一幅暴風雨過后,風吹麥田的情況,所表達出的是雨后廣闊、生機勃勃之情。教師可以讓兩組學生進行交流與辯論,在充分肯定學生想象力、理解能力的同時,教師可以進一步通過多元化,多方位、綜合性的分析加深學生對于這幅作品的理解,透過不同的角度與層面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 吳天紅. 強化高中美術教學 培養(yǎng)學生鑒賞能力[J]. 新課程導學,2015(30).
[2] 劉繼紅. 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J]. 中國校外教育,2015(17).
[3] 沈明明.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 學周刊,2015(06).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南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