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
摘要:本文從實施高職院校導師制的背景入手,分析高職院校推行導師制的現狀及其原因。本文以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提出一些可供借鑒的高職院校導師制的發展策略,以此來促進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高職院校 導師制 學生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對于學生的成人成才,教師的作用功不可沒。最早的導師制起源于英國牛津大學,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其最初的形成追根溯源就是學生、家長對個別教育的需求。導師制的實施核心其實是“導”,導師必須明確“導什么”和“怎樣導”。“導什么”是明確導師的工作職責問題,“怎樣導”是解決導師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問題。導師不僅“教書”,而且最重要的任務是“育人”。導師應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引導學生的學習、生活與思想。
一、推行導師制的背景與現狀
在高職院校,由專任教師給學生授課,輔導員負責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這樣的管理模式是傳統模式的一貫做法。但“學生不愿學,教師教不好”的現象比比皆是。這是因為高職院校的學生基礎薄弱、情商較低,專任教師的授課也只停留在教室層面;部分輔導員并非師范學院畢業,綜合素質不高,輔導水平參差不齊。由此應運而生的導師制能夠對高職教育的發展及其培養質量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而,導師制是一種新興的管理模式,在導師制的推行過程中,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由于高校的不斷擴招,很多高校的師生比例低于國家規定的1:14的標準,師生比例嚴重失調。導師制下的師生比更是得不到保證,往往是一位導師負責一個乃至多個班級的指導工作,因而其導師管理不得不流于形式,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同時,有些高職院校對導師制的重視不夠,沒有制定較為系統的管理機制和激勵方案,與輔導員的責任區分不夠明晰,容易造成管理混亂的狀況,加之導師本身的教學任務又比較繁重,因而對其額外無償的導師工作不感興趣也是情理之事。
二、高職院校導師制實施實例
筆者所在的黃岡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綜合性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是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單位。早在2011年,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就率先推行導師制管理原則,實行“五導”——“成才向導、觀念引導、職業指導、心理疏導、生活輔導”,和“五到”——“到方案、到活動、到教室、到寢室、到記錄”,起到了不錯的指導作用。
“五到”具體實施方式有:“到方案”即深入調查、了解情況、整體思考、全面部署、制訂方案,方案要有學生情況分析,有工作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方法措施等,導師應每學期制定一個工作行動方案;“到活動”是指導師主動參加或組織開展一些學生活動(如社團活動、技能比賽、團日活動、主題班會、文體活動、觀摩活動、考察活動、個別談心等),導師每月參與或組織具體學生活動不少于2次,每月個別談心包括面談、電話、微信、QQ等多種形式的溝通不少于4人次,并做好具體時間、地點、過程、感受和意見記錄;“到教室”是指到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如教室、實驗室、實訓室、圖書館)了解情況、傳授方法、指導學習,導師每月到學習(自習)現場不少于2次,做好具體時間、地點、狀況、感受和意見記錄。“到寢室”,即到學生寢室轉一轉、看一看,關心學生日常生活,了解學生行為習慣,指導學生養成文明習慣,導師每月到學生宿舍不少于1次,并做好具體時間、地點、狀況、感受和意見記錄。“到記錄”,即做好基本的記錄記載,記錄可長可短,但必須真實具體。
導師應將自己開展導師制工作的基本情況、學生的成長軌跡記錄下來,分階段進行小結或總結、分析情況、總結經驗、找出不足,并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每位學生的一個關鍵事、一個突出成果、一次重要談話,都要分次做好記錄,每月給每位學生做一個小結,每學期對自己的導師制工作做一個總結。
三、小結
通過推行導師制管理模式,學生能夠增強其職業意識、樹立職業理想。導師對學生的學業、實習、就業乃至創業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制定職業規劃,培養其職業情感,修煉其職業道德,鍛煉其職業技能,養成其職業規范,從而提升其職業素養。總之,導師是學生的成才向導、觀念引導者、職業指導者、心理疏導員和生活輔導員,導師制的推廣能夠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