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偉
摘要:本文介紹了高職院校輔導員勝任力模型的定義,從加強輔導員專業化理論體系建設、建立基于勝任力模型的專業化平臺、建立基于勝任力模型的培訓體系、建立基于勝任力模型的考核制度、建立基于勝任力模型的激勵機制等方面,對高職院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體系進行探索,旨在滿足高職院校關于開發輔導員的自身戰略發展的客觀需要。
關鍵詞:勝任力模型高職院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
勝任力模型是指個體對于所擔任的某個特定的職位所需具備的能夠勝任這個職位的特征總和。而高職院校輔導員勝任力模型是指在學生事務管理工作崗位的績效優秀輔導員所需具備的動機、態度、特質、價值觀、知識、技能以及能力等勝任特征的總和。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基于勝任力模型的高職院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體系的構建。
一、高職院校輔導員勝任力模型的定義
當前,國內不乏高校輔導員的專業化建設探索,但是把勝任力與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專業化建設相結合的研究為數甚少,系統性闡述專業化建設的理論體系建設、專業化平臺建設、培訓體系構建、考核制度建立以及激勵機制健全的更少,尚處于起步階段。
二、基于勝任力模型的高職院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探索
以筆者前文研究的高職院校輔導員勝任力模型為基礎,將其運用到高職院校輔導員專業化建設中去,從加強輔導員專業化理論體系建設、建立基于勝任力模型的專業化平臺、建立基于勝任力模型的培訓體系、建立基于勝任力模型的考核制度、建立基于勝任力模型的激勵機制等方面對高職院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體系進行探索。
1.加強輔導員專業化理論體系建設
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具有系統的學生事務管理工作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高水平輔導員隊伍。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門牽頭制定一個以高職院校學生事務管理專業人才為培養目標,以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相關的專業知識教育和專業技能培訓為培養內容的專業化人才培養方案。
當前,本科教育專業中以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與輔導員職業要求最為貼近,但根據輔導員勝任力模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學生僅僅只能滿足輔導員職業所需要的一部分知識范疇。所以,在研究生教育階段,可以嘗試參照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開設對口輔導員職業的學生事務管理專業,結合輔導員職業所需的相關理論和知識要求,建立多學科交叉的輔導員隊伍建設理論體系,為高職院校培養具有職業規范、專業水準的擁有教師和干部雙重身份的輔導員提供相關學科和學術研究的強力支撐。
2.建立基于勝任力模型的專業化平臺
可以嘗試由輔導員工作沙龍、職業技能訓練團隊、科研項目研究團隊、信息化建設團隊等構成多元一體的輔導員專業化建設平臺。通過輔導員沙龍,定期分享學生管理工作典型案例和交流日常事務處理心得體會,提升輔導員解決實際問題和預防重大突發事件的能力;通過職業技能訓練團隊,加強主題班會策劃、典型案例分析、學生談心談話等實踐項目的專門訓練,提升輔導員職業技能和工作能力;通過科研項目研究團隊,指導輔導員掌握國家相關政策方針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歸納實際工作中的共性問題和難點問題,幫助輔導員申報省部級以上思想政治教育課題或項目,學會運用理論分析、調查研究等方法創新性地解決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和難點問題;通過信息化建設團隊,加強學生工作信息化建設,有序推進學生基礎大數據建設,探索對學生管理各類數據的綜合應用、深度挖掘,為學生工作不斷提升與創新發展提供輔助決策。
3.建立基于勝任力模型的培訓體系
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的中心任務就是構建基于提高輔導員勝任力的專業化培訓體系。基于輔導員勝任力模型的培訓體系,將輔導員的入職培訓、日常培訓、專題培訓和學歷提升有機地結合起來,強調根據輔導員崗位要求和現有人員的素質狀況,為全體輔導員量身定制培訓計劃,幫助輔導員彌補自身不足,有針對性地突出培訓的重點,逐步從常規的學習專業知識、錘煉職業技能轉移到提升輔導員個人素養、職業態度、工作能力等核心勝任力水平上來。對輔導員的勝任力培訓,在前期偏向于提升知識、技能等基準性勝任特征,以期提升輔導員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后期偏向于提升特質、動機、自我概念、社會角色等鑒別性勝任特征,以期提升輔導員的工作質量、工作效率和學生滿意度。每階段培訓結束后,相關部門要及時組織參訓輔導員進行培訓成果匯報交流,邀請相關專家對培訓效果進行客觀評估,對目前的培訓計劃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以便后續進一步提升培訓的效果和參訓人員滿意度。
4.建立基于勝任力模型的考核制度
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的重要任務就是制訂基于勝任力的輔導員工作績效考核制度。比之傳統的注重考察輔導員德、能、勤、績、廉的考核制度,基于勝任力的輔導員工作績效考核制度則更為重視個人動機、特質、興趣、品質和態度等內隱性的勝任特征;比之傳統的注重評價輔導員工作結果的考核制度,基于勝任力的輔導員工作績效考核制度則關注對輔導員工作結果和工作過程的雙重評價,采用主觀和客觀相結合、定量和定性、日常考核與年終考核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比之傳統的僅僅考核輔導員工作實效的考核制度,基于勝任力的輔導員工作績效考核制度則同時考慮輔導員工作付出和工作實效,既考核了輔導員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又考察了輔導員崗位職責履行情況。每階段考核結束后,相關部門要及時將考核結果通過書面遞送、電子郵件傳送等途徑反饋給全體輔導員,并與每一位輔導員進行當面交流,要幫助測評結果不理想的輔導員查找工作績效不好的原因,促使其通過提升勝任力改進工作成效。
5.建立基于勝任力模型的激勵機制
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的保障任務就是構建基于勝任力的輔導員工作激勵機制。比之傳統的注重提高薪酬待遇、增加培訓機會的輔導員工作激勵機制,基于輔導員勝任力模型的激勵機制更為注重建立以物質獎勵、政策激勵和精神鼓勵相結合的輔導員崗位勝任力激勵機制,在職稱評聘、職務晉升、薪酬提升、出國培訓、科研經費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讓輔導員感受到工作的快樂與工作的成就感,以此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工作潛力,從而提升輔導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工作成效。基于勝任力的輔導員工作激勵機制偏向于構建提升輔導員專業技術職務(由講師到教授)、輔導員職業能力等級(初、中、高三級)、行政管理職務(由副科級到中層干部)三駕馬車齊頭并進的多方位職業發展通道,每提升一個職業能力等級或一個技術職務等級或一個管理職務等級給予相應的物質待遇和精神激勵,從而有助于真正推進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專家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