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龍
摘要:多媒體為語文教學帶來了更多的生機和活力,豐富了語文教學的內容和形式,為學生帶來了更多的語文學習情感體驗。但是多媒體在豐富語文教學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本文主要從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的利弊和改進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并對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與多媒體教學如何協調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多媒體 語文教學 利弊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F階段很多教師們都在運用多媒體教學,運用圖片、動畫、視頻等資料,使一些抽象難懂的知識變得直觀形象,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多媒體技術為語文教學增添了無限魅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優勢
第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學習氛圍。動態、色彩的事物總比靜態、單調的事物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在傳統教學中,學生面向靜態呆板的課本和板書,難免枯燥乏味。多媒體教學創造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或是在優美的音樂中,磁性朗誦引領下,抽象的文字成為具體的圖像,如夢如幻;或是在影像中,演員夸張的表情、瀟灑的動作帶領學生仿佛進入另一個世界。
如《一碗清湯蕎麥面》一課,利用投影儀讓學生觀看根據本文拍攝的電影片段。學生看著日本的異域風情,看著雪夜,聽著日本面店的老板和老板娘的交談,看到了窮困的母子三人一次又一次吃面的情景。豐富的畫面將學生的情感細胞都調動了起來,學生就會隨著故事的情節時而傷心,時而感動,時而疑惑,時而大笑。觀看中,學生欣賞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明白人生的哲理,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生活中的甜酸苦辣,提升了思想。多媒體技術以其豐富、形象、簡約的特點,營造了很好的教學氛圍,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第二,信息量大,方便快捷。講一篇課文,如果靠教師一個人在臺上講解,常常是教師用盡渾身解數,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趴在課桌上呼呼睡覺。多媒體在作者介紹、歷史背景、細節分析、復習練習以及一些課外資料的展示方面省去了大量板書時間,資料的展示方便快捷,點點鼠標就能迅速調節進度,從而大大擴充了課堂容量,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運用遇到的問題
但是筆者在使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以及與同事們的交流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和困惑。
1.過分依賴多媒體技術,可能會淡化甚至忽略了老師的主導地位
使用多媒體教學時,不能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多媒體是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在教學中確實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有些教師把多媒體說成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靈丹妙藥,教師的講課成了“放片子”,學生上課成了“看片子”,學生興趣自然不高。以《項鏈》為例,在分析人物性格的豐富性、文章主旨的深遠性、寫作技巧的藝術性等方面,如果也是放片子,學生就很難有所收獲,需要靠教師教學的設計、有效的步驟來實現。
2.多媒體課件制作時,有著資源多而不精、形式和設計難相符等問題
很多教師在制作課件時,經常會產生一些“靈感”,想出一些有趣的教學設計。但是在找尋資料時,卻常常找不到合適的圖片、動畫、視頻等。在應用一些“求其次”的資料時,就會出現教學不流暢、學生反應不好等問題。有些教師自己制作課件時,又會遇到技術性難題,甚至連一些使用多媒體軟件的專業教師都難以解決。
三、對策
要想用好多媒體技術,完成好教學任務,筆者認為應在以下方面多努力。
1.注重教師的主導性和主動性,提升教學過程的設計是關鍵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實施者,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教師要利用各種對提高教學質量有用的方式方法,多媒體技術是其中一種方式方法。要利用多媒體資源的豐富性,挑選適合的資源;利用多媒體工具的形象性,視覺、聽覺,全方位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軟件的方便、快捷性,制作信息量大而多的課件;利用多媒體技術的交流性,提升師生的互動形式和互動效率。
2.提高多媒體應用能力,加強團體協作
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課件的制作是個大難題。教師在收集圖片、動畫、視頻時,常常為素材的挑選、編排而苦惱。教師應通過自學或求助、求教等方式來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利用學校的場地、培訓、競賽等多種渠道提高自身的多媒體技術。加強團體協作,發揮人多力量大的優勢,群策群力,各展其能,優勢互補。
3.學習互聯網思維,樹立平臺意識
多媒體的盛行是和互聯網緊密相連的。互聯網成為人人都用的工具,其特點是門檻低、參與強。教師也要具有互聯網思維,在教學中加強多媒體工具利用率,加強學生參與性,樹立教學的平臺意識。
總之,教師要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揚長避短,不斷探索優化教學過程的新措施,總結出最有效的使用方法,使它為語文教學增添姿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