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愛志
【內容摘要】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語文教學中出現了大量的答題技巧和通用術語的現象。教師為了幫助學生快速準確地答對“得分點”,提高學生語文成績,歸納總結了一整套語文答題術語,這種現象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提高考試成績,卻也限制了學生的發散性、創新性思維。同時,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也要求語文教學工作者對答題術語現象進行深刻思考。
【關鍵詞】語文教學 答題術語 素質教育
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術語”這個詞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何謂“術語”,根據國際標準,術語一詞僅指文字指稱,具體說就是指在特定學科領域中用來表示概念的集合,具有專業性、單義性和系統性。它原本多指學術科學中的專業名詞解釋,放在現今社會,卻增添了很多外延。最為常見的便是銷售職業中的“話術”,也即“術語”。眾所周知,所有的銷售人員工作第一件事大概就是熟記本行業的銷售“術語”。這些術語都是經過實踐的檢驗最終總結出來的“真知灼見”,可以大大方便銷售人員的工作,幫助他們快速適應銷售工作,提高銷售業績。如今,術語這個專業名詞,又從商業市場影響到教育教學中,語文學科也漸漸組織起自己的一套“答題術語”。
類似于商業術語,語文學科的答題術語也同樣具有以下幾點特征:
一、語文答題術語的專業性
首先是專業性,語文答題術語一般是由語文學科的權威教師依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批卷經驗,得出的一套既有個人化色彩也具有公認性的基本答題模式。畢竟語文試卷是語文教師出的,答案也是語文教師給定的,那么怎么答才能得分,得高分,自然也是語文教師最清楚,所以說語文學科的答題術語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它根據不同類型的題目,有針對性地進行分析歸納,將原本需要學生進行深度思考的環節用一套術語輕松解決,大大縮短了學生考試中的審題時間,遇到什么題型就可以快速運用什么題型的術語。在閱卷過程中,教師經常可以看見,有些學生因為時間原因,可能連原文都沒有看(現代文閱讀),也能在答題空白處填滿文字,有條有理,一點一句,雖不得文章核心,但至少大體意思靠近,所以也會酌情給一二分。另外一種學生,原文看的非常仔細,理解也很透徹,可是在答題規范上沒有一套合適的格式,導致原本的滿分也可能會因此而扣掉一二分。這樣看來,兩種情況是否有欠公允。
二、語文答題術語的單義性
語文答題術語具有單義性,這是為了高效的答題結果。語文學科原本是一門包羅萬象的磅礴學科,針對同一問題,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看,能得出各不相同的解答思路。然而,參考答案能給出的畢竟有限,多數會說“無標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可是這個言之成理也是有范圍可尋的,如果學生超過了正常的“言之成理”可能也無法得分。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答題訓練時,不僅僅是一種知識性的背誦模仿,更是一項思維模式的規劃打磨,讓學生能夠在正確的合適的思路中進行答題,切記“跑題”,答非所問。所以在閱卷過程中,學生的答案和思路基本大同小異,天馬行空或者“出格”的想法少之又少,讓人感覺所有的答題者都來自同一廠商。
三、語文答題術語的系統性
語文答題術語具有系統性,這一點結合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可能更為重要。我們都知道,偏理科的學科在系統性方面顯而易見,而語文學科則相對似乎沒有那么“系統性”,其實大錯特錯。語文學科的系統性并不體現在文字的具體表達上,而是體現在文字構思的由來上。舉例來說,答案如何來,第一句寫什么,接著寫什么,最后寫什么,都是有一套嚴密的思維系統的。在高校語文教學中,有一門十分重要的必修學科叫《邏輯學》,這門學科在中學階段是沒有的,《邏輯學》就是語文的系統性體現。因此,這樣一門系統性的學科,落實到具體答題過程中,其術語也是極具系統性的。這是語文答題術語的核心和關鍵。然而,在很多的語文答題術語中,專業性和單義性都做的很好,卻在系統性方面有所偏失。教師講述答題術語時大部分都僅僅局限于某一語文題型中,沒有將其很好的與其他類型的語文題型相結合,更沒有引申到語文學科自身的系統性。這是語文答題術語的一個重要缺失。
語文答題術語發展至今,有益有害。對于學生來說,有了這樣一套“答題術語”確實能夠幫助他們正確答題,也是現在很多家長非常看重的方法教學,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語文題目是千變萬化,答不盡的,學生只有掌握一套可以以一敵十的“答題術語”才能在語文考場上如魚得水,輕松過關。然而,反觀這樣一套全能的“答題術語”,每個學生都在相似相同的模板中進行思考答題,得出相似相同的答案,寫出相似相同的文章,連說話都操著一口純正的“語文術語”,這樣的場景又是否有些可怕呢?中學階段的學生本是思維最活躍,獨立意識、創新意識最強盛的階段,卻在一個“盒子”里面進行知識生產、思維生產,又如何才能培養出“鶴立雞群”的“精英”與“大師”呢?
誠然,答題術語現象不僅僅是語文學科一門獨有,其他基礎學科也都或多或少具有不同形式的專業“術語”,學生們也幾乎人手一本這樣或那樣的“術語速記小冊”。原本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在高效高速的利益催促下,濃縮成一本功利的商業暢銷書,這對思想思維正在養成的中學生來說,無疑是一件重大的損失,同時這也是我們語文教學工作者急需反思和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單榮兵. 題目未看,技巧先談——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答題形式技巧談[J]. 讀與寫雜志,2015(8).
[2] 楊波. 語文閱讀解題模式化的利與弊[J]. 才智,20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