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琳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解惑這一重要環節.尤其是在高中數學課堂中,只有化解學生的疑惑,推導出公式之間的前因后果,才能讓學生理解數學,發現數學的魅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邏輯培養出發,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高中數學相對于初中數學來說,難度增強,表現為更加復雜與抽象化,使學生在心理認知上很難接受,再加上傳統說教形式嚴重,導致學生被動地參與數學活動,整體主動性不高,無法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氛圍壓抑,從而使教學效果處于一個動態平衡狀態,沒有大幅度上升的空間.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點體會.
首先,教師要明確一堂課或一學年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引導教學活動有序進行的一項行為指標,可以說是檢驗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有了目標,才能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數學文化從古至今歷經了上千年的時間洗禮,是時代文明的積淀,在很大程度上對創造力與生產力都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力.數學,間接性地促進了人類邏輯思維的演變,推動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在教育改革過程中,教師要把普通高中數學教學目標定位為深化教學內容、完善教學結構、改進教學模式,把數學與生活深刻地聯系起來,借助數學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深刻意義.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同時,教師要合理地擬定一份教學計劃,讓數學教學活動在教學計劃的引導下有序進行.依據新課標來看,教師要從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將傳道授業與解惑相結合,創新教學方式,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計劃要遵循適度的基本原則,不可制定得過高,也不可過低.教學目標只有在學生可以完成的范圍之內,才能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信,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其次,教師要從自身出發,提高綜合素質.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其行為舉止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言行.教師要做好表率,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一個好榜樣.高中數學教師不單單要對教材內容有掌握,還要廣泛學習,對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有一個大致了解,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地與多學科相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營造出相對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還應該包括自身的性格培養,急躁或沉默的性格特征都多多少少會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影響,這兩種態度都是不可取的.教師要適度把握好自己的脾氣特點,剛柔并濟,堅持以一種平和的狀態進入數學教學.教師還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高中階段的數學通常對邏輯思維的要求較高,易導致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這就需要教師做好分層引導,不能只側重于對尖子生的培養,也要關心數學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群體.從觀念上平等對待,做到不拋棄,不放棄,在因材施教的同時,做好正確引導.另外,備課可以說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做好課前的備課工作,才能保證在有秩序的環境下進行一堂數學課.教師要對數學教材進行深入研究,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制定出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案.
再次,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的角色轉為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如果能在數學課堂中多做一些換位思考,通過滑稽幽默的語言風格,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就容易與學生打成一片,從而建立起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主動發言、小組討論的機會,讓學生在互動的環節中調動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敢于發問,敢于質疑,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培養數學思維能力,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最后,教師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融入時代的因素,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數學教學.多媒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圖片、視頻等形式,將教學內容形象化展示出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甚至能夠通過空間模擬讓學生參與到視頻教學的場景中,通過零距離的接觸,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要點,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同時,教師要在多媒體演示教學過程中做好因勢利導,讓學生借助先進技術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不能完全依賴于某一教學手段,要在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手段的綜合作用下達到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