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
摘要:目的 對應用延續性護理模式對患有心力衰竭疾病的患者在治療期間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 選擇我院收治的患有心力衰竭疾病的患者8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平均每組41例。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對對照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實施護理;采用延續性護理模式對觀察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實施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干預前后健康行為評分改善幅度、對心力衰竭疾病治療期間的護理服務滿意度、心臟疾病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結果 觀察組研究對象在干預后能夠自我護理的人數明顯多于對照組;干預前后健康行為評分改善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對心力衰竭疾病治療期間的護理服務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心臟疾病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明顯少于對照組。結論 應用延續性護理模式對患有心力衰竭疾病的患者在治療期間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關鍵詞:延續性護理;心力衰竭;自我護理;健康行為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on Self-care Ability and Health Behavior of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TANG Yu
(Mianyang People's Hospital,Mianyang 6210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care for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Methods 8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with 41 cases in each group.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routine nursing mode and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carried out during the period of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elf-care ability, health behavior scor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the rate of care for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satisfaction, the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heart disease.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number of the object of study can self care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interven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health behavior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disease;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heart diseas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ontinuity care model for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care during the period of treatment is very obvious.
Key words:Continuity nursing; Heart failure;Self nursing; Health behavior
慢性心力衰竭屬于由多種心臟疾病共同作用之后所導致的一種心功能不全臨床綜合征類疾病,該病患者的病程時間相對較長,且通常情況下會同時伴有進行性的癥狀表現,大多數情況下會受到運動、情緒、服藥等相關因素的共同影響,臨床治療方面主要以緩解患者的癥狀表現,在最大程度上延長生命為基本原則。因此,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會由于病情在治療后再次復發而再住院,對其生活質量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占用大量醫療資源,使家庭和社會的負擔明顯增多[1-2]。本次對應用延續性護理模式對患有心力衰竭疾病的患者在治療期間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選擇我院收治的患有心力衰竭疾病的患者8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平均每組41例。對照組患者心力衰竭病史1~17個月,平均病史時間(8.3±1.4)個月;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體重42~79 kg,平均體重(53.8±7.3)kg;患者年齡49~85歲,平均年齡(54.4±7.0)歲;心臟功能Ⅱ級患者18例,心臟功能Ⅲ級患者15例,心臟功能Ⅳ級患者8例;心力衰竭本次發病時間1~26 h,平均發病時間(10.3±2.4)h;治療組患者心力衰竭病史1~15個月,平均病史時間(8.1±1.2)個月;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體重44~73 kg,平均體重(53.2±7.9)kg;患者年齡47~82歲,平均年齡(54.6±7.4)歲;心臟功能Ⅱ級患者19例,心臟功能Ⅲ級患者13例,心臟功能Ⅳ級患者9例;心力衰竭本次發病時間1~29 h,平均發病時間(10.6±2.2)h。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上述相關指標比較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對對照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實施護理;采用延續性護理模式對觀察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實施護理,主要措施包括:①隨訪時間:出院1 w之后通過電話途徑對患者進行訪問,持續時間在6個月以上,在患者出院第1個月的時候進行1次/w,出院的第2、3個月進行1次/2 w,之后可以改為每月進行1次,每次隨訪的時間應該控制在10-20分鐘之間。②隨訪內容:?訩對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每次對患者進行電話訪問的時候,應該對臨床癥狀表現、體征、心理狀態、生活習慣等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建立個性化干預方案。?訪心理干預:傾聽院外治療期間遇到的問題,耐心記錄并給予詳細的解答;與家屬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了解心理狀況,盡量維持輕松愉悅的家庭氛圍。?訫生活干預:出院后癥狀程度已經有一定的緩解,食欲已經基本恢復,心功能處于缺血的情況下的可能性較大,必須對飲食進行控制,以清淡飲食為主,避免出現過飽、太過油膩等情況,對每日的活動量進行詢問,建議生活環境較好的患者進行適當的鍛煉,量力而行,避免到人多且較為擁擠,或空氣不佳的地方鍛煉,及時調整運動方式,癥狀加重不能運動,或及時就醫。?訬服藥:口服藥物有2種以上,用藥有特定時間,由于老年患者居多,因此在生活中忘記服藥現象較為常見,應該充分講解規律服藥的重要性,將藥擺在顯眼位置,設定鬧鈴等方法提醒服藥[3]。
1.3觀察指標 選擇兩組自我護理能力、干預前后健康行為評分改善幅度、對心力衰竭疾病治療期間的護理服務滿意度、心臟疾病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等幾項內容作為觀察指標。
1.4滿意度評價方法 在心力衰竭疾病所有治療和護理計劃完成之后,通過不記名打分的方式了解護理滿意度,滿分為100分。<60分為不滿意,以上為基本滿意,>80分為滿意[4]。
1.5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分析均經SPSS 18.0軟件進行處理,當P<0.05的時候認為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則實施χ2檢驗。
2 結果
2.1自我護理能力 對照組患者在經過心力衰竭治療后有26例能夠進行自我護理,觀察組患者在經過心力衰竭治療后有37例能夠進行自我護理,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2.2干預前后健康行為評分改善幅度 觀察組患者干預前后健康行為評分改善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
2.3對心力衰竭疾病治療期間的護理服務滿意度 對照組患者對心力衰竭疾病治療期間的護理服務滿意度為78.0%;觀察組患者對心力衰竭疾病治療期間的護理服務滿意度為92.7%。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2.4心臟疾病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 對照組患者在心臟疾病治療期間有9例出現不良反應,觀察組患者在心臟疾病治療期間有1例出現不良反應,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心力衰竭屬于一種由于冠心病、高血壓病、糖尿病等一些常見的慢性病變日久不愈,導致心室所承受的壓力或容量負荷量水平長期處于過重狀態,心肌的收縮力水平降低,排血量降低,從而導致發病[5]。心力衰竭疾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依從性,可以對臨床治療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不良生活和飲食習慣及情緒等都會使治療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患者疾病治療的有效性不僅僅需要合理的治療方案,還需要更加完善護理干預,以對治療計劃的順利完成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會由于病情在治療后再次復發而再住院,對其生活質量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占用大量醫療資源,使家庭和社會的負擔明顯增多,而當前常規護理模式已經不能完全適應臨床實際工作的要求,因此,如何制定效果顯著且契合治療需求的護理方案,已經成為目前臨床護理研究的一個重點性課題。通過電話隨訪方式對該病患者在出院后實施延續性護理,可以使疾病認知、健康知識水平提高,幫助患者建立合理良好生活習慣,使其生存質量得到顯著改善[6]。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接受延續性護理的觀察組心力衰竭疾病患者對護理服務的達到92.7%,明顯高于接受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78.0%,且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干預期間有37例具備自我護理的能力,而對照組僅有26例,上述研究數據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上述結果可以充分說明,對患有心力衰竭疾病的患者在治療后繼續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的必要性和優勢性,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我們應該通過不斷的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該項護理服務的項目,使更多的患者能夠從中受益,提高生活質量,從而提高廣大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閆琳,陳先華.心力衰竭患者照顧者生活質量影響因素的路徑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3,28(3):21-24.
[2]劉庚,李慶印,劉華平.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標準電話訪問管理的效果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5,45(3):201-203.
[3]劉輝,鄭豫珍,楊麗萍,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從醫院到社區無縫隙護理管理模式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2):1061-1065.
[4]周琪敏,賀小華,姜廣,等.延續護理對重度燒傷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4,29(12):41-44.
[5]杜龍芝,佘云玲.持續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2,4(2):19-20.
[6]冼倩,黃瑞娜,吳鏗,等.不同劑量新活素治療充血性心衰療效和安全性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24):3650-3652.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