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德義
摘要:目的 分析高千伏胸片對煤工塵肺診斷影響因素。方法 對陽煤集團下屬各煤礦企業2015年1月~2016年5月期間參加診斷的526 例疑似塵肺病職工胸片進行回顧性調查,將此期間高千伏胸片進行觀察對比分析。結果 陽煤集團2015年1月-2016年5月期間參加診斷的526例疑似塵肺病胸片進行質量對比,煤工塵肺診斷結果受高千伏胸片質量影響較高。結論 高千伏胸片的攝片質量在煤工塵肺診斷工作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提高高千伏胸片的質量,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高千伏胸片;塵肺診斷;質量控制
塵肺病是由于在職業活動中長期吸入生產性粉塵并在肺內潴留引起的以肺組織彌漫性纖維化為主的疾病[1]。隨著企業及勞動者個人對職業病認識程度的不斷提高及維權意識的日益加強,國企煤礦中發生率最高的職業病-職業性煤工塵肺的診斷就出現較多爭議,而高千伏胸片對于煤工塵肺的診斷意義目前仍不可替代,是我國粉塵作業者健康檢查的常規方法[2]。高千伏胸片在職業病診斷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質量的胸片是準確診斷塵肺病的前提和關鍵。它的優點是透視力強,能夠顯示體層攝影無法顯示的小病灶,片子肺紋理顯示清晰,尤其是矽肺結節,而且曝光幅度較小,曝光條件變動較寬裕,大大降低廢片率,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仍然有很多主觀、客觀因素影響高千伏胸片質量,主要表現于暗室技術和攝影條件的穩定性方面。一張高千伏胸片的拍攝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諸如人為操作、機器性能、暗室溫度、顯影、定影液等條件,現將實際體檢診斷工作中,高千伏胸片的質量對于煤工塵肺的影響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儀器設備 機器:島津RAD10TEXFX 型500 mA×光機;膠片:14×14鋭柯膠片;膠片距離:180 cm;曝光條件的選擇:時間:0.03~0.02 s,毫安:250~320 mA,125 kV:90+胸厚(cm)×2;顯影液的溫度控制在30℃。
1.2抽樣方法 對2015年1月~2016年5月參加診斷的 526例疑似塵肺病胸片進行回顧性調查。
1.3質量標準 包含下面三個方面:
1.3.1 基本要求 ①位正:完整(兩側肺尖、肋膈角)、對稱(胸鎖關節)、不重疊(肩胛骨與肺野);②標識清:片序列號、日期及其他標識,清晰、整齊置于兩肩上方,且與肺野無重疊;③無附加影:無漏光、偽影、污染、劃痕等缺陷。
1.3.2解剖標志顯示 主要包括六項內容:①紋理清晰可見、邊緣清楚;②成像銳利(心緣及橫膈面);③顯示完好(肺尖至肋膈角);④輪廓清晰(氣管、隆突、胸椎等輪廓);⑤能表征心后區肺紋理;⑥右側膈頂高度與第十后肋相當[3]。
1.3.3光密度測量 光密度測量一般有3項要求:①上中肺野密度范圍不得超出1.45~1.75;②膈下密度不得超出0.28;③直接曝光區密度在2.50以上。
1.4高千伏胸片質量評價與分級[2] 標準如下:①優片:高質量的胸片,全面符合質量標準。②良片:較好的符合質量標準,未將至差片等級。③差片:很難符合胸片質量標準:?訩質量欠佳,影響診斷區域面積范圍在0.5個肺區至1個肺區;?訪清晰度欠佳,肺部紋理不清或局部紋理模糊,診斷影響區域面積范圍在0.5~1個肺區;?訫氣管輪廓模糊,心后區不易識別;肺尖到肋膈角的側胸壁顯示不清;?訬患者吸氣量較少,右側膈頂超出第八后肋;?設照片偏黑,光密度偏差較大,如上中肺區光密度范圍1.85~1.90;照片偏白,上中肺區光密度范圍1.30~1.40;灰霧度較高,膈下密度范圍0.40~0.50,直接曝光區密度范圍2.20-2.30。④四級片(廢片):胸片質量差,無法用于塵肺病的診斷。
2 結果
本次抽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參加診斷的526 例疑似塵肺病職工高千伏胸片約1700余張,通過二級片數量的匯總,對各類缺陷技術成因進行技術分析。影響胸片質量等級因素包含:患者因素、醫護人員因素兩方面,見表1。
在參加診斷的526例疑似塵肺病職工中,已診斷為塵肺病的有343例,本次結果與以上因素相關而影響高千伏胸片質量,造成等級降低或未診斷成立的共有62例,占參加診斷人數的11.7%
3 討論
放射技師必須熟練掌握密度、對比度、清晰度、分辨率和感光等技術參數要求,拍攝高千伏胸片的X光機設備要滿足拍攝技術要求;其次,拍攝位置要合理,告清患者拍攝位置要求及勿佩戴飾品、金屬物件,避免肩胛骨和肺野重疊現象;拍片條件,拍攝條件是保證胸片質量的關鍵要素,采用固定千伏值、固定毫安值、僅通過調節曝光時間來改變曝光量,拍攝條件過高會將塵肺病分類降低、拍攝條件過低傾向于分類偏高,所以,拍攝過程要充分根據X線光機和相應配套設施、受檢者體型等條件綜合考慮,肥胖者需多加注意。此外,顯、定影液需定期更換,洗片機及時清洗[4]。
自2014年11月我院開始獨立進行煤工塵肺診斷工作開始,至今一直延用高千伏胸片診斷職業性煤工塵肺,所以要求放射科醫師和參加診斷的診斷醫師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技術培訓和必要的質量控制分析,最大限度的提高優片率,并本著對廣大礦工負責任的態度,對有疑問的高千伏胸片至少給于2次以上的集體篩查,保護廣大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對分析有爭議的診斷結論在今后的診斷體檢中重點對比標識,盡可能避免出現類似問題。從2015年年初開始,我院正式啟動運用了身份證識別儀來參與到上崗前和離崗體檢及職業性煤工塵肺診斷體檢工作中,建立體檢、診斷信息數據庫,給勞動者的職業健康體檢進行連續的健康監護,為以后的診斷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檔案信息的儲存、更新作用,同時避免體檢人員頂替、漏診、誤診等差錯發生,從而為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治療職業病提供了有力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職業性塵肺病的診斷(GBZ70-2015)[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GBZ188-2014)[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3]鄒偉明.塵肺的影像學診斷研究進展[J].中國職業醫學,2005,32(3):57
[4]譚光喜,魯際,張曉磷.高千伏X射線胸片與CT診斷煤工塵肺的對比研究[J].中國輻射衛生,2009(4).
[5]李海波,孫劃,楊湘山,等.高千伏技術在CR檢查中對被檢者吸收劑量及圖像質量的影響[J].中國臨床研究,2010(11).
[6]韓凱.在Ⅱ期矽肺診斷中螺旋CT與高千伏X線胸片檢查的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0.
[7]張仲萍,孟兆瑞,岳良臣,等.塵肺的CT檢查與X胸片比較研究[J].使用放射學雜志,2005(07).
[8]靳清漢,張家鵬,岳喜同,等.矽肺治療與預防研究進展[J].濟寧醫學院學報,2009(02).
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