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建宜 吳灶連
【摘要】 目的:系統地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應用急診全程優化護理的實際價值。方法:選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8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平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48例。對照組使用常規搶救程序,觀察組使用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對比兩組搶救效果。結果:(1)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進出急診室的時間、急診球囊擴張時間、住院時間明顯更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觀察組急性心肌梗死的復發率5.6%,院內再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率6.3%,對照組急性心肌梗死的復發率17.2%,院內再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率18.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急性心肌梗死的復發率和院內再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率明顯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應用急診全程優化護理的實際價值顯著,可普及。
【關鍵詞】 急診全程優化護理; 急性心肌梗死; 搶救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real valu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nursing in whole optimization.Method:896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5 to April 2016 as the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44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rescue procedures,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emergency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nursing,the rescue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1)Time in and out of the emergency room,emergency balloon time,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2)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urrence rate was 5.6%,the court again suffer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was 6.3%,which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17.2% and 18.5%,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nursing the real value of the whole optimization,it can spread.
【Key words】 The entire optimization nursing emergency;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rescue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Zhaoqing City First Peoples Hospital,Zhaoqing 52606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1.024
臨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發病率和致死率均較高的危重癥,在對這一疾病進行搶救時,盡早開通梗死相關血管是關鍵所在,以使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得到有效恢復,從而可以挽救患者瀕死的心肌[1],而在此過程中,治療的“時間窗”始終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也即在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搶救時,要盡可能地優化急診流程,縮短各個環節的搶救時間,以最大限度地確保搶救效果[2-3]。本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8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分組研究,旨在觀察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應用急診全程優化護理的實際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5年1月-2016年4月,選取本院收治的8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結合臨床隨機表法將其平均地列入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48例。對照組男218例,女230例;年齡43~84歲,平均(59.2±5.2)歲;發病至入院時間是1.0~7.5 h,平均(3.1±1.2)h。觀察組男210例,女238例;年齡45~85歲,平均(59.3±5.4)歲;發病至入院時間是1.5~7.0 h,平均(3.3±1.3)h。兩組患者的性別、平均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使用常規搶救程序,院前搶救接回或者急診接診患者之后,患者需要絕對臥床休息,同時護理人員給予心電監護、吸氧、抽血化驗等常規處理,一經確診,需要做好術前準備,并及時地將患者送至導管室[4]。
1.2.2 觀察組 使用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具體步驟如下。
1.2.2.1 院前搶救和轉運流程 在接到患者的呼救電話之后,醫護人員需要在5 min之內出診,在路途中醫護人員需要借助于電話及時地與患者家屬取得聯系,并為其講解正確的院前急救方法,囑咐其要確保患者臥床休息,并給予心理安慰,使其情緒保持穩定,以有效地緩解其心臟負擔。救護車到達現場后,需要及時地給予患者以面罩吸氧,并要及時地解除心肌疼痛,在此過程中要及時地給予輸液,并對其各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5-6]。現場搶救結束后,需要立即轉運患者,醫護人員在搬動患者的過程中的動作要輕柔,注意使患者保持仰臥位,同時其頭部需要偏向一側[7],然后及時地給予心電監護,同時也要全面地監測靜脈通道,注意避免輸液管出現移位、扭曲等現象,并且也要注意對患者的神志、疼痛部位等進行全面觀察,各種急救設備如吸引器、除顫器以及氣管插管等要準備妥當,以便于對患者行不間斷救治與護理[8-9]。在返回醫院的途中,醫護人員要電話通知醫院中的相關醫護人員,并簡要為醫護人員介紹患者的基本情況,以便于其做好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等各項搶救準備工作[10]。
1.2.2.2 急診接診流程 全面地落實首診護士負責制,第一責任人為接診護士,針對疑似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在患者就診后的10 min內給予吸氧治療,囑咐其臥床休息,并要及時地在其左下肢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11]。及時地對患者行臨床檢查,包括心肌酶學、血常規、心肌標志物以及凝血系列等,要注意加強心電監護,全面地詢問患者病史,然后依據心肌標志物檢查結果和心電圖監測情況對患者進行診斷[12]。
1.2.2.3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術前準備流程 患者在得以確診之后,需要及時地建立左下肢的靜脈通道,然后借助于體積為1 mL、濃度為76%的泛影葡胺對其進行碘過敏試驗。給予患者500 mg的阿斯匹林和300 mg的氯吡格雷,并及時地在其右腹股溝部位行常規備皮,告知患者將其身上的飾物及時地摘掉,囑咐患者及時地排尿[13]。
1.2.2.4 加強與患者的交流 急診護理時,應當加強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病急、病情兇險,患者心理容易因此產生不良情緒,在救治的過程中應當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心理護理,加強和患者的溝通,鼓勵患者、安慰患者,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安撫,從而讓患者積極配合救治。并且需要對患者家屬進行安撫工作,促使家屬能夠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救治工作,確保急診救治的順利開展[14]。樹立患者的信心,避免不良心理狀態導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必要時按照醫囑采用鎮靜劑[15]。
1.2.2.5 病情觀察和搶救 患者入院后,必須立即安排進入CCU病房,讓患者臥床休息,進行床旁心電監護,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的監護,以便及時發現室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把所有搶救的物品準備好,固定安放的位置,做好標記,確保搶救能夠順利開展,給予患者氧氣吸入,建立靜脈通道。
1.2.2.6 術后傷口護理 急診PCI手術后必須對股動脈、橈動脈穿刺的位置進行密切的觀察,注意是否發生滲血、血腫、鞘管移位的發生。拔出鞘管前1 h,每隔半小時觀察一次;拔出鞘管后,每隔15分鐘觀察一次。發現異常反應患者,必須立即報告醫生,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
1.2.2.7 加強用藥觀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液是處于高凝狀態中,需要進行持續48 h的抗凝治療。在短時間抑制血小板聚集,是穩定患者病情、減少冠脈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但是在抗凝治療的過程中,容易發生出血、胸悶、胸痛等并發癥,必須加強用藥的觀察,及時發現并發癥,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
1.2.2.8 術后拔管綜合征的預防護理 急診PCI患者術后因為疼痛和恐懼的心理容易出現迷走神經興奮,表現為身體疼痛、緊張、心率減慢,因此在拔管前應當加強對患者心率、血壓的觀察,在輸液過程中,加快輸液速度,對專門的護理人員做好配合工作,告知其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拔管后對穿刺點進行壓迫和加壓包扎,壓迫力度不能過度,只要可以按到血管即可。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進出急診室時間與急診球囊擴張時間以及住院時間,觀察兩組急性心肌梗死的復發率和院內再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率。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進出急診室時間、急診球囊擴張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進出急診室的時間、急診球囊擴張時間、住院時間明顯更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急性心肌梗死的復發率和院內再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率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急性心肌梗死的復發率和院內再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率明顯更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在于心肌冠脈血管發生閉塞,導致遠端心肌組織難以獲得足夠的血供,使心肌組織缺血、缺氧,最終引起壞死。急救急性心肌梗死的關鍵在于迅速開通梗死的血管,重新建立心肌冠脈灌注功能,從而改善心肌泵血功能,減少死亡率。目前,重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運的主要方法包括溶栓治療、急診PCI手術,在發病的早期(6 h內)采取及時的治療措施能夠有效地降低病死率,若在發病1 h內能夠獲得有效的治療,則可降低死亡率到1.2%。由此可見,及時有效地開通梗死血管對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根據AHA和ACC的指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必須在進院后90 min內開展介入治療。根據相關研究報道,從入院到首次介入治療的時間每提前10 min,急診介入治療的效果就能夠提高0.94%~1.17%,介入治療延遲進行和患者入院后等待常規檢查、診斷的流程耽擱具有密切的關系。對接診流程進行優化能夠減少過多的時間浪費,從而加快患者介入治療開展的速度,確保急救的安全。通過急診全程優化措施的實施,大大地提高綠色通道的效率,加強急救團隊的協作能力,提高護理人員參與搶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搶救中的所有救護措施進行合理的組合和對其搶救時間進行量化,最大程度地減少救治的時間,優化整個救治過程。在優化護理的過程中,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搶救工作能夠有條理、有秩序地開展,有效地配置各種搶救藥品和儀器,有利于及時盡早抓住關鍵的搶救時機。在優化護理措施前,搶救模式沒有固定和規范化,通常需要等待醫生的醫囑方可進行心電圖檢查,采血需要等待醫囑方可進行,明顯延長了介入治療開展的時間,給治療造成嚴重的耽擱。在優化措施中還對人員配置和管理制度進行優化,能夠有效地提高急診護理的規范化,有利于提高護理的質量。急救護理小組人員包括組長、責任護士、輔助護士,其中組長要求具備護師以上的職稱,經驗豐富,理論扎實,搶救技能熟練,具有較強的應急能力;責任護士需要具備3年以上的經驗,可以基本掌握搶救技能,理論較強;輔助護士要求必須掌握一般護理技術、呼吸機操作、氣管插管等技能,可以對心電圖進行簡單、準確的判斷。急救護理組的成員必須對自身的職責有所明確,能夠根據具體情況的變化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從而有效地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確保護理工作能夠順利、持續的開展,防止個人能力所致的遺漏發生,有利于提高整體搶救的效果,提高團隊的協作能力。
在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急救時,“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心肌”,因此,在對患者行急救過程中,要盡可能地優化護理程序,給予患者以及時的救治,最大限度地節省急救時間,以確保患者的生命安全與健康[16-17]。本研究中,兩組進出急診室時間與急診球囊擴張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急性心肌梗死的復發率5.6%,院內再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率6.3%,對照組急性心肌梗死的復發率17.2%,院內再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率18.5%,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原因在于針對觀察組患者,筆者首先優化了院前搶救和轉運流程,在對患者進行院前急救的過程中,給予患者以全面的治療,并在返院途中交代醫院醫護人員及時地做好各項急救準備,既節省了院內急救時間,也能夠確保院內急救效果[18-19]。其次,筆者優化了急診接診流程,患者入院后在第一時間內給予患者以吸氧、心電監護等急救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地確保患者的病情的基本穩定,有利于治療的順利開展[20]。最后,筆者優化了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術前準備流程,有利于及時地做好治療的準備工作,確保手術治療的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應用急診全程優化護理的實際價值顯著,可普及。
參考文獻
[1]楊倩.急診全程優化護理模式在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19):2480-2482.
[2]程寶珍,張小紅,牛娟,等.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在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2,27(5):9-11.
[3]歐群珍,安明元,馮志敏,等.流程化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搶救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18):81-85.
[4]曲琦,崔云,宋潔.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在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 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6):208-209.
[5]趙霞,王澤娜,孟慶麗,等.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在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臨床研究,2016,24(2):172.
[6]梁曉悅,莊君燦,吳木富,等.院前急救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8):128-131.
[7]李穎,藺蘭.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在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3):252-253.
[8]蘇小妹,賀珊,吳志紅,等.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在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10):130-131.
[9]錢國枚,黃偉平,李靜如,等.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在搶救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應用[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5,22(24):121-122.
[10]祝敏,徐華.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在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34):239.
[11]魏寶英.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4):811-812.
[12]張萍,陳芳芳.全程優質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16):90-92.
[13]梁愛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全程優化護理應用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2):165-166.
[14]朱秀芬.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0,9(6):13-15.
[15]張艷.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在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6,6(10):119-121.
[16]孫榮榮.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在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44):287.
[17]盛學相.全程優化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搶救效果及預后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8):1113-1114.
[18]周記.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急救護理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0):80-81.
[19]陳文萍.護理路徑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9):83-85.
[20]馬麗華.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在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9):1248-1249.
(收稿日期:2016-10-12) (本文編輯:周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