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冉
摘 ? ?要: 法國是引領全球時尚的國家,首都巴黎是引領世界流行風尚的前沿城市。法國擁有悠久的歷史、豐厚的文化底蘊、濃郁的藝術氣息和自由開放的思想風潮,加上國家政策制度的扶持等要素,都是奠定法國在全球時尚界地位的重要原因。
關鍵詞: 法國 ? ?時尚 ? ?品牌
法國是了解世界的一種途徑,藝術和時尚已經成為法國的代名詞。法國人的時尚態度有一種其他人無法比擬的特別之處,他們已將時尚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其成了巴黎乃至整個國家的特色。
一、歷史文化的影響
法蘭西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濃郁的藝術氣息,法國文化獨特的開放性和多元性造就了法國設計師的靈感與天賦。時尚的產生與發展可以反映出特定時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背景,也可以從時尚的變化趨勢中看出當時的社會發展狀況。下面就以香奈兒、圣羅蘭和路易·威登三個品牌為例。
(一)香奈兒的時裝變革
二十世紀初,上流社會的貴族女子為了彰顯自己尊貴的身份,總是穿著樣式保守的裙裝,不僅太過奢華繁瑣,而且行動也不方便。有感于此,思想開放、崇尚自由的加布里埃·香奈兒(Gabrielle Chanel)便在巴黎開始了對時裝的變革,從此成了蕭伯納筆下所說的“世界流行的掌門人”[1]。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當時女子身上奢華復雜的衣著不便于躲避戰火和節省開支,察覺到這一點的香奈兒便設計出了不僅外觀漂亮且便于行動,還價格低廉的針織服飾,這樣的服裝至今仍是一種時尚。值得一提的是,法國文學藝術對于這個品牌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小仲馬的小說《茶花女》是香奈兒最喜歡的小說,于是,山茶花便以各種形態出現在香奈兒的作品里,尤其是經典小黑裙上所加的山茶花點綴,已經成為了香奈兒的著名象征。香奈兒女士這樣看待時尚:“時尚并不僅僅存在于連衣裙中,時尚存在于空氣中,是風帶來了時尚,我們推動著它,呼吸著它;時尚存在于天上,也存在于碎石路面上;時尚無處不在,它存在于思想風尚中,也存在于重大事件中。”[2]香奈兒本人作為“時尚教主”的天賦造詣不置可否,而法國的歷史發展和文化氛圍則更為這個至今還引領全世界時尚的品牌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文學藝術造就圣羅蘭
在伊夫·圣羅蘭(Yves Saint Laurent)傳記的緒言中這樣寫道:“他不僅裝飾著其所處的時代,而且還代表著他的時代,散發著時代的氣息并造就了那個時代,正如那個時代也造就了他。”[3]伊夫·圣羅蘭擁有與眾不同的審美靈魂,他十二歲時喜歡上讓·考克多的《雙頭鷹之死》,醉心于馬賽爾·普魯斯特的文學作品,沉浸于安德烈·紀德和阿努伊的戲劇中,這些20世紀法國最偉大的文學家對其作品的影響不可謂不深刻。此外,圣羅蘭也從梵·高的繪畫作品中得到啟發和靈感,設計出畫有《鳶尾花》和《向日葵》的成衣,是法國的文學藝術氛圍培養了圣羅蘭的“審美幽靈”。1988年1月,《紐約時報》發表題為《圣羅蘭的成功在于時尚和藝術的結合》的文章, 圣羅蘭解放了那個時代的女性。他推廣黑人模特,設計出了吸煙裝,開創了骨感模特風,是他讓女性擺脫了資產階級的束縛與傳統的性別枷鎖,創造了當代女性,當然這也與他的思想自由息息相關。
(三)路易·威登的堅實發展
以箱包為主打的品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也經歷了法國的文化變革。1837年法國首條鐵路通車,1838年歐洲蒸汽輪船首度成功橫越大西洋,標志現代旅游時代正式來臨,于是手工制作的白楊木衣箱廣受青睞,直到后來路易·威登革命性地創制出了平頂皮衣箱,并在巴黎開了自己的第一家店鋪,這個品牌就這樣創立了。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由于對箱包產品的需求發生了變化,簡單堅實的軍用箱包取代了原本精致豪華的箱包,路易·威登的產品也隨時代而變化。工業革命之后,因為汽車、火車和飛機的普及,人們需要手提行李的時間越來越多,于是LV又開始設計更輕巧便攜的軟皮箱包,大大滿足了市場需要和人們的需求。
(四)時代背景下誕生品牌的意義
艾琳·里貝羅在《法國大革命的時尚》一書中說:“法國大革命是近現代史上最激烈的大變動之一。這樣的事件迫使人們改變他們的生活和觀念。于是,社會再也不能是原來的那個樣子了。在時尚的歷史上,再也沒有一個時期,服裝如此受政治的影響。它不僅以種種態度——熱情、敵視、警惕(從穿著者的視角),回應著政治事件;同時,它也作為一種宣傳的手段,強化著關于自由、平等和博愛的理想。”[4]無論是法國的歷史變革,還是文藝復興和啟蒙思想家帶來的思想解放潮流,我們都會從這些品牌的作品中看到時代的影子,看到其中所蘊含的社會意義,看到與我們相距一兩個世紀那么久遠的世界。
二、兼容并蓄的文化風格
被稱為時尚圣地的法國,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設計師,這得益于法國自身的包容精神和多年來在時尚領域散發出的光芒。無論是世人所熟知的“小雛菊”香水的設計師馬克·雅可布,還是飽受媒體質疑的天才設計師亞歷山大·麥昆,都來自法國之外的國家,他們從小接受不同的文化,用異域風改變了法國“百花齊放”的時尚格局。
約翰·加利亞諾(John Galliano),擁有英國和西班牙各有二分之一血統,曾擔任紀梵希和迪奧的首席設計師。對他而言,時裝是一種藝術,他被稱為“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大師”,他顛覆所有的庸俗平凡和循規蹈矩,用童話般繽紛的色彩和與眾不同的樣式展現出天馬行空的大膽風格。在約翰·加利亞諾往年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從早期融合了英式古板和世紀末浪漫的歌劇特點的設計到充滿了懷舊情愫的斜裁剪裁技術,從野性十足的重金屬和皮件中充斥著的朋克風到斷裂襤褸式黑色裝束中肆意宣泄的后現代激情,這些都是靈魂的碰撞,是設計師拒絕平庸的過人膽識[5]。
克里斯汀·拉克魯瓦(Christian Lacroix)雖然是法國人,卻被稱為最具有東方精神的法國服裝設計師。也許是出生在鄰近西班牙的法國南部城市阿爾斯,所以在他的作品里,能看到18世紀法國南部風格和熱情的西班牙風格的融合。有人說:“欣賞Christian Lacroix的作品如同欣賞一場假面舞會,他的作品華貴典雅,千嬌百媚,既有東方女性的神秘莫測,又有倫敦女性的古板怪異,還有法國女性的浪漫隨和……他生活在現實和幻想之間,卻又無時不在試圖以時裝的方式描繪心靈深處的夢境……”[6]在他出生的地方,有海灘,有杉木森林,有羅馬廢墟,還有吉卜賽傳統,這些不同的文化之魂給了他別樣的藝術靈感……正是因為多元文化的熏陶,讓克里斯汀的設計有著不一樣的異域風情,就好像是帶著百種味道的香氛,芬芳誘人卻并不失真。
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這個來自倫敦服裝設計師擔任紀梵希的首席設計師,有英國時尚教父之稱的他說:“我以一顆唯美的心在街頭捕捉靈感。”[7]倫敦的街頭文化給了他無盡的靈感,流浪主義、無產階級、反禮教設計,無一不是他的設計的獨特之處。麥昆把過去學習到的英倫傳統剪裁手工,以及在日籍設計師Koji Tatsuno和意大利設計師Romeo Gigli那里得到的啟發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贏得了一致好評。1997年,麥昆還加入了日本和服手袖(Kimono Sleeve)這一設計,使亞洲傳統服飾的熱潮卷席時裝界[8]。
馬克·雅可布(Marc Jacobs),紐約著名時裝設計師,擔任過眾多法國奢侈品牌的藝術總監,因為個人的特殊成長環境,他傾向于波西米亞式的浪人風格,再加上青年時期在紐約著名俱樂部“Studio54”的經歷和一直以來對于英倫新浪漫主義的迷戀,借助這些異域元素,他使路易·威登的服裝設計方面再度生輝,為原本浪漫古典的法國增加了許多慵懶散漫、怪異特別的“雅痞”風格。也許正是因為這樣來自紐約大都市的獨特的風格,才使得他的設計作品在法國時尚界大放光彩。
法國頂級品牌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創新設計,這使設計師的角色在時尚界顯得相當重要,而關鍵便在于人才的世界化。自從十九世紀以來,世界各國才華出眾的設計師們便萃聚巴黎,或是開創自己的品牌,或是成為各大奢侈品牌的主導人。正是法國的包容性和開放性,才形成了這樣一個國際性的舞臺,也使得兼容并包的巴黎時尚界因此收獲了不同的時尚風格。
三、政府的扶持與保護
法國的時尚產業不但有源遠流長的歷史,而且直到全球化趨勢下的今天還仍處于引領世界流行的主導地位。法國的時尚品牌除了得益于創新的設計理念和眾多出名設計師的一流水平外,還有怎樣的原因促使其保持永久的生命力呢?
據統計,法國時尚領域的從業者有16萬多,每年帶來350億歐元的產值,可見其創造的價值相當可觀。“法國是較早建立時尚產業政策性保護制度的國家,健全而系統的制度化體系保證了法國時尚產業鏈的良性運轉。”[9]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時尚傳播方向講師楊慧這樣說過,她曾經有過在法國留學的一段經歷,并且也曾在當地的時尚企業就職。其實早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全世界的時尚產業的運作和發展就已經都是以法國為主導了。國家宏觀調控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等手段,對法國的時尚產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政策、稅收、立項等方面。1999年,法國便已經實行了時尚產業產品設計費稅務抵免的優惠政策,近年來又將這項政策擴大到了珠寶首飾、鐘表、金銀制品等行業領域。2006年,法國政府實施了一項合作計劃,希望通過強化各個企業之間的關系,推動項目的生成和培養人才,此計劃迄今為止已經資助總額300萬歐元,共15項的時尚產業項目,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果。此外,國家還重點支持法國時裝學院,使其成為法國時裝設計和研發的最高學院,并且重點推動時尚產業的發展。2010年,法國還設立了時尚銀行,以政府擔保的形式對時尚企業的融資給予大力支持。最后,法國政府還積極鼓勵時尚界加入名為歐洲設計管理項目的合作體系,通過交流溝通和相互合作掌握歐洲乃至全世界最優秀的設計管理理念,以及促進創意和設計業務的合作與發展[10]。
作為世界時尚的參考標準,法國政府鼓勵每個人成為藝術家和創作者,政府扶持藝術家,營造一種自由成長的環境,給予他們充分的自主權和創業能力。因為政策的保護,如今法國時尚品牌不僅支撐起了世界時尚產業的半邊天,還形成了強有力的國際競爭力和吸引力。法國奢侈品行業協會的目標就是致力于“把決策者、大眾、年輕人、未來的創意者、未來的消費者組織起來,以活力無限的方式和創意、革新,把參與這個協會的品牌在法國和全世界提升其價值,同時提升法國的藝術及促進其國際化。”[11]。此外,注重品質和傳統,保護本土性,拒絕墨守成規,強調創新和國際化,都使得時尚產業在法國的發展達到了頂峰。
無論是經濟實力、時尚產業鏈的發展還是世界影響力,法國的時尚產業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源遠流長的歷史底蘊,優秀豐富的文化精髓,兼容并包的開放態度,堅固有力的國家政策,每一個方面都是促使法國在時尚界永葆首位的重要因素。
探究法國在時尚產業的成功模式,對我國的時尚文化也有所裨益,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首先,應該注重保護和發展優秀的本土文化和傳統精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人文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時尚設計中是我們需要重視的方面。其次,應該對優秀人才和優秀藝術產業實施大力保護,同時為人才的發展營造自由、開放的環境和氛圍,提高本土的文化軟實力和時尚競爭力。最后,時尚生生不息的源泉來自于“創新”,鼓勵大膽創新的態度,保持包容并蓄的精神,對于時尚產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http://www.ycwb.com/ePaper/xkb/html/2013-03/19/content_1547621.htm.羊城晚報,2013年3月19日《1910鏡像·他們》.
[2]梵一.香奈兒.時尚教主[M].北京:臺海出版社,2016:49.
[3][法]菲奧納·李維斯.伊夫·圣羅蘭,時代的色標[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1.
[4]湯曉燕.溝通服裝史與革命史的嘗試.法國研究[J],2013,89.
[5]http://baike.baidu.com/link?url=y88RXoVx9Bn06UFp
9Ey36Dox9dS68iup55yVcPHehgtqxjSrtltB8yRpOAYqu4uOC
112Ymb1dryLcJz8No38J_.2016-8-10.
[6]海木.海納百川的法國現代時尚[J].文化月刊,2014(10):37.
[7]王洋.淺析街頭服裝文化形態及發展[J].金田,2011(7).
[8]http://baike.baidu.com/link?url=1wuCtf0LOPmPuuEh
T5tTz_A1gzNNutHU4HKNft3nMgPlbhwAr38KJVMS9lsArbSi_
KpWaqUouU9tY9b4t-vcs8wqeyDB7lSaNSusVgT16ya.2016.
8.10.
[9]王育楠.法國何以穩坐“時尚老大”寶座[J].中國紡織報,2016-5-27(002版).
[10]參見中國貿促會駐法國代表處研究報告.法國新產品創意和設計產業的發展策略.http://ccn.mofcom.gov.cn/spbg/show.php?id=10643.2010.6.10.
[11]王紹強.漫步法國設計:潮流藝術的引領者[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