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 ?要: 為深入了解學員自主學習現狀,本文就學員自主學習一般情況開展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學員自主學習現狀集中體現在學習動力不足和學習方法欠佳兩方面。從教學角度來看,教員在課程教學中培養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關鍵在于激發學員的學習動機和指導學員的學習策略。
關鍵詞: 軍校 ? ?自主學習 ? ?學習動機 ? ?學習策略
在軍校任教以來,筆者深感學員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必要性與緊迫性。為推進教學實踐中學員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問題的研究,筆者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學員自主學習現狀進行較為細致的分析。
據筆者掌握的資料,對軍校學員自主學習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的相關成果約占中國知網中軍校學員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問題現有研究成果的三成。綜合來看,這些成果主要從自主學習意識、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學習時間與學習環境等方面對學員自主學習現狀進行了分析,但現有成果中依據教育心理學原理開展調查與分析的并不多見[1]。
一、調查設計
筆者從本校《世界史要論》任課班級中任選2個班級共221名學員作為研究對象,開展學員自主學習情況問卷調查。問卷是在龐維國調查大學生自主學習情況的問卷[2]基礎上,略作修改,增加第13題至第19題(即自我評價1題、學習環境2題、自主學習認知及自評4題)而成。問卷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調查目前影響學員自主學習的主要因素,包括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學習環境三個維度;第二部分調查學員對自主學習的認知度和對自主學習能力、效果的自我評價。問卷共19個問題,均為選擇題。問卷具體結構見表1所示。
表1 ?問卷一“學員自主學習情況調查問卷”結構
測試時,發放問卷221份,回收206份,有效199份。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調查顯示,學員的內在學習動機,如個人前途、自身興趣等,是其學習的主要動機。但是,家庭期望、未來工作壓力等外在學習動機也分別占比44.4%、29.3%,可見外在動機對學員學習的影響也不容小視。
——學習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影響自主學習的重要內在動機性因素。調查可知,大多數(62.7%)學員認為憑借自己的能力能夠學好各門課程,33.7%的學員認為憑借自己的能力能夠學好某些課程。
——學習意義感:對學習意義的看法是影響自主學習的重要內在動機性因素。從調查可知,學員對學習的意義具有比較正確的認識,他們普遍認為通過學習有助于獲得知識、能力,有助于完善自我,有助于適應社會,學以致用,創造良好的生活。
——歸因:歸因對自主學習具有重要影響。調查顯示,學員將取得好成績主要歸因于內部因素,如勤奮、興趣、方法科學、態度端正等;較少歸因于家長、老師的激勵及運氣等外部因素。但是,學員對良好的學習環境依賴性較大,占比接近半數,達47.8%。學員理解的學習環境可能主要是指學校、學員旅營在學習管理方面提供的時間、資源與環境條件,以及推行的規章制度、樹立的學習風氣、營造的學習氛圍等。學員將成績不好主要歸因于努力、方法運用等可控因素,但同時有33.8%的學員認為成績不好是因為自身能力有欠缺。
從調查對象的學習動機來看,他們的內在動機占主導,學習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這種自主性主要源自他們對學習意義的正確認識及對自身能力的正面評價。但是,考慮到部分學員對家庭、學校等外部學習環境的依賴及對自身學習能力的懷疑,學習自主性無疑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
2.學習策略
——認知學習策略:調查可知,學員經常使用的學習方法較多,其中,做練習、復習、反復看教材、認真聽課、記筆記、請教等在他們的學習策略中占據主導地位。從總體上看,對自主性要求較高的學習方法,如涉獵相關內容(占比16.4%)、復習薄弱環節(占比34.6%)等,學員使用得還不普遍。更有32.2%的學員將考前突擊視為一種常用學習方法。
——自我監控策略:自我監控是自主學習的關鍵過程。調查可知,只有48.2%的學員經常對自己每天的學習活動有明確安排;自主學習過程中,如果感到心煩,43.7%的學員采取了終止學習的做法;11.0%的學員認為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強,70.8%的學員認為自己自控能力一般。可見,調查對象學習自我管理能力較差。
——自我評價策略:自我評價既是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又是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表現。調查可知,經常進行自我評價的學員有54.9%,偶爾進行自我評價的學員占33.2%,沒有進行過自我評價的學員占11.9%。
——時間管理策略:有32.2%的學員采用考前突擊的學習方法,每天課外學習時間在1小時以內的學員有12.4%,1-2小時的有30.7%,2-3小時的只有29.6%,3-4小時的只有13.2%。另有14.1%的學員除了上課、生活、訓練,將全部業余時間用于學習,具體學習時間不明。從調查結果看,學員在時間管理方面的表現還不盡如人意。
——學業求助策略:在談到學習方法時,34.7%的學員把“請教”作為一種學習方法,10.8%的學員會與別人進行“討論”。當學習遇到困難時,學員主要求助于同學(62.3%)、教材(59.0%)和參考書(57.0%),向教員發出的求助只有28.5%,求助互聯網的有22.6%,選擇放棄求助的還有5.4%。
從調查對象的學習策略看,他們對學習策略的使用水平較差,這在自我監控與時間管理兩方面表現得尤為明顯。
3.學習環境
——學習資源:調查顯示,高達33.9%的學員認為目前圖書館的資源不能滿足學習需要,只有12.8%的學員認為圖書館資源完全能夠滿足學習需要。
——學習時間:只有8.3%的學員認為可供自由支配的學習時間完全可以完成學習任務,58.8%的學員認為學習時間基本可以完成學習任務,32.9%的學員認為學習時間不足以完成學習任務。客觀地說,日常訓練的確會占用學員許多課余時間,使他們的學習時間不像地方大學生那般充裕。但是,學員自身存在時間利用效率不高的問題。
從調查對象的學習環境看,他們的學習資源不夠豐富,可供自由支配的學習時間不夠充裕,可以說,總體外部環境欠佳。
4.認知與自評
——對自主學習的認知:調查顯示,大多數學員(71.9%)自認為對自主學習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同時仍有18.4%的學員沒想過此問題或不了解什么是自主學習。關于自主學習的意義,學員認為它依次表現在以下方面: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增加自信心;提高自己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處理能力;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鍛煉實踐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獲得失敗、成功的體驗,對今后成長有益;增進同學之間的了解和友誼。
——自主學習能力及效果自評:調查顯示,93.3%的學員自評自主學習能力強或一般,只有6.7%的學員自評自主學習能力不好;93.9%的學員自評自主學習效果好或一般,只有6.1%的學員自認為自主學習效果不好。
從調查對象對自主學習的認知與自評看,他們多數對自主學習方式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認為通過自主學習能學有所獲。學員對自身自主學習能力與效果的評估偏樂觀,而據教員掌握的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綜上可知,學員自主學習現狀并不樂觀,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學習動機不夠強,表現在對自身能力不夠自信,對家庭、學校等外部學習動因的依賴性較重等方面;二是學習策略運用的自主性不夠充分,表現在學習計劃的制訂、學習過程的監控、學習方法的選用、學習時間的管理等方面;三是學習環境不夠理想,表現在學習資源貧乏與學習時間不足等方面。令人感到些許寬慰的是,多數學員對自主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對自主學習方式的意義也給予了肯定。
三、結語
對學員自主學習一般情況調查的結果顯示,學員自主學習現狀集中體現在學習動力不足和學習方法欠佳兩方面。從教學角度看,教員要在課程教學中培養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關鍵在于激發學員的學習動機、指導學員的學習策略。激發學員的學習動機,首先要培養學員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練習會或緒論課上明確學習意義,在教學內容設計上注重“生動”、“深刻”與“新穎”,在教學方法手段上注重多樣化,在教學語言上注重感染力;其次要增強學員的自我效能感,進行歸因指導,引導學員合理設置學習目標等,培育學員學習課程的信心。指導學員的學習策略,包括指導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如自我監控策略、自我評價策略等)和資源利用策略(如時間管理策略、學業求助策略等),傳授課程學習方法,并指導實踐運用,幫助學員“學會學習”。
參考文獻:
[1]唐淙.軍校學員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綜述[J].文教資料,2016(1):144-146.
[2]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