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2016年黑龍江省教育會計學會社會科學研究專項課題(項目編號:2016HJK038)
■中圖分類號:F8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812(2016)22-0078-02
摘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高校財務管理工作日趨復雜化,如何迎接“互聯網+”時代對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挑戰,是各級各類高校管理及財務工作者急需解決的問題。文章從分析現階段高校財務管理的新特征入手,闡述了“互聯網+”時代對高校的影響和挑戰,并從增強財務管理的戰略地位;搭建大數據處理平臺;培養和儲備高端會計領軍人才三方面提出了加強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 財務管理 大數據
一、現階段高校財務管理出現的新特征
高校財務管理工作是高校內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更為鮮明的特征。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現階段高校的財務管理工作日益復雜化,出現了很多新情況與新特征。具體表現在:第一,財務管理工作日趨復雜化。隨著我國財政管理體制的不斷改革,政府采購范圍與流程、收支分類改革、國庫集中支付制度、部門預算管理、績效管理、公務卡消費結算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和實施,以及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蓬勃發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財務管理工作的力度與難度,財務管理的復雜程度也在不斷提升。第二,財務管理工作的目標趨于效益化。眾所周知,高等學校屬于公益性的事業單位,其全部經費主要來源于財政撥款。近些年來,財政部門不斷加強對高校財政投入資金使用效益的監管力度,對于財政撥款與資金的使用實行嚴格的監管與監督。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各個部門只有不斷強化財務管理工作,做到管理工作精細化、科學化,努力提高經費的使用效益和效果,才能爭取更多的財政撥款,更好地滿足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需求。
二、“互聯網+”時代對高校的影響和挑戰
(一)影響。目前,互聯網技術得到了蓬勃的發展與應用,不斷影響著社會的各個主體。其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介入到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高校作為經濟社會的重要組成主體,在職能拓展、核算技術、組織形式、服務模式、管理理念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1.為會計職能的拓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傳統的事后核算模式,在互聯網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已經不能適應當前財務管理工作的需要。互聯網的開發與發展,實現了會計核算與業務活動的同步反映與監控,為內部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服務。加快推進“互聯網+”,將有利于更好地發揮會計工作在事前、事中、事后等階段的預測與監督作用,在風險控制、項目分析與決策等方面更好地發揮自身功能。
2.使會計核算技術在形式上發生了重大改變。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實現了電子信息在單位之間的快速傳遞,使得電子合同、電子發票等電子檔案終將逐步取代紙質憑證,大量會計資料將以電子形式生成、傳遞和保存下來,會計工作也終將實現無紙化辦公,使得會計核算更加規范、高效、便捷、安全。我們可以將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技術強大的識別、分析、比較、匯總等功能應用于會計信息的識別、整合、信息編報等方面,優化原有的會計核算形式。
3.改變原有的會計工作組織形式。互聯網的發展使得原有的會計核算業務與經濟活動在物理空間上有了適度的分離,憑借高效率、高集成的軟件系統與先進的通訊技術手段,使原有的會計工作從分散式的獨立核算模式向集中式的財務共享模式轉變。這種組織形式的改變必將成為未來財務工作發展的趨勢之一。
4.突破傳統的工作服務模式。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服務平臺的出現與發展,會計服務機構的線下業務打破了原有的會計服務的地域限制,逐步發展成為以線上業務為主,線下業務為輔,實現實時記賬與財務咨詢服務,改變了傳統的工作服務模式。與此同時,互聯網的發展也使會計管理部門的政務公開、電子政務、網上交流有了更有效的施展平臺。
(二)挑戰。在實際工作中,一方面既要看到“互聯網+”技術給會計行業帶來的積極影響,另一方面更應清醒地認識到其給高校財務管理工作帶來的沖擊與挑戰。
1.觀念模式。“互聯網+”中的“+”不僅是技術上的“+”,更是思維、理念、模式上的“+”。“互聯網+”的出現與發展,需要會計行業突破傳統思維模式的禁區,以更加積極開放的心態,深入了解互聯網對會計工作本身及其所處環境產生的影響。廣大會計人應主動利用互聯網平臺技術,在管理方式、組織形式、服務理念等方面不斷調整適應。
2.標準建設。互聯網的發展帶給原有的產業形態、商業模式、交易工具、業務活動的變化,必然要求會計的法律法規、準則制度進行進一步的修改與完善。因此,會計行業的行業規范與標準建設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高校要努力適應各方面的要求,進一步規范會計活動與經濟行為,提升會計信息上質量上水平。
3.系統集成。目前,多數高校的會計核算軟件、財政支付系統等都是相互獨立的,在會計核算、資金支付、事后監督等方面的最大缺陷是不能形成統一的整體,這給現實的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因此,不同會計核算系統之間、會計核算系統與相關業務系統之間、行業監管平臺之間,急需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與接口,運用系統集成實現會計數據的跨平臺傳遞及有效利用。
4.信息安全。信息時代帶給人們生活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風險。伴隨著互聯網、移動設備、云計算、大數據以及社交媒體等新技術、新載體的大量廣泛采用,會計信息系統將隨時面臨被外部攻擊的風險。因此,加大防范會計數據被截取、篡改、損壞、丟失、泄露等風險工作,將是各級政府監管部門、資金使用部門等面臨的重要現實問題。
三、“互聯網+”時代加強高校財務管理的具體措施
(一)更新財務管理理念。“互聯網+”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是廣泛應用于生產、服務各領域,實現智能化生產和服務、提供個性化產品,最終表現為虛擬化的一種新的經濟發展形態。它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進行深度融合,以此推動科技進步與工作效率提升。“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要求現代的財務管理工作在思維、理念、模式上有所突破更新,財務管理工作的重心也應該由過去的財務核算為主,轉為加強財務信息的掌控與監控、財務趨勢的分析預測以及財務信息的反饋決策等,最終為決策層提供科學的信息材料。財務人員應樹立正確的風險及理財觀念,善于觀察及面對復雜的經濟環境,適時合理規避財務風險,加強財務決策和資金運籌工作。
(二)加強財務管理的戰略地位。國外一些發達國家非常重視財務管理的地位與作用,并出現了諸如平衡計分卡、戰略地圖等多種相關分析工具。在國內,近年來雖然很多企業也會利用這些分析工具提高管理質量和能力,但都局限于基礎層面,并沒有形成一套體系,財務管理水平低下。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在高校層面加強財務管理的戰略地位顯得尤其重要。需要高校在財務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等方面進行深入改革,理解掌握“互聯網+”的新思想、新思維,順應“互聯網+”時代的新常態與新潮流,在戰略管理、內部控制、預算管理等方面做出革新。
(三)搭建大數據處理平臺。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的不斷成熟與完善,財務管理工作自然而然地進入了大數據時代。大數據的基本特征是規模大、類型多、處理速度快、價值密度低。其通過網絡能進行更快捷、更方便的溝通和聯系。促進組織結構向著多元化、扁平化發展。目前多數高校的財務管理工作的集中控制方式,很難滿足“互聯網+”時代下多元化的需求。而大數據平臺具備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其通過構建相關程序,利用表格、流程圖等模型,進行數據處理和信息交換。
(四)培養儲備高端會計領軍人才。隨著互聯網、大數據平臺的應用發展,大數據知識及專業技能人員嚴重缺失的現狀日益明顯,多數高校在大數據處理上都沒有足夠的專業人才儲備,更談不上對這類高端技術人員進行系統的專業培訓。為此,一方面廣大會計人員要自覺積極地將互聯網所帶來的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新技術和新手段應用到財務管理工作中,努力適應當前經濟發展新形式。另一方面,應借助各級各類的相關會計培訓機構,加強對大數據專業人才的培訓與考核,采取在線學習、業務交流、集中培訓、專業考核等多種措施和手段,積極培養和儲備高端的大數據專業財務人員,以適應“互聯網+”時代對專業財務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此外,高校籌資的多元化、辦學形式的多樣化以及利益分配的復雜化等方面,也要求高校財務人員不斷進行系統培訓,更新專業知識與理念,提高財務管理專業水平,適應經濟發展需要。
高校財務管理工作在高校的教育、科研、管理等經濟活動中始終占據著重要地位,“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高校的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作為高校的財務管理者,我們應抓住機遇,順應形勢,積極調整,做好準備,使高校的財務管理工作的內容和形式更加符合當前的時代背景,不斷優化財務管理工作,努力提升會計信息效率和質量。S
參考文獻:
[1]倫宗健,付秋穎,王瑞雨.論大數據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J].商業會計,2016,(12).
[2]李莉.“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探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17).
[3]王楠.對大數據時代下財務管理的一些思考[J].新經濟,2015,(8).
[4]姚瀾.大數據時代下的會計工作的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9).
[5]高一斌.抓住互聯網發展趨勢 迎接大會計時代[J].商業會計,2015,(15).
作者簡介:
劉春麗,女,黑龍江科技大學財務處,高級會計師,碩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