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榮敏


■中圖分類號:F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812(2016)22-0085-03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辦學規模的日益擴大和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發展迅速,相應的科研項目也不斷增加,并呈現出經費來源多樣化、經濟活動復雜化等特點。隨著“營改增”在全國范圍內的推行,“營改增”對高校科研,特別是橫向課題將產生重大影響。如何創建高效的科研經費管理模式成為高校發展改革中的當務之急。文章分析了“營改增”對高校科研經費使用的影響,進而提出高校應對“營改增”影響的對策和建議,目的在于促進高校科研經費的科學管理,為高校發展提供財務保障。
關鍵詞:營改增 科研經費 高校
一、引言
自2016年5月1日起,我國已全面實行“營改增”,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全部納入“營改增”范圍,至此,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增值稅制度將更加規范。這是自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財稅體制的又一次深刻變革。
眾所周知,營業稅具有“重復征稅、不能抵扣、不能退稅”的弊端,而增值稅具有“道道征稅、層層抵扣”的優點,因此,“營改增”的出臺是財稅制度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營改增”的主要變化就是克服了營業稅的缺點,將營業稅的“價內稅”變成了增值稅的“價外稅”,實現了進項稅和銷項稅的抵扣關系,基本消除了重復征稅,能有效降低企業稅負,擴大企業投資,增強企業發展能力。更重要的是,“營改增”有利于社會專業化分工,建立和完善二三產業增值稅抵扣鏈條,促進二三產業的發展,有利于建立勞務和貨物領域的增值稅出口退稅制度,優化投資、消費和出口結構,促進國民經濟健康協調發展。
二、“營改增”對高校科研經費財務管理的影響
高校的科研經費分為橫向科研經費和縱向科研經費。橫向科研經費是指和國內各組織機構、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合作從事科技協作、科技咨詢、轉讓科技成果和其他涉及技術服務的項目,而由合作對象撥付的專項經費和合同經費等。縱向科研經費是指通過承接國家或地方政府常設的專項項目或計劃項目而取得的財政撥款。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中央財政補貼增值稅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3年第3號):按照現行增值稅政策,納稅人取得的中央財政補貼,不屬于增值稅應稅收入,不征收增值稅。因此,我們主要探討“營改增”對高校橫向科研項目的影響。
(一)“營改增”對高校科研稅負的影響
在“營改增”前,高校提供的應稅服務只涉及營業稅、城建稅、教育附加稅等地方稅務,無需繳納增值稅,無增值稅納稅義務。“營改增”后高校涉及的現代服務業中的研發和技術服務、文化創意服務、信息技術服務和鑒證咨詢服務等需繳納增值稅,而這正是高校橫向科研項目的重要內容,因此“營改增”后高校科研服務需繳納增值稅。這對高校科研稅務的核算將產生重大影響。
根據納稅人的經營規模和會計核算健全程度的不同,可將增值稅納稅人分為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高校屬于非企業性單位,可以選擇小規模納稅人納稅,按3%的征收率納稅,但年應稅收入超過500萬元的高校需要認定為一般納稅人,按應稅收入的6%納稅,并可以抵扣進項稅稅額。
假設某高校年總應稅收入為Q,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收入為W,適用的增值稅、城建稅、教育附加稅和地方教育附加稅稅率分別為6%、7%、3%、2%。假設營業稅稅率為5%,進項稅稅率為17%,在不考慮其他稅的情況下“營改增”前后稅負T對比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在不考慮其他稅的前提下,應稅收入Q,“營改增”前稅負5.6%Q,“營改增”后小規模納稅人稅負3.26%Q,稅負變化△T=3.26%Q-5.6%Q=-2.34%Q,即“營改增”后,高校小規模納稅人繳納的稅費比“營改增”前下降了2.34%,下降幅度為2.34%/5.6%=41.79%,說明“營改增”后,若高校認定為小規模納稅人,將直接降低稅負,節稅效果明顯。若為一般納稅人,稅負為6.34%Q-16.27%W,與“營改增”前比較,稅負變化:△T=(6.34%Q-16.27%W)-5.6%Q=0.74%Q-16.27%W。當△T=0,即W/Q=4.55%時,“營改增”前后稅負相同;當△T>0,即W/Q<4.55%時,“營改增”后稅負增加;當△T<0,即W/Q>4.55%時,“營改增”后稅負降低。說明若高校認定為一般納稅人,稅負多少受可抵扣的進項稅額的影響,當可抵扣進行稅額較少時,稅負可能比“營改增”前增加,當可抵扣進項稅額較多時,稅負可能比“營改增”前降低。因此,“營改增”后小規模納稅人稅負一定降低,一般納稅人稅負受可抵扣進項稅額的影響,可能降低也可能增加。
(二)“營改增”對高校財務核算的影響
“營改增”之前,繳納營業稅直接通過“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科目核算,改革后,小規模納稅人通過“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核算,一般納稅人則需在“應交稅費”科目下設置“應交增值稅”和“未交增值稅”兩個明細科目,并設置“銷項稅額”“進項稅額”“進項稅轉出”和“未交增值稅”等末級科目,會計核算相對復雜。
“營改增”前,高校繳納營業稅時采用的是收付實現制,按照科研到款全額確認科研事業收入,營業稅作為成本列支;改革后,小規模納稅人與改革前基本一致,按科研到款全額確認科研事業收入,增值稅銷項稅額作為支出核算;一般納稅人收入入賬方法和原則發生了變化,科研事業收入指不含稅的部分,需按照實際收入減去銷項稅額后的余額確定,成本也需要扣除進項稅額予以列支,當期應納增值稅稅額等于當期銷項稅額減去進項稅額,其會計核算基礎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高校會計核算基礎發生變化。同時,由于銷項稅和進項稅的單獨核算,導致了科研收入的減少,分配到各課題組的費用也相應減少,這種減少將直接影響高校的科研事業總收入和課題負責人的科研到款總額,影響課題組人員申報課題和進行科研研究的積極性。
(三)“營改增”對高校科研發票使用和管理的影響
“營改增”前,高校科研項目直接開具營業稅普通發票,改革后需要開具國家稅務局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或普通發票:一般納稅人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小規模納稅人只能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這兩種發票的開具、使用和管理都比營業稅普通發票嚴格得多,特別是增值稅專用發票必須通過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開具,且每月需向主管稅務機關進行發票認證和申報。我國《刑法》對增值稅違法犯罪行為做了嚴肅規定,由此引發的法律后果及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都要比營業稅有更詳細的法律依據。這對高校財務人員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財務人員必須按照新的稅務征管要求,做好增值稅發票的領用、開具、使用和管理方面的工作,防范發票使用不當帶來的法律風險。
三、“營改增”后高校應對科研財務管理的建議
(一)合理確定納稅人類型
“營改增”前,高校只涉及地方稅務收入,并無國稅應稅收入,大多無國稅納稅義務。全面“營改增”后,高校必須承擔國稅納稅義務,繳納增值稅,因此,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納稅資格認定。增值稅納稅義務人分為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高校科研收入達到500萬元以上的,可以申請認定為一般納稅人,稅率為6%,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和增值稅普通發票,可以抵扣進項稅額。申請為小規模納稅人的按3%征收率征收增值稅,不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不能抵扣進項稅額。二者的優缺點如表2所示。
由于小規模納稅人的低稅率,很多高校在選擇納稅人類型時只顧短期利益,顯現出了極大的模仿性,機械地認為小規模納稅人能減輕稅負,一般納稅人會加重稅負。這是不科學的,例如某高校取得應稅收入500萬元,在17%的進項稅抵扣率下,不考慮其他稅負,不同納稅人類型應納增值稅如表3所示。
從表3可以看出,若可抵扣進項收入為0,一般納稅人比小規模納稅人稅負高94.37%,若取得100萬元可抵扣進項稅收入,相比可抵扣進項收入為0的情況,一般納稅人稅負降低51.34%,一般納稅人稅負小于小規模納稅人稅負。應稅收入中僅有20%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則可抵扣51.34%的稅款,可見進項稅抵扣效果之明顯,顯示出巨大的優惠性。“營改增”有利于高校科研機制的良性發展和全面改進,隨著高校的發展,高校科研收入將不斷增加,因此長期保持小規模納稅人資格必然是一種短視行為。所以,高校在選擇納稅人類型時必須具有前瞻性和預見性,結合自身實際,做好小規模納稅人或一般納稅人資格的認定選擇,為“營改增”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二)加強學習、規范管理
高校財務人員一方面要聯合高校職能部門做好“營改增”相關知識的宣傳和解釋工作,促進各部門納稅意識的改變,另一方面要不斷加強對稅收稅法制度的學習,特別是增值稅發票使用、納稅申報和減免稅規定等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避免在核算和納稅過程中出現問題。
加強與稅務部門的溝通,根據規定完善相關財務管理制度,建立規范的增值稅明細賬,避免賬務核算不清帶來的稅務風險。高校可以設立一個稅務專員,專門負責增值稅的申報和繳納工作,保證增值稅申報和繳納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三)抓住機遇、做好納稅籌劃
“營改增”前,高校科研享有的稅收優惠為:提供技術轉讓、技術開發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免征營業稅。“營改增”后,原優惠政策不變,即提供上述應稅服務免征增值稅,但須向國稅局提供資料,履行稅收優惠的相關審批程序。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該項政策,及時提供相關材料,辦理免稅備案,享受稅收優惠。另外,要培養財務管理人員和項目負責人員的節稅意識,積極主動與稅務機關溝通和反饋,積極爭取認定為技術開發或技術服務的項目,積極爭取國家稅收減免優惠政策,減輕高校科研項目稅負,提高科研資金使用效率,提高科研人員科研積極性。
小規模納稅人只能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科研收入的擴大,為此小規模納稅人可以向稅務機關申請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方便對方抵扣進項稅額。對于一般納稅人,課題組應該盡量選擇與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單位合作,盡可能獲得多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來增加可抵扣的進項稅額,并加強對可抵扣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審查,確保所取得的專用發票均能抵扣。適當增加可抵扣進項稅額的科研收入,減少不可抵扣的項目,降低稅收負擔。高校要根據新的稅務征管要求,制定新的發票管理規范,明確發票領用、開立、使用和核銷等方面的規則,并嚴格實施。
四、結論
“營改增”的出臺是財稅制度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對各行業都有較大影響,高校必須積極主動地適應其相關要求,做好科研經費項目的會計核算和納稅申報工作。“營改增”對高校科研稅負、會計核算和發票管理等方面都產生了較大影響,我們要根據相關政策法規,做好納稅人資格認定,加強學習,充分利用“營改增”帶來的機遇,做好納稅籌劃,降低高校科研稅負,促進高校科研事業健康發展。Z
參考文獻:
[1]陳翼.“營改增”背景下高校稅務籌劃研究——以橫向科研為例[J].天津商業大學學報,2015,(03).
[2]李超,王凱.“營改增”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J].商業會計,2014,(12).
[3]劉赪.“營改增”對現代物流企業財務決策的影響及選擇——基于案例公司的數據分析[J].商業會計,2016,(6).
[4]李汝.“營改增”稅制改革對高校科研財務管理的影響及對策[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