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軍 朱桂花
選題:撰寫教研論文的關鍵
李海軍 朱桂花
撰寫教研論文有利于教師提煉教學思想、總結教學經驗,對教師職業生涯的發展、職稱評定也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實踐中,許多教師在課堂上游刃有余,授課水平令人嘆服,但在論文數量上則寥寥無幾,似乎寫作論文的能力與教學能力不成正比。
作為教師,有教學理論和經驗,其分析能力和寫作水平都比較高,也有發表教學論文的實際需求,為什么普遍發表教學研究論文比較少呢?
通過與教師的交流,我發現,影響教師寫作論文的因素很多,如工作量大、沒有整塊時間,或者自覺理論水平不足,難以從教學實踐中抽象出理論等,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知道寫什么,也就是不知道如何選題。
教研論文是指圍繞教學中的某個問題,總結出具有普遍意義、可資他人借鑒的教學方法的文章。這個教學中的問題就是文章的著眼點,如何選取這個著眼點就是選題。選題是教研論文的關鍵。在教學實踐中,總是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對這些問題也有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法,這些存在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和實踐結果,就是教研論文寫作的著眼點。對這些“問題”“方法”“結果”進行思考和總結,就能寫出一篇有針對性的教研論文。下面,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如何發現教學中的問題。
教育總是在向前發展的。如,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課程管理方面,相較以前都有了很大改變。結合自身學科教學實際,分析其中的變化和變化的原因,就可以找到很多可寫的點。如,對比教改前后的教科書,分析其中的不同,以及教學中學生對教科書的反映,進行縱向對比,就是一個比較容易入手的角度,這方面的文章也比比皆是,隨手搜索一下就能看到很多例子。如,“新課改前后教材中性別角色的比較研究”就是從這個角度分析的一篇文章;類似的還有“淺談新課改教材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的人文性”“對新編人民版高中歷史教材中‘資料卡片’和‘知識鏈接’的理解與運用”等。
教學實踐中,無論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還是教學過程中,總會存在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而這些改進的實踐方法和結果,就是教研文章中最為主要的內容。只要有心,就會發現其中的“點”俯首皆是。例如,教學內容上,采用兩種不同的教學順序,教學效果會有什么變化?在教學方法上,使用探究式教學和啟發式教學、使用小組討論和不使用,教學效果有什么變化?在教學手段上,使用微課教學前后,學生的反應如何?微課的使用,在引導學生學習時,與傳統方法有何不同?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設置提問環節可以提升課堂氣氛?提問哪些學生會有更好的教學效果?采用開放式問題還是非開放式問題?翻轉課堂有何優勢、有何弊端?這些問題,都是值得分析的。在教學實踐中進行觀察,找到這些問題,分析其原因、提出自己的觀點并用實踐檢驗,就成功地找到了教研論文的選題。
學生是教師寫文章最為有用的資源。學生是教學的對象,如何設計教學內容、使用何種教學方法,都要看學生的學習效果,更為重要的是學生是教師論文寫作的數據來源。你可以記錄學生在使用某種新教學方法的課堂反應、作業正確率、考試成績,分析其在不同教學模式下的變化,從而獲得教學效果的第一手資料,這些數據經分析歸納后就成為教研文章的重要內容。
教師還可以從學生角度選擇一些獨特的、比較主觀的選題,如,分析學生學習成績與家庭教育的關系等,這些選題都依賴于數據分析。教師可以設計好問題,向學生發放調查問卷獲取數據,從中分析出結論。如,發表在《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的論文“父母教養方式對中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選取了298名中學生,采用問卷調查法,考察父母教養方式對中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其結論就比較令人信服。發表在《求知導刊》上的“中職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幸福感關系研究現狀”分析了父母教養方式對中等職業院校學生的疏離感和主觀幸福感指數的影響。在這種選題上,只要設計好問卷問題,獲取這些寶貴的數據,利用一些已有的數學模型對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就能寫成很有分量的文章。
當然,并非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成為論文的“選題”。一個題目能夠進行研究,一定是真正存在于教學中的問題,而且應該與當前教育發展水平相切合。
在選題時,應選擇與當前的教育發展水平切合的問題,所謂切合,指的是這個問題是當前多數人關心的、正在實踐的內容。舉例來說,在當前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大潮下,討論微課對教學模式的改變就是切合當前教育發展水平的,但討論多媒體的教學使用就顯得陳舊,因為多媒體使用已經非常普及。那么,什么樣的問題是當前研究的熱點呢?這就需要老師平時多關注各種教育平臺,分析當前的熱點,還可以閱讀一些教育類的期刊,尤其是聲譽比較好的期刊,分析借鑒其他論文的選題,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找到自己可以著手的“點”。
一篇教研論文,最好針對一個教學上的小問題,“小題大做”、深挖深鉆,比較忌諱大而化之的題目。小問題容易寫深寫透,而大問題則容易寫散。甚至可以這樣說:題目的大小決定論文的水平。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其影響因素很多,從一個因素的變化去分析系統變化,等于固定其他變化因素,只考慮一個因素變化的影響,往往可以得到可信的結果,而同時分析多個因素的影響,則難于得到一個確定性的結論。因此,教學論文往往只從一個因素的影響去分析教學過程,也就是題目比較“聚焦”,以期得到明確的結論。如,“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技巧”就是一個很適當的角度,而“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選題就比較大,因為教學策略從課程設計、教學手段、組織方式等環節都有體現,如果方方面面都寫到,容易淺嘗輒止,達不到教研論文要求的深度。
為了找到合適的選題,教師們需要有一雙善于發現問題的眼睛。善于發現的眼睛是怎么來的呢?離不開自身的積累和修煉。
教師應當多方面閱讀,除了自身學科,還應該閱讀教育學、心理學研究發展的最新成果?!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這些教育教學理論就是教學的工具,而且這些教育教學理論往往可以直接應用于教學實踐中。當把理論聯系到自身實踐中,又出現了預期結果的時候,一篇言之有物的教研論文就有了輪廓。教育類期刊也是一個很好的閱讀方向,特別是自己想要在其上發表論文的期刊。閱讀教育類期刊既可以了解當前的研究熱點,又可以了解期刊的風格,便于自己投稿時有的放矢。
教師還應該多掌握最新的教學技能,將新的教學技能應用于教學中,可以真正體會到這個技術的優點與缺點,以及是否對教學有實質性的促進作用,將這些經驗整理成文,配之以數據分析,就是一篇很好的教研論文。
作為一個教師,只要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做好各種教學工作,無論上課、聽課、改作業,隨著時間的積累,必然會有各種體會、感悟和經驗。常常記錄這些體會、感悟和經驗,日積月累,集腋成裘,就有了寫教研論文的案例和素材。而對這些經驗體會進行思考和反思,分析其中的原因,結合教育理論,就可能找到合適的選題。有了選題后,這些記錄還可以幫你找到論據支撐論文的論點。而且,教師的工作重復性比較高,這個特點使各種記錄易于前后對比分析,所以積累的這些記錄就是寫作教研論文寶貴的財富。
總之,寫好教研論文絕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在選題上,需要我們保持對教育理論和教學手段的學習,以及將其應用于教學實踐的創新精神,還需要我們扎扎實實地進行教學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反思、積累,厚積薄發。■
本文系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編號:2011JG116)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山東肥城市第一高級中學甘肅蘭州市西固區福利西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