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建國
創新集體備課,促使數學教師專業成長
夏建國
小學數學教學中,啟動集體備課模式,要避免“走形式”的現象出現,更要避免照搬照抄情況出現。集體備課不只是要求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更要統一教學思想,統一教學步驟,這樣才有實際意義。精選集體備課內容、創新集體備課方式、拓寬集體備課外延,都屬于集體備課的整合優化活動,能夠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集體備課是集中集體力量的一種合作互動,每一位教師都要成為參與者,在選擇備課內容時,大家的思想一定要高度契合。集體備課沒有固定的操作模式,在內容選擇時也沒有太多限制,什么問題需要集體討論,出現教學個性問題如何解決等,這些都可以成為集體備課的主要內容。為提升集體備課的有效性,根據常規教學要求,集體備課要達成“四統一”,即統一內容、統一進度、統一作業、統一檢測。集體備課時,教師要在統一時間展開統一討論,討論教學計劃,要形成統一認識,甚至是每一個章節的重點難點的確定,都要達成統一。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一下,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一下,一個人就有兩個或更多的思想。”這是對集體備課最為形象的描述。集體備課是集合大家智慧的學習活動,每個人都獻出一個好計策,我們就能擁有更多的教法選擇。小學數學教材內容的難度不大,但集體備課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樣一個課例,不同教師的操作方式也是不同的,其教學效果也存在差異,這些都是集體備課需要關注的。面對同樣的學生,教師的引導方式不同,其教育效果也不一樣,這里面的制約因素眾多,如何能夠找到思維的契合點,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夠達成思想接軌,這正是集體備課需要探索的內容。集體備課能夠有效地促進教師的成長,我們都應該珍視這個機會。老教師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可以給年輕教師更多的指導;新教師的創新意識比較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給老教師一些啟發。大家彼此形成互補,這也是集體備課需要達成的共識。
集體備課大多采用“集體研討個人書寫”的形式,即集體討論備課內容,形成統一的認知,由一個人書寫備課教案。其實,集體備課的形式不需要有太多的限制,有時間有機會,數學年級教研組就可以統一開展討論活動,如果條件不允許,也可以選擇其他方式。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開展集體備課,教師就可以隨時隨地地與同事展開討論。例如,網絡云平臺建設已經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選擇,利用云平臺開展集體備課,對課堂教學形成的支撐力會更為豐厚。
在集體備課中,我們需要理清集體備課的目標,更要關注每一位教師的個性成長。我們面對的學生存在個體差異,特別是不同班級不同學生群體之間的差異會更加明顯,如果我們按照集體備課形成的教學共識開展教學,可能達不到我們預想的效果。這說明集體備課中還要體現個性特征。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針對特定的學生群體有特殊的教育策略,這樣的教學策略,即使沒有推廣價值,也是重要的教學成果。因此,集體備課時,不能簡單地追求形式的高度統一,還要關注個性化的成長。推動教師的專業成長不能用一個模式,創新永遠是教育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集體備課不只是一種教學準備形式,更是一種教學理念。新課改中,教師不僅要學會精講精練,還要會用多媒體、白板等輔助工具。在課程選擇時,教師不僅要吃透教材,還要引入校本課程,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組織教學。教師要開展多種學習活動,不斷提升創新意識,在對海量信息進行優化處理的過程中,要始終站在認知的高點,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
集體備課要關注內容、進度、作業、檢測等,還要關注教師的教法運用、教學調度等,甚至是學生的學法、個體差異、學習習慣等,都應該成為集體備課的重要拓展目標。集體備課要拓展外延,還要多關注教材文本、學生生本、教師師本以外的內容。例如,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形勢,先進的教學模式,社會環境的變化等,都是集體備課需要關注的內容。
可以發揮集體備課的“集團效應”,集合大家的智慧,優化教學策略。我們要從教師本位出發,對教材本體開展深度解讀,對教法本身進行多重優化,以形成數學課堂教學重要成長動力。集體備課在發揮教學促進作用的同時,也應該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平臺。■
(作者單位:江蘇如皋市江安鎮江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