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月 榮鳳杰 (北京聯合大學生物化學工程學院)
完全學分制下專升本教育“1+1”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許明月 榮鳳杰 (北京聯合大學生物化學工程學院)
“1+1”人才培養模式是兩年制專升本教育的一種新型嘗試,這種模式打破了傳統專升本教育從理論到理論、從學校到學校的封閉式人才培養,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完全學分制下的專升本教育以“基礎知識夠用、專業口徑適寬、專業技能良好”為人才培養目標,以靈活的選課為手段,以豐富多樣的校內選修課程、校企合作開發的實踐課程以及企業頂崗訓練的實習課程為選課資源,搭建“三體系+五平臺”的“1+1”人才培養模式,為培養專升本學生較強的就業、創業能力和持續發展的能力創造條件。
完全學分制;專升本教育;“1+1”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專升本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過程中的必然產物,其制度實施以來為許多優秀專科生提供了繼續學習深造的機會。但是,在專升本教育實踐中,如何對其人才培養進行定位?如何根據其人才定位選擇最恰當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實現路徑?是專升本教育要思考的問題。北京聯合大學生物化學工程學院2015年開始在專升本教育中實施完全學分制的改革試點,開始嘗試“1+1”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實踐,通過一年的改革嘗試,逐漸形成了適用于應用技術人才培養的“三體系+五平臺”的“1+1”人才培養模式,這對高職專升本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具有參考和借鑒作用。
高職專升本教育(簡稱專升本教育)是指在校的全日制高職專科學生在高職學習3年后,通過參加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升學考試,升入本科學校的對口或相關專業繼續進行學習,成績合格后,獲得全日制本科學歷和學位的教育形式。高職專升本教育是高等教育快速發展與社會教育需求不斷提升的產物。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職業技術學院(或職業學院)畢業生經過一定的選拔程序可以進入本科高等學校繼續學習?!钡?,進入本科階段應該接受什么樣的教育?職業教育還是學科教育?決定中沒有詳細說明。從我國高職專升本教育10多年來的實踐看,高職院校的學生升入本科院校后,基本是按照本科學校的學術型人才模式來培養的,接受的是學科教育,而不是高一級的職業教育。這種人才培養定位不僅與高職階段的人才培養目標存在很大差異,使許多優秀的高職學生脫離了職業教育系統,導致我國職業教育規模的隱形萎縮。也間接造成了原有職業教育資源的浪費。因此,高職專升本教育應建立與??齐A段所受教育在性質上完全相同的、更高級的教育,即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
從國際教育實踐看,許多國家和地區的職業教育體系也是從??茖哟伍_始,發展到本科層次,再提升到碩士、博士層次的。例如,美國20世紀60年代開始有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70年代發展為碩士、博士層次的職業教育。我國臺灣在20世紀70年代前職業教育為??茖哟危?0年代以后許多專科學校升級為技術學院,80年代技術學院又升級為科技大學,逐步形成了專科——本科——研究生三個層次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從國內、國際教育實踐來看,本科及以上層次職業教育的發展是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的結果。將高職專升本教育定位為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是其合理選擇。
“1+1”人才培養模式是為了實現專升本教育“基礎知識扎實,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良好,具有較強的就業創業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這一培養目標而提出的人才培養模式。“1+1”人才培養模式中第一個“1”是指學生在專升本兩年教育中的第1年按照培養方案的要求,完成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第二個“1”是專升本教育的第2年,主要對學生進行實踐訓練,通過校內實踐和企業實習,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專升本教育與本科教育的人才培養定位是不同的,本科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專升本是培養高素質應用技術人才。專升本的學生來源于高職院校,他們所受的教育屬于職業教育體系,升入本科學校后應該受到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傳統的“1.5+0.5”的人才培養模式雖然為學生提供了一定學時的實踐技能訓練,但實踐內容、實踐條件還很有限,這不利于本科層次應用技術人才的培養?!?+1”相比“1.5+0.5”人才培養模式,更加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與培養,為企業培養熟練運用知識、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做好了準備,為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實現創造了有利條件。
首先,通過加大實踐環節比例,加強學生的實踐訓練,提升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1”培養模式中用1年的時間專門進行專業技能訓練,可以保證學生學完專業理論知識后能充分地進行專業技能訓練,以此提高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為學生順利就業做好準備。
其次,通過校企合作,發揮校外人才培養基地的作用,拓展學生的職業發展方向。
“1+1”人才培養模式的實現不僅依靠校內的實踐環境和條件,還需要有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作為保障。學校通過與企業合作,整合企業資源,解決學校實踐教學資源的短缺問題,使學生能在畢業后盡快適應工作崗位,也使企業能夠招收到滿意的人才,實現高校培養與企業需求的零對接。
完全學分制是以學生所獲得的學分和績點作為衡量學生學習的量和質,以修滿一定的學分和達到要求的績點作為學生畢業和獲得學位的標準。它打破了學年的界限,學生在規定的學籍年限內,可以自由選課,只需修滿教學計劃規定的學分和課程即可畢業。
完全學分制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和選擇權,賦予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權,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進行多種選擇,學有余力情況下可以提前修讀完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進入到畢業環節;也可以根據行業、企業對人才需求的時間要求,靈活安排學習課程和門數,延長修業年限。完全學分制為專升本“1+1”人才培養提供了更為自由、靈活的空間,為學生進行充分的職業能力訓練,更好把握職業訓練機會、就業機會提供了可能,使學生能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不同層次、不同規格人才的需要。
北京聯合大學生化學院2015年開始在專升本教育中實施完全學分制的改革試點,通過近一年的改革嘗試,逐漸形成了適用于應用技術人才培養的“三體系+五平臺”的“1+1”人才培養模式。所謂“三體系”即理論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和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拔迤脚_”即基本素質教育平臺、專業能力培養平臺、實踐技能訓練平臺、職業能力拓展平臺和創新創業活動平臺。
(1)理論課程體系的構建
課程體系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體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課程框架。課程體系構建要優化課程結構,處理好各類課程的關系和比例,加大課程整合力度,形成特色鮮明、結構合理的課程體系。
首先,基本素質教育平臺?;舅刭|教育平臺由通識教育必修課和通識教育選修課構成,學分為27學分,占34%,主要在1~2學期開設。其中通識教育必修課13學分,主要為學生接受本科教育所必須的公共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體包括社科類、外語類、數學類等公共基礎課程。通識教育選修課共計14學分,主要包括五類課程:文學藝術類、人文社科類、信息技術類、生命科學類和工程技術類,學生至少要從每類課程模塊中修讀2學分。另外,對于未指定類別的4學分可從各類選修課中自由選擇。通識教育選修課模塊旨在拓展學生知識廣度,優化學生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文化素養。
其次,專業能力培養平臺。專業能力培養平臺由專業必修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構成,學分為53學分,占66%。其中專業必修課39學分,主要為學生構建專業知識結構,培養專業素質,提高專業應用能力的課程。專業必修課作為必須修讀的課程給予了學生更大的靈活性,學生如果在專科和本科階段修讀的是同一專業,??齐A段修讀過的課程在本科階段可申請免聽,這與學年制下專業必修課要求統一修讀的規定相比有了更大自主性、靈活性。專業選修課共計14學分,主要包括專業拓展類選修課、升學就業類選修課兩類,專業拓展類選修課10學分,升學就業類選修課4學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修讀相應的專業選修課程。專業必修和專業選修理論課程主要在1~2學期開始(除個別專業課程因先后續相關課程關系的緣故選擇在第3學期開設外,其余大部分專業理論課程在1~2學期開設)。
(2)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實踐教學體系是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以強化學生專業應用能力、實踐能力為目的的實踐訓練環節的教學體系。實踐教學主要由實踐技能訓練平臺和職業能力拓展平臺構成。這兩個平臺課程即有必修實踐環節,也有選修實踐環節。
首先,實踐技能訓練平臺。實踐技能訓練平臺由專業理論課中的部分實踐環節和專業理論課程后續的獨立設置集中實踐環節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實踐內容多為專業理論課程后續的實踐訓練環節,通過專業實踐訓練,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高學生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技能訓練平臺課程一般在2~3學期開設,每門課程10~20學時或1~2周不等。
其次,職業能力拓展平臺。職業能力拓展平臺主要由綜合應用能力訓練課程、企業頂崗訓練實習課程和畢業論文環節三部分構成。這三類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職業能力拓展平臺課程在學生修讀完專業理論課和實踐技能訓練平臺課之后修讀,主要在第3~4學期開設。
綜合應用能力訓練課程主要為專業綜合實踐課程,一般是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合作開發設計,在校內進行的能力訓練課程。校企合作開發主要體現三個方面:一是實踐內容多為企業和學校合作共同開發的,主要以案例、方案、應用工具等為主。這些案例、方案均來自企業工作實際,經過易于教學的設計和開發,提供給學生進行實踐。例如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力資源管理模擬綜合實踐、Excel與人事信息處理課程,實踐用的案例、方案、工具50%以上真實地來自企業管理實際。二是實踐課程教師聘請企業人員作為兼職教師來校授課,或者由學校雙師型教師來任教,這些主講教師擁有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授課方式靈活,教學效果好。例如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團隊精神拓展訓練課程,聘請企業培訓師對學生進行指導訓練。三是模擬企業工作場景設計實踐環境和條件,保證實踐教學的真實性和可操作性。如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綜合模擬實踐實踐課程,模擬企業人力資源招聘場景、員工服務的工作場景設計開發實踐環境和條件。校企合作開發的綜合應用能力訓練課程讓企業真正參與到學校實踐教學改革中,促進了企業與學校、企業與學生間的了解,使學校的人才培養更有針對性。綜合應用能力訓練課程每個專業開設2~3門,每門課程2~4周,與第4學期的企業頂崗訓練實習課程形成有效的鏈接。
企業頂崗訓練實習課程主要借助校外人才培養基地,通過專業實習、頂崗實習,進入到企事業單位進行實習。企業頂崗實習一般為3個月,學生深入企業從事企業管理、生產經營、技術開發、產品推廣等工作,實現與企業的零對接。例如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北京外企服務總公司、北京中智有限公司;會計學專業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北京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北京春雪會計事務所等等,這些企業每年可接收幾十名在校實習生,為學生的實踐訓練、實踐能力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此外,為照顧到完全學分制下學生個性化培養的要求,企業在學生實習入職前,會提供可實習崗位清單,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未來職業發展方向選定某一崗位進行實習。
(3)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
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是以培養學生創業基本素質和開創型個性為目標,以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強化學生創業意識,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目的的教育體系。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主要由創新創業活動平臺來構成。
創新創業活動作為在校學生必須參加的教育活動內容,在專升本人才培養方案中提出了“修滿1學分的創新學分才能獲得學位證書”的具體要求。學生在校期間所參加的創新創業活動主要包括學術講座、各類科技競賽、創業計劃大賽、職業資格培訓和創業體驗項目等活動內容。
科技競賽、創業大賽一般是以校級以上的學生競賽項目為依托,由專業老師指導,若干學生參與的科技類競賽。通過學生參與科技項目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提升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
職業資格培訓主要由學院的培訓中心組織,為修讀完專業理論課程的學生提供職業資格取證的培訓和報名工作。在校期間經過培訓所取得的職業資格證書才能認定創新學分。
創業體驗項目主要借助北京聯合大學生化學院與北京市人社局聯合創建的“朝陽區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了創業體驗和能力訓練的機會和平臺。創業基地設有創業體驗館(咖啡廳、陶藝館、影像館)、能力訓練坊(黑暗中的對話、電子商務學院)、創新實驗室(原型制作車間、設計思維工作坊)、創業實戰營(社區創新實驗室、導師咨詢工作室等)等四部分內容。創業基地的所有活動項目均對在校學生開放,學生可根據個人的專業特長、興趣愛好參與到相關實際創業活動中,挖掘自己的創業潛能。
完全學分制下專升本“1+1”人才培養模式是提高專升本學生質量的有效途徑,在保證完成本科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基礎上,重點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對完成專升本人才培養目標和推進完全學分制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1]胡寧,萬軍,等.完全學分制背景下高職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J].職教論壇,2015(18):75-78.
[2]侯愛榮.完全學分制與應用型人才培養[J].江蘇高教,2014(6):90-92.
[3]王彤,朱科蓉,等.高職專升本教育的定位分析與改革研究[J].職教論壇,2011(13):21-24.
[4]高林,鮑潔.再論應用性本科教育[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15(4):1-6.
G647
A
1008-2549(2017)03-0015-03
北京聯合大學2015年人才強校計劃人才資助項目“基于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專升本課程體系設計與實踐研究——完全學分制背景下”階段性成果 (JR2015Y101);2015年北京聯合大學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完全學分制下專升本教育‘1+1’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成果(JJ2015Y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