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軍
【摘要】近年來,EPS(專門用途英語)在我國大學英語教育領域收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在英語教學實踐與探索中存在一定的誤區。本文擬結合中醫學專業認證背景,從課程設計、師資等方面研究和探索一些代表性的問題,從而進一步理清中醫專業培養目標,促進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促進中醫英語ESP教學水平的提高,培養中醫學專業合格人才。
【關鍵詞】中醫認證 專門用途英語 教學實踐
一、中醫學專業認證和中醫英語發展的國際背景
中醫學專業認證是國家教育部依據《本科醫學教育標準-中醫學專業(暫行)》對中醫學教育狀況進行全面客觀“診斷”、查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一步明確中醫學教育改革方向的重要舉措,對于促進學校中醫學教育的創新發展和提高中醫人才培養質量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醫認證服務于中醫藥民族醫藥事業及其產業發展,服務于區域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于中醫藥國際化和全球化。隨著國際文化交流的進一步加強,中醫藥在世界各國不僅逐漸得到認同和歡迎,而且已有較快的發展。但是由于中醫英語人才的缺乏,中醫藥尚未得到西方各國政府的足夠重視。因此,要促進中醫藥產業在世界各國的健康蓬勃發展,高等醫學院校培養具有醫學專業知識和較強英語交際應用能力的醫學英語人才勢在必行。
二、對中醫英語存在的認識上的誤區
目前,很多中醫院校只關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通過率、英語競賽成績獲獎率。并把它們看成是衡量英語教育成敗的標準。單一認同英語的工具性和功利性,忽視了高校英語教育的學科性、專業性和人文性。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片面強調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只開設一些專業方向課程而忽視了語言基本功訓練和應用能力的提升。
在中醫院校片面追求過級率和獲獎率是對中醫學本身的特點和對外語教育的特點認知模糊所造成的。一方面,中醫學從專業上來講,被認為是“國粹”,不需要用英語去檢索搜集文獻資料和拓寬專業知識。學生工作以后用英語的機會很少,出國進行學術交流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學不學英語對中醫專業的學生影響不大。另一方面,模糊了外語教育的工具性和素質性。外語教育培養學生汲取國外信息和交流信息,擴大視野,吸納世界優秀的文化科技成果。如果僅僅把英語看成一門工具是培養不出來上述能力的。
Flowerdew和 Peacock(2001)曾指出:英語已成為國際上各學科研究成果、科技文獻和學術交流的國際通用語,不管這所大學的教學語言是英語還是母語,只要不想與國際學術社會隔離,一個合格的本科大學生都必須有能力用英語閱讀本專業的文獻,參加國際學術交流,了解本學科的國際前沿最新發展。在中醫英語教學中,中醫學科知識的英語學習不僅僅是對科學知識的獲得和積累有直接的推動作用,更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所以,對中醫英語的認識要放在國際視野的層面上,不能僅僅認為它僅僅是中國特色或者中醫的東西。
三、專門用途英語
大學英語語言教學按照用途,可以分為大學通用英語和專門用途英語。大學通用英語被稱作傳統普通英語(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EGP),它的教學是“以一般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為其主要教學內容,其教學水平的檢驗通常定位在學生對英語文學作品的理解與欣賞能力上”。它針對性不強,也不能滿足人們用英語開展某些特殊領域的教學和研究活動的需要。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是一種以“語言學習為目的的服務性教學”(Pobinson, 1989),具體地說,它是以學生的學習目的和交際需要來指導教學目標,并在此基礎上選擇和確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她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在一定的工作環境中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和大學通用英語相比,專門用途英語更有滿足特定行業或職業需要的方向性。經受過良好ESP培養的學生在將來從事的職業和領域里,比那些只接受過EGP教育的學生能更準確,更有效勝任工作。
根據《廣西中醫藥大學“十二五”發展規劃》及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結合區域中醫藥事業發展需要,學校中醫學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是:具有較強的傳承能力與創新能力,并未他們將來在中醫教育、科研、對外交流、文化傳播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礎。作為ESP的一個分支,中醫英語教學目的是經過基礎英語階段的學習之后,繼續鞏固和不斷提高英語的語言能力,掌握中醫英語的基本特點和表達習慣,搜集中醫專業的文獻資料,拓寬專業知識,培養用英語從事醫學的學習研究、實踐以及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促進行業的發展。
四、高等中醫院校中醫英語教學實踐研究與探索
1.課程設計。《中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2014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強調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作為一門專門用途英語,中醫英語也有著它特殊目的和特殊用途,其課程設計就要考慮學生的特殊要求,以學習者為中心開展課程設計活動。這一點和《方案》是一致的。一般中醫院校英語課程的設置也形成了大一大二實施大學英語學習的的局面,全面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基礎能力,三四年級開設與中醫專業相關的英語課程,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如果學生在語言基本知識不牢靠,就很難消化和吸收中醫英語專業知識。在這種情況下,中醫英語類課程的開設就僅僅是用中文翻譯中醫基礎知識,開設這門課程的意義就被忽略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我國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深入開展,很多中醫院校不斷總結以往的實踐經驗,不斷修改教學大綱和課程設計,已達到教學目標。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一課程設置還是存在許多代表性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設置缺乏連續性。只開設了一或兩個學期,學生只能入門,卻無法深入、系統地掌握相關知識。醫學院校的英語專業就是一邊學習英語基礎知識和文化人文知識和醫學專業知識,兩者不能有機結合,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本科階段無法打下扎實的基礎,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揮更不利于研究生階段的醫學英語的相關學習。
(2)課程設置缺乏目的性。專門用途英語的目的在于滿足學生對特定領域的英語技能的需求,而不是將專門用途英語和雙語教學混為一談或者認為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和大學英語教學大同小異。在設置中醫英語類課程的時候,很多老師和高校的行政人員沒有意識到中醫英語作為一門專門用途英語是為了滿足學生在特定領域英語技能需要,即在中醫診療領域用英語進行交流和閱讀外文期刊了解國內外中醫發展動態的一種技能和能力,而是將中醫英語僅僅作為一種中醫和英語的簡單結合,通過中醫英語的學習讓學生們掌握點基本的術語和表達法就可以了。他們會將一些實用的必修課設置成選修課或是縮短中醫專業英語學習的學時。因此在課程的設置上,學生要么覺得課程枯燥不實用,缺乏重點,要么覺得學時太短學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識。因此學習積極性嚴重受挫。
(3)課程設置時間分布不合理。專門用途英語的根本目標在于提升特定領域內的語言技能,特色在于語言知識和專業知識相結合。作為一門專門用途英語,中醫英語學習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中醫領域內的語言技能,其特點就是將英語語言與中醫專業知識的結合。很多醫學院校在本科階段前兩年設置了體系完整的基礎課程,由于學生到了大三、大四面臨著考研、找工作和寫論文等問題,沒有時間學習相關知識,因此作為重點的中醫英語只用一年的時間來完成。學生在學習量劇增,就業壓力打的情況下進行中醫英語的學習,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根據《方案》的要求:開設中醫學專業的院系必須注重課程計劃和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和完整性,體現加強基礎、提高能力素質、發展個性的原則。醫學英語作為一門必修課,要注意學時的足夠,課程的連貫性;學時的設置要考慮師資因素。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學生的意愿和需求,分類,分階段進行教學。筆者贊同中醫英語的分階段教學,但是在課程設計上不要那么涇渭分明,大一大二亦可以開設基礎英語和一般用途的中醫英語,一般用途的中醫英語可以開設中醫英語口語、聽說和簡單中醫知識的英語閱讀之類的課程。學校可以開設《醫學英語視聽說》《外國醫學影視經典賞析》等醫學英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三大四可以多開設些中醫類英語課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文獻檢索和歸納整理的能力。比如《醫學英語詞匯解析》《醫學論文寫作》等課程。這樣學生可以通過基礎大一大二的學習,不僅扎實英語基礎,對一般用途的中醫英語有個大致的了解,培養對中醫英語的興趣。到大三大四接觸到中醫英語的時候不會感覺突兀不適應。中醫英語在人才培養需要、學生就業升學實施循序漸進分層次培養和分級教學。通過此類課程的學習達到培養“有一定醫學專業知識和英語基礎知識和交際應用能力”這個總目標,實現《方案》里面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要求。
2.師資。從教師層面上來說,我國中醫院校從事醫學英語的老師,大多數是英語專業畢業。在醫學院校他們承擔著繁重的大學英語教學工作,醫學知識缺乏,進修經歷有限。在中醫英語的教學中自認醫學知識缺乏,實際教學中講授語言多于傳遞中醫信息。學生在學習中醫英語的過程中學而不獲,挫傷了學生學習中醫英語的積極性。其實,與大學英語教學相比,中醫英語在教學內容上有其特殊性,但是兩者都是在提高英語學習者獲取信息知識的水平,滿足學習的需要。所以,對于教授大學英語的教師,不必要像醫學專業教師那樣系統全面掌握醫學知識。扎實的英語語言技能和教學技能方法在一般用途中醫英語的教學中更為重要,更有利于完成教學目標,取得教學效果。
根據《方案》要求,近三年廣西中醫藥大學制訂了《師資隊伍“十二五”規劃》,為教師的培訓設立專項基金,為教師進修、學習、交流培訓提供保障,為教師提供專業發展機會。英語老師通過培訓鞏固英語基礎、積累中醫學科專業知識,并將兩者有機結合,走出一條有特色的中醫英語之路。
作為一門專門用途英語,中醫英語之所以出現這么多的問題是因為目前對其研究和認識不是太深刻,存在很多誤區。英語教學實踐與探索中存在一定的誤區。結合廣西中醫學大學中醫認證為背景,從課程設計、師資和教學三個教學實踐方面研究和探索一些代表性的問題。進一步理清中醫專業培養目標,促進教學管理者和醫學英語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提升教師的科研水平和中醫學科知識。利用現代化多媒體的網絡平臺,促進中醫教材質和量的提高、中醫知識的普及、把握中醫發展方向。中醫英語的發展能促進中醫藥對外貿易和交流,傳播中醫文化,增強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
參考文獻:
[1]許謹,孫宏.我國高等醫學院校公共醫學英語教學改革現狀述評[J].西北醫學教育,2007,15(3):482-484.
[2]趙躍君.醫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04,22(17):9-10.
[3]徐育年,孫曉玲,侯建人.醫學英語教學的評估理論和指標[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2):20-22.
[4]楊懷遠.根據社會需求發展醫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0(1):48-49.
[5]廣西中醫藥大學《中醫學人才培養方案》(2014版)(簡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