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響
摘 ? 要:隨著社會信息化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遍應用,網絡廣告已成為廣告行業發展的新形勢。視覺傳達設計作為廣告設計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對網絡廣告具有重要影響。本文通過對網絡廣告中的視覺傳達設計分析研究,以期為互聯網廣告的更好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網絡廣告;視覺傳達設計;原則
中圖分類號:J524.3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2-0066-01
在現今信息化和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互聯網廣告以其獨有的傳播性、藝術性、審美性等特點在廣告行業中脫穎而出。較傳統廣告而言,網絡廣告依據網絡傳播,具有商業價值的本質,更注重視覺傳達設計的優化。基于此,對網絡廣告中視覺傳達設計的研究對網絡廣告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一、網絡廣告和視覺傳達設計的簡述
網絡廣告在互聯網與計算機技術快速發展與應用的基礎上,實現網絡傳播的一種現代化廣告模式。相對于傳統紙質廣告、電視廣告而言,網絡廣告的商業性和時代發展性,要求其在設計過程中更注重創新性和吸引力,這就需要注重網絡廣告中的視覺傳達設計。視覺傳達設計主要是針對指定的事物,根據人們視覺感官的發展,進行的視覺傳播設計過程。網絡廣告中的視覺傳達設計不僅是針對視覺的設計,也是對廣告在色彩、排版、圖標上的設計。
二、網絡廣告中視覺傳達設計要素
較傳統廣告而言,網絡廣告視覺傳達設計在設計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圖形、文字、色彩、排版等基本構成要素,也要考慮其具有的多媒體要素,從而使網絡廣告中的視覺傳達設計得以完美的展現。
首先,圖形作為網絡廣告設計中視覺的主體表現形式,不僅可將廣告的內容形象、生動、直觀、細致的表現出來,也使得網絡廣告更具有吸引性和識別性。在網絡廣告中通過計算機技術,根據人們的感官需求可以將圖形形象化、精致化,從而強化廣告傳播效果。其次,網絡廣告在基于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基礎上,打破了傳統廣告中色彩構成要素的局限性,實現了不同色彩以及不同色質、色調的任意搭配、調劑和更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網絡廣告畫面的質感,并實現了視覺傳達設計的預期效果。
以此同時,由于網絡廣告多是在網頁上播放展示的,它在空間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這就需要在設計過程,針對文字的排版、形態、布局以及文字與圖形和色彩的搭配進行優化與視覺藝術設計展現。此外,在網絡廣告的視覺傳達設計中,也要根據人們的視覺感官的變化和接受范圍,將網絡廣告的構成要素進行創新,例如,采用動態設計形式使視覺效果更具有吸引性和感染力,從而增強視覺傳達的表現力。
三、網絡廣告中的視覺傳達設計原則
(一)網絡廣告中的視覺傳達設計審美原則
隨著社會經濟與文化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美有了不同的追求,目前,動態美已成為人們對網絡廣告中視覺設計的美學目標。因此,在網絡廣告設計中的視覺傳達設計就需要采用有效的手段,在網絡廣告構成的要素的基礎上,實施設計的藝術創新,不斷完善廣告的需求,從而加強網絡廣告的欣賞性,提升網絡廣告在視覺傳達上的審美性。
(二)網絡廣告中視覺傳達設計人性化原則
網絡廣告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對于受眾的既定目標傳達,所以其內容或宣傳的產品,在視覺傳達設計上要保證人性化的設計原則。也就是網絡廣告在視覺傳達設計時,在網絡廣告構成要素的安排和視覺效果的體現上做到以人為本,讓人在瀏覽廣告的過程中不會感到厭煩。以此同時,由于網絡廣告的瀏覽人群范圍是廣泛的,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要考慮針對不同人群的不同個性發展,在基于產品的特點基礎上進行設計,使不同年齡范圍、不同社會地位、不同文化背景的的受眾得到視覺的享受。
(三)網絡廣告視中覺傳達設計的創新原則
創新是事物不斷進步的動力源泉,所以在網絡廣告設計中的視覺傳達設計在發展過程中也應該遵循創新原則。只有在設計過程中,準確把握產品的特性能夠針對受眾的需求,在廣告的圖形、文字、色彩、排版、風格、渠道等因素的基礎上施行獨特的創新設計,才能不斷強化網絡廣告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并增強其藝術性。
(四)網絡廣告中視覺傳達設計綜合原則
綜合原則是指將網絡廣告的各種構成要素和設計手法巧妙的進行融合與搭配,從而設計出具有不同風格的設計作品,并使設計法案具有綜合性,進而增強廣告作品的視覺效果,提升廣告作品質量。現今網絡廣告以實現了快速的發展,所以在網絡廣告中一般的視覺傳達設計已經不再符合消費者的視覺追求,這就需網絡廣告中的視覺傳達設計在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不斷革新的基礎上,實現具有創新性、獨特性迎合時代變化的發展趨勢。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現今社會信息化、互聯網技術得到普遍應用的環境下,網絡廣告已成為當今時代廣告發展中的重要表現形式,如何設計出順應時代發展的、優秀的網絡廣告,其網絡廣告中視覺傳達設計的研究對其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曹慶云.電視廣告中視覺傳達設計的色彩應用[J].新聞戰線,2015(22).
[2]朱建霞.廣告視覺傳達設計藝術在信息網絡時代的傳播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