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潔
摘 要:網絡意識形態是以互聯網為依托而形成的意識形態,它已經成為意識形態的主戰場。把握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對我國網絡安全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文章從“當好傳播主體,培養高素質傳播人才”“構建全方位網絡輿情機制”“融合發展,構建現代傳播體系”“建立健全網絡法律制度體系”四個方面探討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構建途徑。
關鍵詞:意識形態;話語權;網絡安全;馬克思主義
中圖分類號:G606
文獻標識碼:A
一、網絡意識形態與話語權的內涵
網絡意識形態是以互聯網為依托而形成的意識形態,雖然網絡事件大多是現實社會事件在互聯網上的傳播和延伸,但網絡意識形態并不是現實生活中的意識形態在網絡社會中簡單的映射和反映,其意識形態的本質并沒有發生實質性改變。“網絡意識形態是網民看待網絡世界的有機思想體系,代表著網民的利益,指導網民的‘行動,并通過虛擬社會反作用于現實社會。”[1]話語權是一種掌握、控制、支配和闡釋話語的權利與權力,是對話語背后的是非判斷、價值取向和意識形態進行引導和塑造的一種資格、能力、身份與地位。
二、當前我國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方面面臨的挑戰
長期以來,西方某些國家利用其霸權地位和科技手段通過網絡平臺向我國灌輸各類非主流意識形態,加緊對社會主義國家意識形態的滲透,企圖達到西化、分化我們的目的。“維護我國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就是要不斷保持和提升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網絡空間中的解釋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其實質就是牢牢掌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網絡主導權。”[2]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把握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是極其重要的一個部分。話語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個國家、一個集團或個人的話語的力度, 當其掌握和控制了話語的走向,占有絕對的輿論統治地位,其意識形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功能的發揮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全球化和網絡化時代,誰能更好地掌握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誰就能更好地占領輿論制高點,為其發展贏得和諧有利的空間。
三、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建構的具體途徑
一是當好傳播主體,培養高素質傳播人才。時代不斷發展進步,我們若想在網絡空間提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就需要不斷創新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體系,使其自身不斷完善, 更科學化,更有信服力。有強大的科學的理論支撐,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才能在網絡空間站穩腳跟。作為話語主體,中國共產黨在網絡議題選擇上應加以設置,掌握議題設置的主動權,通過對主動網絡話題進行議程設置,成為第一手信息發布人,主導輿論,影響民意。成功的網絡話題議程設置,可以吸引受眾將注意力轉移到相對集中的網絡事件上來,有利于形成網絡主流意識形態。同時,中國共產黨應該不斷提高自身話語能力,改變傳統宣傳意識,創新宣傳手法和方式,在網絡空間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以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方式加以傳播,其語言也應更親民化,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網絡空間的大眾化。此外,中國共產黨對各類門戶網站、論壇、微博等都應加以利用,使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隨處可見,消除與話語對象的距離感,加強陣地建設。中國共產黨的高素質的理論隊伍也是掌握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的重要保障。網絡宣傳人員既要有過硬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又要精通網絡技術,要善于傳播“好聲音”,善于疏導受眾消極情緒,時刻掌握輿論動向,確保話語權始終掌握在黨和人民手中。
二是構建全方位網絡輿情機制。網絡輿情具有信息傳播和引導、危機預警與輿論監督等功能。實時把握好網絡輿情的最新動態,對我們掌握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有著重要作用。把握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要建立全方位的網絡輿情機制,要從網絡輿情監管機制、引導機制、預判預警機制與危機處理機制四個方面全方位入手,確保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始終在黨和人民的手中。要對網絡意識形態工作進行常態化監管,且形成機制,在保證網絡自由的前提下,對網絡信息加以篩選、過濾,切實履行好其“把關人”的職責,建立好網絡輿情監管機制。黨和政府要積極主動利用網絡發布重大新聞事件,發布真實有效的信息,獲得主動權,重視網絡社交媒體中民眾的呼聲并進行合理引導,及時疏導受眾的消極心理,在互動中加強情感交流,正確引導網絡輿論,此乃網絡輿情引導機制。對于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要建立好網絡輿情預判預警機制,這需要強大的技術和人力支持。通過技術手段,及時、高效地對網絡信息進行全方位搜集,由技術人員將搜集到的各類輿情進行分類整理,對那些有潛在風險和危險的事件進行事前預判,做到事前預警,將輿情始終維持在可控范圍內,才能對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進行把控。當有非主流意識形態出現在網絡空間時,要立即啟動網絡輿情危機處理機制。這就需要我們提前做好各級輿情應對預案,需要對各類不良輿情進行系統分類,并針對不同性質劃分層次,確定相應等級,提出配套解決方案。當危機解除后,也應進行及時反饋,發現問題,解決不足之處,制定相應整改策略。
三是融合發展,構建現代傳播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積極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一直以來,我國意識形態的主陣地多為電視以及黨刊黨報。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將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加以融合,優勢互補,互取所長,才能確保意識形態話語權始終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的交流融合,既給傳統媒體注入了新的活力, 也讓網絡媒體更注重其新聞產品的嚴謹性與客觀性,更注重主流意識形態方向的正確引導。
四是建立健全網絡法律制度體系。法律作為維護人民利益、保障社會穩定的有利工具,應全面在網絡世界普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網絡立法進程,完善依法監管措施,化解網絡風險。”一方面,要在網絡中加強法律意識的普及,始終做到心中有法,讓網民認識到在網絡世界里并不是什么都可以說,什么都可以做,正如在現實世界里一樣,也會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約束。加快網絡實名制認證,對于那些傳播不真實信息、肆意造謠、攻擊主流意識形態的破壞者,應加以嚴懲,追究法律責任。另一方面,針對網絡的特點和內在結構特征,制定相應法律,完善法律體系。對于網絡意識形態方面存在的法律空白,要盡快加以填補,避免出現危害網絡意識形態的事件發生,做到有法可依;對于那些過時的網絡法律條文,要盡快加以修補修訂,增強其可操作性和現實性。做好這兩方面工作,是把握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的重要舉措。
總之,中國共產黨作為我國意識形態傳播工作的話語主體,對于如何更好地掌握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更好地把握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掌握輿論方向,才能維護網絡空間意識形態安全,才能真正維護人民的利益。
參考文獻:
[1]張寬裕,丁振國.論網絡意識形態及其特征[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2).
[2]趙惜群,黃 蓉.我國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長效機制的構建[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