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婕婕

【摘要】本文通過情緒管理訓練,營造溫暖、輕松的心理環境,指導幼兒管理自己的情緒,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懂得與他人溝通,讓幼兒形成安全和信賴感,學會恰當表達和調控情緒。
【關鍵詞】幼兒 情緒管理 訓練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2A-0043-02
由于年齡與認知的限制,有些幼兒不會正確表達和調控情緒,遇到情緒困擾時容易出現食欲不振、暴力甚至自殘等不良狀況。幼兒園經常有幼兒因為不懂管理自己的情緒,遇到一點小沖突就哭鬧、打人或是茶飯不思,甚至有個別幼兒會打自己、掐自己。忽視、反對或者放任幼兒的情緒將會給幼兒的情商帶來負面影響。我們通過以下三個步驟對幼兒進行情緒管理訓練,減少幼兒不良情緒的爆發,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鼓勵幼兒學習與他人溝通的正確方法。
一、同理傾聽,建立連接
當幼兒出現不良情緒的時候,我們不應去反對、忽略或放任這些情緒,而要把它視為與幼兒建立親密關系和教導幼兒的機會,及時與幼兒進行對話。此時的對話,與幼兒要有眼神上的交流、身體上的接觸。我們可以拉著幼兒的手,用關切的眼神凝視他們,神情應是全神貫注的,讓幼兒感受到老師對這件事情的重視,而不能心不在焉,讓幼兒感覺自己在老師心里其實并不那么重要,更切忌虎著臉瞪著眼,讓幼兒產生被拒之門外的感覺。此外,我們要注意捕捉對話中幼兒的情緒,蹲下來回應幼兒的感受:“哦,這件事情一定讓你很難過。”同理傾聽,回應幼兒的感受,會讓幼兒發現他們的感受是正常人經歷的一部分,他們會感到安慰,感覺到老師對他們的無條件接納,從而敞開自己的心扉,與我們建立親密的連接。
二、圖文并茂,標識情緒
幼兒越小就越不會表達情緒,這時候我們可以幫助幼兒用語言描述當時的生理、心理狀態,學會標識情緒:“他攔著你不給你過去,他這樣做一定讓你很生氣。”也可以把抽象的情緒可視化。如圖1,我們選擇幾種常見的表情圖片,標上相應的文字,再給幼兒一面鏡子,讓他們邊照鏡子邊與圖片進行比對,自己學習標識情緒,知道“我”這個樣子是“悲傷”,那個樣子是“沮喪”。還可以讓幼兒用繪畫的方式把自己的情緒表現出來,比如畫一個紅色圓圈表示憤怒的程度,圓圈越大表示憤怒的程度越高。學習標識情緒,不僅讓幼兒學會辨別自己的情緒,還可以用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
三、設立限制,解決問題
身體、心理、認知都處于成長階段的幼兒情緒爆發的頻率比較高。幼兒情緒爆發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幼兒是為了搶一個玩具,有的是因為想吃冰淇淋,還有的甚至只是因為不想穿某件衣服……結合幼兒的年齡、行為能力和家庭背景,我們可以從以下5個方面設立限制,幫助幼兒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
(一)做事有規律可循。混亂的生活方式會讓幼兒無所適從,所以無論在家里或是幼兒園,幼兒的一日生活流程要有規律,讓幼兒知道每天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情。幼兒年齡小,可以用圖譜的方式做成時間管理表來讓幼兒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如睡前5件事:檢查書包、選擇明天穿的衣服、刷牙、洗臉、洗澡等,家長和老師可以讓幼兒做成小卡片,完成一件就在卡片下面打勾或是翻面,這樣既有趣又不用父母一直催促而導致幼兒煩躁。
(二)要提前預告變化。平時玩玩具的時候,幼兒都很入迷,但收玩具的時候,經常是老師剛督促完這幾個幼兒收了,那幾個幼兒又去玩別的玩具了。后來我們用計時器計時,讓幼兒知道活動的時長,再用一首歌曲作為收拾玩具的音樂,幼兒在玩的過程中會關注時間的變化,聽到計時器的鈴聲會互相督促:“收玩具了,收玩具了!”然后在音樂結束之前把玩具都歸整好。幼兒在得到提前預告后會更樂于接受變化,變被動為主動,并嘗試規劃自己的時間。
(三)給幼兒選擇的機會。隨著幼兒自我意識的增強,如果不能自主選擇,他們的情緒就容易激化,我們可以嘗試給幼兒有局限的選擇機會。例如,有一次雄雄從家里帶來玩具,黃老師發現后不由分說地收走:“老師說過不能帶玩具來幼兒園。”筆者聽到雄雄哇哇大哭,就蹲下來向他問明情況后給了他兩個選擇:“寶貝,黃老師說過不能帶玩具來幼兒園。老師現在幫你把玩具拿回來,你是要把玩具藏在書包里,還是讓老師幫收起來放學再拿回家?”雄雄止住了哭聲,選擇把玩具藏在書包里直至放學。給與不給幼兒選擇的機會,教師得到的結果都與預期一樣——玩具被收起來,但對幼兒情緒的影響卻有著天壤之別。
(四)嘗試減少說“不”。經常被拒絕會讓人產生挫敗感,久而久之就不愿表達自己的意愿或產生逆反心理。當幼兒提出一些我們不想讓他們做的事情,我們可以嘗試減少說“不”,而是說“好”“可以”“以后”“明天”“下次”。比如孩子說:“媽媽,我想吃冰淇淋。”媽媽可以這么回答:“寶貝,你昨天已經吃過冰淇淋了,下次再吃吧。”
(五)提供解決沖突的方法。如圖2,大班時我們做了一堵情緒管理墻,內容包括教幼兒認識自己的情緒、列出解決問題的4個步驟、提出可以解決問題的12種方法,當幼兒發生沖突的時候讓幼兒自行對照,并選擇解決方法。一天,筆者看到男孩智智在建構區搶一個女孩的玩具,就把他叫過來:“老師看到你搶了女孩的玩具。”“因為她們不給我玩。”智智撅著嘴為自己辯解。“哦,你是遇到問題了。”筆者溫和地說,“我們有12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你記得嗎?”智智的音調降了下來:“記得。”“那你想一想,可以用哪一種方法解決現在遇到的問題?”筆者本來打算帶他到情緒管理墻去尋找答案,沒想到智智想了想說:“等她們不玩了,我再玩。”筆者點頭認可他的方法:“嗯,這個方法不錯,你找到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那你現在應該怎么做?”智智顯然受到了鼓舞,帶著笑意說:“我把玩具還給她們,還要說‘對不起。”幼兒通過這樣的訓練,遇到問題時就能逐漸學會用正面的方法去解決。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幼兒做得好的時候給予的注意力,一定要遠遠大于幼兒發生問題行為時所給予的注意力。例如,我們不只在智智搶奪玩具、與其他幼兒發生沖突的時候關注他,更注意在他遵守規則、選擇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時候不斷給予表揚和鼓勵,他的情緒更趨于穩定,與幼兒間的沖突明顯減少,做事也更為積極主動了。
通過情緒管理訓練,我們不斷地正面強化,營造溫暖、輕松的心理環境,指導幼兒管理自己的情緒,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懂得與他人溝通,使幼兒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學會了恰當表達和調控情緒。
(責編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