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護漕港中學 黎志恒
初中數學教學中人文精神的重塑
江蘇省張家港市護漕港中學 黎志恒
數學是一種包含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及人文科學在內的多科學共同語言,實際上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建構。文章針對初中數學中人文精神的重塑進行了深入剖析,旨在使人們認識到數學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引導數學學科的人文精神回歸。
初中數學教學;人文精神;重塑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數學除了固有的知識性與工具性外,其本身的文化性、思想性及情感性也非常強。按照新課改的理念,當前初中數學教學必須改變以往單一的科學數學觀,提倡數學多重、辯證與綜合的理念,不僅要深入認識到數學的科學性,同時還要認識到數學的文化性、藝術性與社會性,數學不僅有科學精神,同時它還有深邃的人文精神,它向我們展示的不僅是一門知識體系、一種技術工具和一種科學語言,同時它還向我們傳遞了一種思想方法、一種新的美學維度的精神空間以及充滿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文化境界。
1.忽視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傳統(tǒng)教學方法影響下,教師輸出的知識都是單一的,教學實踐主要為教師講授,絕大多數的課堂時間都是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授,缺少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雖然講授法是完成教學任務最直接的方式,但是這種教學方法使得師生之間缺少互動,學生主體性發(fā)揮明顯受限。同時,知識展示的方式也非常單調,初中數學知識多數都較為抽象,單一的集中講授法不能滿足學生們的需求,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利用一些具體實物進行形象的講解,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
2.學科情感受到影響
教學評價思路是唯一的,加上欣賞數學藝術的意識較為薄弱,這種情況下學生對數學學科的人文情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當前基礎教育考試均為標準化考試,多數情況下,只要和標準答案不一致就會被判成零分,學生優(yōu)異與否單純利用分數來衡量,因此學生往往不敢拿自己的分數來開玩笑。然而很多題目利用不同的視角是可以有不同的思路的,但是利用另外一種思路解題就有被判零分的危險,因此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會受挫。在這種缺少數學美的課堂中,學生的成長會受到影響,部分學生甚至會內心扭曲,人文精神在這些學生成長過程中根本得不到體現。
1.深入發(fā)掘數學中的人文精神
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學生主動認識社會、認識人生、認識現實,同時培養(yǎng)學生不屈不撓的精神,利用尖銳敏感的批判精神看待問題,培養(yǎng)出新穎多樣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將數學當成一門藝術,學會發(fā)現數學知識中蘊含的美,進而在數學教學中投入更多的情感。數學教材中承載著很多很厚的文化底蘊與文化思想,從學生們入學的那天開始,他們每天都要和數學接觸,實際上就是人與數學之間的一種內在交流。例如在數列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對國民經濟產值、人民生活水平、存款利率等問題進行研究,可以引導學生注重對國計民生問題的關注程度,進而培養(yǎng)學生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在圓錐曲線這部分內容的學習過程中,對人造地球衛(wèi)星、神舟飛船軌道等問題進行研究,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時使學生養(yǎng)成熱愛科學、獻身祖國的使命感和責任心。
2.利用多元化評價方式促進學生主體性發(fā)揮
科學的評價方式往往可以激發(fā)出學生的主動性,充分體現出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通常以人為本的評價方法有學生自評、成長記錄袋及學生互評等幾種方式,其中學生自評是指學生自己對學業(yè)進行評價,自己評價自己的學習成績;成長記錄袋是指最終期末成績不代表他們的真正能力,通過記錄平時的點滴體現學生的真實才學,成長記錄袋的實施可以促進學生評價時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將學生的每次進步都記錄下來,使學生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學生互評是指學生之間的評價,有助于促進學生關愛他人,體現了一種互相幫助的精神。
3.延伸課堂,引導學生從課堂走向生活
首先,應從觀念上深入認識數學。學生應融入具體場景之中,認識到自己就是情境中的一員,帶著自己的主觀情感、批判的眼光及個人經驗進入課堂,用心與教師、與知識溝通;其次,應從行為上改變學習數學的方式。數學知識傳授不能僅停留在課堂上,同時還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充分感受數學在自然中的魅力。實際上,數學教授的過程就是將自然界中的人文知識挖掘出來展現在學生面前的過程,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學到數學知識,同時還能深入體會人們獲取數學方法的過程中體現出的精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獲得數學知識,同時還學會了如何為人處事。
綜上,初中數學教學應充分關注學生的生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人文精神的實質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初中數學教學中不僅要教授學生數學知識,同時還要注重數學學科的深厚情感、學生主體能動性及數學教學生活化等放慢內容,從多方面認識和理解數學,幫助學生培養(yǎng)數學情結,利用多元化的評價模式評價學生,延伸數學課堂到學生的生活中,引導學生從課堂走向生活。
[1]張燕.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6):151.
[2]陳蘇華.歷練數學人格培養(yǎng)高尚品德——新課標下初中數學教與學的思考[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0(08):91-92.
[3]韓向.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J].才智,2010(06):5.
[4]常磊.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具體措施[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S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