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揚州教育學院附屬中學 肖 冬
聯通數學與生活,建構高效課堂
江蘇省揚州市揚州教育學院附屬中學 肖 冬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整合生活中的大量素材用于教學實踐,從而有效地聯通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文章從抽象生活模型,理解概念;挖掘生活資源,生動練習;整合生活素材,深度探究三個方面進行了深入闡述,旨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初中數學;數學教學;生活;高效課堂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知識也可以在實際生活中得到檢驗。初中生經過小學階段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數學能力,初中數學教師在教授過程中應該結合實際生活,聯通數學與生活,提高課堂效率。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從抽象生活模型、挖掘生活資源以及整合生活素材三個方面入手,深度探究如何在實際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建構高效數學課堂。
初中數學課本相對于小學課本而言,知識更加深入,因此會出現許多新的概念。學生們對于新接觸的數學概念可能會出現不能正確理解的現象。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聯系實際生活建立模型,幫助學生理解所學概念。
比如,在講解“負數與正數”這節(jié)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建立生活中的模型,讓學生們更加深刻、簡單地理解所學概念。我們以溫度為例,0℃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線,學生們都知道在夏天時,天氣很熱,中午的溫度一般是20℃以上,可以記作+20。而在冬天時,天氣寒冷,室外溫度非常低,一般都在零下10℃附近,可以記作-10。在春天到來時,氣溫回升,河里的冰在0℃以上時開始融化。一般地我們認為,零攝氏度以上為正,零攝氏度以下為負。再以高度為例,地平面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線。在我們如今城市的樓房當中,很多高樓下面都有地下室用于儲存東西或者開設大型商場。在地面上的樓層我們表示為一樓、二樓等等,可以記作+1、+2,地下樓層表示為負一層、負二層等等,可以記作-1、-2。教師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建立模型,讓同學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負數與正數的概念。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聯系生活,幫助學生建立模型,使同學們從簡單的生活中推理出數學概念。這樣可以將一些復雜的數學概念轉換為學生們容易理解的概念,幫助學生們更加準確、深刻地理解所學數學知識。
生活是一切知識的來源,生活中存在大量資源。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能完全脫離生活而教學,而是應當在課堂教授知識時將生活實踐融入進去,讓學生們將課堂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進行生動練習。
比如,在講解“平方差公式”這節(jié)知識時,教師可以適當尋找生活中的一些常見例子讓學生們進行練習。如:小紅和媽媽早上去菜市場里購買水果時,看到了有10.8元/kg的香蕉,媽媽拿了一些香蕉去讓賣家稱重,正好稱了9.2kg,那么請問小紅和媽媽應該給賣家付多少錢呢?學生們聽到這個問題,想起平常自己和媽媽去市場買水果的情景,興趣極大。有的同學想到用小學學過的乘法計算方法,提出直接用10.8×9.2就是所要求的結果,而另一些同學卻說出了一個簡單的計算方法:10.8×9.2=(10+0.8)×(10-0.8)=10×10-0.8×0.8=99.36。這樣運用我們今天所學的平方差公式進行計算,使乘法運算變得更加簡單、準確。同學們都十分認可這樣的計算方法,他們認識到在以后的計算過程中,可以適當運用平方差這個簡便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們在實際生活當中運用已學的數學相關知識,這樣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們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還可以鼓勵學生們在生活實際中運用課堂所學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數學素材,許多都與數學中的知識有密切聯系。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總結、整合一些類似的生活素材,讓學生們自主進行實驗探究,最終得出數學結論。
比如,在講解“頻率與概率”這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運用生活中常見的拋硬幣的游戲給同學們進行講解。在生活中,學生們應該都玩過拋硬幣的游戲,但是在每一次拋硬幣時,我們提前并不知道硬幣落下時是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這其實是一種隨機事件,在n次實驗中,硬幣正面朝上(事件A)的次數除以總實驗次數,可以稱為事件A發(fā)生的頻率,它的取值范圍在零到一之間。隨機事件在一次實驗中是否發(fā)生雖然不能提前確定,但是在大量重復試驗的情況下,它的發(fā)生會不會呈現一定的規(guī)律性呢?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自己在課堂上進行5次、10次、50次等拋硬幣實驗。最后,讓學生們列表寫出出現正面朝上的次數和頻率。通過表格,學生們發(fā)現隨著實驗次數n的增大,頻率f呈現出一定的穩(wěn)定性,在1/2處的波動越來越小。歷史上也有許多數學家進行了大量的拋硬幣實驗,在經過大量的重復實驗后,頻率在1/2這個常數附近波動,那么1/2可以稱為該事件的概率。概率可以反映某個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教師通過組織學生們進行實驗,深度探究了頻率與概率之間的關系。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整合生活中的大量素材,讓學生們自主進行實驗探究。學生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進行實驗,不僅可以體驗實驗探究帶來的樂趣,而且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學的數學內容。
由此可見,初中數學老師在實際教授過程中,應該將數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進行生活化教學。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從抽象生活模型、挖掘生活資源以及整合生活素材三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通過幫助學生們聯系實際生活進行學習,建構高效的數學課堂。這樣,學生們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以期達到學有所用的目的。
[1]陳雪燕.引生活之源活數學之水[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9(8).
[2]王繼業(yè),蘇曉虎.還數學一個生活的面目——以《不等式的性質》一課為例談初中數學生活化[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