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洪澤湖實驗小學 趙建國
互聯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
江蘇省淮安市洪澤湖實驗小學 趙建國
科技發展改變課堂教學方式,在數字化進校園、“互聯網+”推進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認識傳統教學弊端,創新使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促成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獲得學習素養的增強。
互聯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有效性
互聯網+是網絡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對社會各行業的發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教學行業便是其中之一。小學數學作為小學階段極其重要的一門學科,該學科教學質量的高低影響到的不僅是學生的學科成績,還會對學生綜合素質及未來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應當融入互聯網+的概念,實現網絡環境下教學,增強教學的新穎性,提升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的發展。
1.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新穎性不足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認為自己才是教學的主體,進而單向地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忽略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同時,教學的手段和方式比較單一,無論是哪一部分內容的教學,都是以同樣的方式開展教學。以小學一年級教材為例,里面涉及很多的數學內容,有比一比,有分一分,有統計,有加法和減法,不同的單元內容,其教學開展的方式也不一樣,而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卻沒有重視這一問題,導致教學方式新穎性不足,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
2.教學氛圍不濃厚,環境不夠寬松
小學階段是學習生涯的起始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習直接影響到學生之后的學習質量。小學生年紀小,天真活潑是他們的真實寫照,小學數學教學開展過程中,應當充分給予學生機會去展示自己、發揮自己。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把課堂教學的氛圍搞得非常嚴肅,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會感到很緊張和壓抑,特別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甚至會感到一種恐懼感。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學生自然無法提起對學習的興趣,任由教師在講臺上夸夸其談,自己在課桌上做自己的事情。
針對傳統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新穎性不足以及教學氛圍不濃厚、環境不夠寬松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阻礙了教學效率的進一步提升。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應當作到與時俱進,融入互聯網+的概念開展教學,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快速發展。
1.創設情境,引出目標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一般不感興趣,對新鮮的事物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會產生探究的沖動。互聯網+環境下,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創設出特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可以直觀地、新鮮地對數學知識進行理解,同時還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教學目標的達成。比如,在學習“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相關知識的時候,以“3加幾”為例。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出一個班級開聯歡會的情境:為了慶祝班級聯歡會,班主任黃老師利用班費到超市購買了9支筆,其中鋼筆3支,圓珠筆2支,鉛筆4支。看著黃老師買回來的這些筆,你們會提出怎樣的問題?針對提出的問題,你們會怎樣列式呢?此外,黃老師還購買了8個氣球,其中藍色2個,紅色3個,黃色3個。看著采購回來的氣球,你又會有什么問題呢?該如何列式呢?情境出現的時候,學生都露出驚訝的表情,感受到多媒體技術的優越性,對“3加幾”的內容學習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2.網上學習,掌握新知
互聯網+背景下,網上的資源非常豐富,信息量也非常大,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可以方便學生對新知識和舊知識的理解,從中建立起一定的聯系。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網上學習,學生利用網絡自學知識的時候,教師通過電子監控實現對學生的監督,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如果遇到難題,可以通過電子舉手進行提問,教師及時幫助學生解決。比如,在學習到“統計”中的“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相關知識的時候,傳統教學環境下,教師需要在黑板上繪出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這種方法不僅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還不一定能夠實現理想的效果。互聯網+環境下,教師可以進行網絡教學,教師利用網絡技術畫出相應的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使之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的電腦終端,學生在觀看如此標準和清晰的統計圖之后,能夠細心地觀察到統計圖的各要素,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也能夠有針對性地向學生進行講解,將知識一目了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3人機交互,分層練習
互聯網+環境下,可以為教學的開展創設特定的環境,學生在環境中可以自主地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索,可以合作探究,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探究。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扮演好指導者的角色,只需要給出解決問題的線索和提示,不需要像傳統課堂教學中那樣將答案全盤托出。教師對學生指導時也不必像以往那樣必須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下對學生進行指導,計算機反饋成為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的有效方式。例如,在講解到“圓柱和圓錐”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開展網絡學習,學習過程中,學生由于初次接觸圓柱和圓錐的知識,犯了很多錯誤,如果對學生進行一一指導,將會浪費很多的教學時間,并且也會給教師增加很多負擔。在網絡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生出現錯誤,系統將會立即反饋學生的錯誤,并且還會出現提示。在這樣的環境下,優等生可以挑戰難度更大的習題,差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題型。這樣一來,教師在指導的時候任務變得更輕,學生的壓力也將減小。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小學數學教師應當通過各種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催生了互聯網+概念的產生,互聯網+環境對小學數學教學的開展作用巨大,應當合理地應用于數學教學中,促成課堂教學效率和有效性的提升。
[1]崔志鈺.走向多元共治:“互聯網+課堂”的教學變革[J].中小學管理,2016(07).
[2]伊永傳.“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構建高效課堂的基本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