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揚州教育學院附屬中學 李國巍
例談初中數學課堂導入的幾種方法
江蘇省揚州市揚州教育學院附屬中學 李國巍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課堂導入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效的導入不但可以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還能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提高聽課效率。文章列舉了三種課堂導入的方法,旨在探討初中數學課堂導入的藝術,提高教學效率。
初中數學;數學教學;課堂導入;方法
所謂課堂導入,是指教師在教學內容開始之前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行為。課程導入得好,不僅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喚起學生求知的強烈愿望,而且能使學生打開思維,深入探究,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課堂導入,積極探索課堂導入的方法。下面是筆者根據多年教學經驗總結出來的幾點課堂導入的方法。
在教授新知識之前,提出一個看似與新知識無關但卻緊密聯系的問題,迅速活躍學生思維,這就是懸念導入法。懸念即會出人意料,讓人迷惑不解,造成心理上的焦慮、興奮、渴望得到正確的解答,而這種渴望正是教學中所需要的。
例如在教授七年級數學上冊“有理數的乘方”一課時,筆者在正式開始學習之前,提出了這樣一個懸念問題:一張紙的厚度為 0.1毫米,先對折一次,再對折一次,依次對折下去,紙會被折得越來越厚,就這樣折疊20次,厚度就能達到30層樓房高,再這樣折疊到7次,厚度就有珠穆朗瑪峰那么高,你們相信嗎?許多同學半信半疑,紛紛開始動手嘗試折疊紙張,并在筆者的指導下開始計算,折1次就是0.1×2=0.2毫米,折2次就是0.2×2=0.4毫米,折3次就是.4×2=0.8毫米,學生發現這樣一步一步計算非常繁雜,這時,筆者提出有更簡便的計算方法:第1次為0.1×2,即0.1×21,第2次為.1×2×2,即0.1×22,第3次為0.1×2×2×2,即0.1×23,這樣第20次就是(0.1×2)20,這樣便很容易計算出結果,折20次的厚度就是1048576毫米,也就是104.8576米,相當于30層樓的高度。這樣簡便的計算方法把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出來,在學生興致勃勃的氛圍中,筆者引出“有理數的乘方”這一概念,進入新課的學習。
設計懸念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學生得到預料之外的答案,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越是好奇就越能推動學生自主地去學習、去探索,引導學生去求知,也是課堂導入的重要方法。
數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緊密相關,可以把生活中的數學元素與數學教學聯系起來。把生活藝術化運用到課堂導入中,這樣的課堂導入才有益于學生理解數學,讓學生發現數學的實用性,進而愛上數學的學習。
例如在教授“函數的最值”一課時,筆者提問:有沒有打籃球的同學?你們在投籃時是否觀察過籃球的路徑?籃球在拋出過程中先是上升,到達一定高度后開始下降,如果把籃球的路徑比作函數的圖象,那么上升和下降的分界點就是函數的最值。通過列舉生活事例來幫助課堂導入。又如在“用正多邊形拼地板”的教學中,筆者提問同學們:在生活中觀察過在地上鋪的地板磚嗎?你有發現這些地磚的形狀是幾邊形?學生回答有三角形、四邊形、正六邊形。筆者繼續提問:有同學見過正五邊形或正八邊形的地板磚嗎?為什么不能用這些多邊形來鋪地板磚?學生們對于生活中的這些現象有所了解,但不知道其中蘊含的原理。在學生疑惑的眼神中筆者導入:學完本節課,你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教師可以應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學習材料,舉出一個讓學生感覺親切的例子作為開始進入學習的背景材料,導入相關知識,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思考,應用到解決問題中,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
類比分析導入法是指教師在引入新知識點時,引導學生把之前學過的舊知識進行類比和分析,得到與其相似的另外一些新知識的導入方法。這個方法不僅能夠使學生迅速地進入課堂,還能使思維活躍,開闊發展,引導發現新的知識。
例如在教授七年級下冊“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一課時,筆者先在白板上列出幾個方程,要求學生解:5x+2=2(x-1);4x+15=3(x+2)+7,先讓學生熟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題步驟,說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再讓學生解上面的方程,然后提出問題: 有5(x+2)=2(x-1);2(x+4)+15=-3(x+2)+9,又該如何解?學生很容易就能通過類比的方法,先把有括號的項打開,然后再計算方程。又如在“平方差公式”這一課時的教學中,筆者是這樣設計的:運用學過多項式乘以多項式的解題方式,完成下列計算:(x+y)(x-y)=;(m+n)(m-n)=;(x+2y)(x-2y)=。在學生計算出結果為x2-y2,m2-n2,x2-4y2后,提問計算中發現的規律,它與我們前面學過的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有什么相似之處? 根據學生的計算結果自然引入了平方差公式。
康德曾經說過:“理智缺乏需要論證的思路時,類比往往能指引我們前進。”通過類比,學生可以很快發現新舊知識的異同點,完成有效的課堂導入,帶領學生認知與學習,使學生的知識向更深層或更廣闊的領域遷移、發展,從而達到課堂導入的目的。
總而言之,課堂導入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進入高效課堂學習的前提。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學生思維;把生活聯系到數學學習中,讓學生在倍感親切之余能夠盡快進入學習;運用類比的方法,把新知識導入課堂,為課堂教學打下良好基礎。
[1]張士文.初中數學課堂導入方法[J].…學周刊,2011(06):130.
[2]朱月祥,魏均華.…初中代數教學有趣的課堂導入初探[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5(12):34.
[3]王能舉.…談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情境導入[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5(36):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