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臺商投資區張坂中心小學 蘇玉麗
淺談市統考背景下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幾點思考
福建省泉州臺商投資區張坂中心小學 蘇玉麗
在全市統考的新背景下,對小學數學課堂提出了新的挑戰。筆者從自己的教學實踐出發,反思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并提出自己的幾點思考。本文將從“重拾《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重新起航”、“創設多種情境,實現高效課堂”、“用好高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三個方面來論述。
小學數學;市統考;新課標;高效課堂
2017年3月,《北京青年報》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數學教材走紅英倫”的文章,這則新聞讓人們重新認識了中國數學基礎教育現狀。中國小學數學教材在英國走紅,英國甚至引進涉及36個品類的上海全套基礎教育數學教材,這足以說明中國的小學數學基礎教育沒有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甚至有一項調查表明:中國孩子的數學水平比英國孩子高出三年。而且更值得驕傲與自豪的是,我們祖先發明創造的乘法口訣震驚英國教育界。
這一新聞不禁讓筆者反思:現實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真的如此美好嗎?其實并不盡然,新聞所說的是一線大城市的上海基礎教育。而二、三線城市的小學數學課堂又應當如何面對新形勢呢?特別是在全市統考的新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應如何向課堂要效率呢?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際,談幾點思考。
2011年,教育部頒布了新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除了當時培訓時有所涉獵,很多老師忘記了數學新課標是數學課堂之本。因而在市統考的新形勢下,要重拾新課標,認真仔細地研讀,并以此指導教學實踐。以下是筆者重新學習新課標的幾點感悟。
首先是教與學才能“相長”。新課標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禮記·學記》中早就指出:“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數學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彼此間進行情感交流,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與共同發展。因此,一堂高效數學課堂的標準之一就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充分地互動、交流、碰撞。
其次是兼顧全體,更要關注個體。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應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活動應努力使全體學生達到課程目標的基本要求,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無論是在哪個國家,每個學生都存在個體差異性,每個人學習數學的能力客觀上就存在差異,這就要求教學時要關注這一差異性。因此,小學數學課堂進行分層教學是十分必要的。分層教學包括分層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分層作業等。這無疑增加了數學老師的工作量,但教學的效果是十分明顯的。課堂要兼顧全體學生,就要從關注這些個體差異入手。
小學數學課堂“不亂其心,不忘其本”,要固本溯源,重拾《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并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新課標指出:教師要“創設情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等,獲得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促使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不斷提高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新課標強調,數學課堂要創設多種情境,才能實現課堂的高效。
1.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家哈爾莫斯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沒有問題,數學就變得蒼白無力。因而,問題情境的創設直接關系到課堂的效率。創設問題情境首先要從學生學習數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從教學目標出發,多創設一些啟發性強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這一問題情境之中,帶著問題思考。比如筆者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先出示兩張花壇的圖片,一張是長方形,另一張是平行四邊形。“這兩個花壇哪個大?”“要比較它們的大小,就是要比較它們的什么呢?”由這個問題情境導入這堂課的教學目標——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筆者接著把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放在方格紙上(一個方格代表1m2),由此讓學生計算出這兩個圖形的面積,讓學生主動去探究,最終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這一教學過程多次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進入情境之中,有效地實現了教學目標。
2.創設生活情境
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能很好地為生活服務。因而,小學數學課堂可以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出發,創設一些生活情境,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來解決問題,學生進入這些熟悉的生活情境,更有助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比如筆者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時,先讓學生解下脖子上的紅領巾,讓學生判斷紅領巾的形狀,再攤平紅領巾,讓學生思考怎么計算紅領巾的面積。紅領巾是學生最熟悉的生活物品,由這一生活物品作為情境,拉近學生與知識的距離,讓學生更容易掌握知識點。
課堂教學不是對教材的生搬硬套,數學課堂本身理性思維就較強,較容易進入枯燥無味的氛圍之中。因而,數學老師要做一名智慧型老師,與學生“斗智斗勇”,正確地引導學生進入角色之中。有哪些高招適合在課堂中使用呢?
1.思維導圖
小學數學思維導圖比枯燥的公式更直觀,更易于學生理解與掌握。特別是高年級數學復習課上,運用思維導圖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筆者在初考總復習時,要求學生針對六年級的數學課本知識點,畫出六年級上冊的思維導圖,要求從分數乘法、分數除法、分數與小數的四則運算、百分數幾大方面來畫。在這之前,教師先做出六年級下冊的思維導圖示范,再讓學生動手,最后討論、總結。畫思維導圖就是對數學知識的梳理與歸納,這一過程使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了鍛煉,提高了數學的思維能力。
2.趣味數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學會用興趣來激發學生學習,讓學生覺得原來數學課堂也可以有滋有味。一是用游戲的方式。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在數學課堂中,結合教學目標恰當地引入一些趣味游戲,比如火柴棍小游戲、撲克牌游戲、剪紙等游戲,游戲的目的是為教學服務。二是用故事的方式。精彩的故事問題能吸引人,數學也有很多精彩故事,教學時可以收集整理一些相關的數學故事。比如八戒分桃子、孫悟空分牛奶、田忌賽馬等故事,用故事來導入,用故事來解決課堂的一些知識點。
總之,在全市統考的新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課堂要先固本溯源,重新學習新課標理論,創設多種情境,用好各種高招,課堂才能綻放出燦爛的高效之花。
[1]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