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大余縣池江中學 嚴超勝
淺談初中數學解題策略實踐方法
江西省大余縣池江中學 嚴超勝
數學來自于生活,又是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方法,正是因為數學是如此重要,所以學會數學解題和如何去解題是重中之重。“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學習中最好的教學方法之一,也是能夠讓學生快速掌握解決方法和數學思維的重要途徑,數學解題是數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學生掌握和運用數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是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表現,在學習中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快速解題,提高學習效率。所以,初中生要在基礎知識上遵循解題的簡單化、具體化和全面性的原則,選擇正確、合適的解題方法,提高自己在解題上的速度與質量。而老師作為解題高手,要結合經驗選擇恰當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快速準確地解題。
初中數學;問題;解題方法
現在的初中數學教材的板塊體系相對于以前來講是比較完善的,每個單元都安排了一定量的解題內容,這些解題內容是對教學內容的擴展,學生完成解題內容有利于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形成更為豐富的數學思想,進而得到更充分的認識。讓學生去完成解題訓練,不能夠讓學生簡單地去操作,生搬硬套,老師要以科學的方法來引領學生,讓學生能夠通過解題來讓解題思維、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1.缺乏學習初中數學的興趣
缺乏對初中數學的學習興趣是初中數學解題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缺乏初中數學學習的興趣就是失去了初中數學解題的動力,當學生失去了這種動力,對解題也不會有更為深入的研究。從表面上看,初中數學的內容的確比小學的更加難了,比如變化無窮的函數稍微一改變,則與原來完全不同,需要學生有很強的邏輯思維理解能力,看似困難的初中數學讓學生對數學失去了興趣,所以缺乏對數學的興趣是初中數學存在的重要原因。
2.忽視解題方法的重要性
忽視數學解題方法的重要性是初中數學存在的問題之一。有些學生不喜歡記住靈活變通的解題方法,而生搬硬套或者一味做題則是他們的解題策略,數學解題最能看出一個學生的個性思維,學生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并寫出自己所想的解題方法。解數學題是數學學習中最重要的一項活動,是提高數學能力的重要方法,其目的就是為了鍛煉人們能夠隨機應變地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初中數學包括的內容有很多,如函數知識讓初中生頭痛,不少學生忽視解題方法而陷入題海中,在無窮無盡的題海中徘徊,久而久之,就會產生疲憊、厭倦,對數學失去興趣。由此看來,不在乎解題方法而一味做題也是初中數學解題存在的主要問題。
1.靈活運用,化繁為簡
初中數學教學的宗旨就是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其中數學問題、解題方法以及思維模式都體現著學生的綜合能力。對于許多的數學問題,如果學生用常規的思路和常規的解題方法去解決,難免會因為無法找到突破口而失去興趣,所以學生要擺脫常規的解題思維模式,運用靈活正確的解題策略,擴展自己的解題途徑,從而找到合理的解題方法。比如:初中數學問題:x2+2xy-8y2+2x+14y-3,面對分解因式問題,學生常用的方法有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等等,但這些方法都有它們的使用條件,而該題目并不適合這些要求,所以如果盲目地采用這些方法,會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感覺十分復雜,因此老師就要引導學生采取合理的解題方法,比如取特殊值法,這樣學生就能夠很快捷地化出結果是(x-2y+3)(x+4y-1),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學習更多的解題方法,更主要的是能夠保持對初中數學的熱愛。
2.巧妙構思,觸類旁通
初中數學題目的形式多種多樣,有時一個公式里面包含幾種數學知識,解決起來也比較麻煩,也有很多題目學生在課堂上與作業中也沒有遇到過,一旦遇到,學生就會一籌莫展,找不到解題思路。面對這樣的題目,老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去分析題目中所包含的知識點,然后將陌生的題目與我們常做的題目作比較,并且從中得到相同之處,從而準確無誤地解決問題。比如求函數的最大值,學生在面對函數時最常用的方法是觀察法和配方法,但無理函數求最值學生卻很少見,這時老師就要引導學生設法將無理函數中的根號想方設法地去掉,這樣問題就很好解決了,而老師教學生去根號常用的方法是換元法,然后再結合學生熟悉的方法來解題,最后解得當時,函數y的最大值是,老師通過指導學生解題方法,讓學生見識更多,從苦海中脫離出來,從而保持對數學學科的興趣。
總而言之,隨著年級的增加,數學知識會越來越難,解決的題目也會越來越難,解題的方法也會越來越多,如果學生不去學習解題策略,那么在未來的題目中也會寸步難行。同時,老師也要以學生為主,為學生解決困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并且教給學生合理、科學的解題方法,讓學生能夠迅速準確地解答出來,從而取得更好的數學成績。
[1]何劍梅.淺析初中數學解題策略[J].新校園(中旬刊),2014(1).
[2]嚴冬梅.淺談初中數學解題教學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15(10).
[3]田慧菊.淺談初中數學解題策略[J].數理化學習(初中版),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