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溧陽市南渡初級中學 薛剛華
初中數學教學中應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
江蘇省溧陽市南渡初級中學 薛剛華
在數學教學中,把教材中的知識最大限度地問題化,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設疑置問,創造一個充滿未知的問題情境,去調節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去啟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再經引導、啟發,讓學生自求得之,去獲取知識,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初中數學;提問;策略
問題教學亦稱之為“探索教學法”、“發現教學法”,它的思想源遠流長,在杜威那兒也可以找到根據。它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倡導和命名的,為當今國內外一種比較流行的教學法。它的特點是以解決問題為中心,注重學生的獨立活動,著眼于創造性思維、意志力和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研究它的實施程序與應用,具有深刻的理論意義和很強的現實意義。筆者根據多年的初中數學教學實踐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初步探討:
教師精心設計難度適當而又有助于學生形成認識沖突的問題,讓學生產生一種認識上的困惑,以形成積極的探究動機,創設最佳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經歷“害怕數學——厭惡數學——喜歡數學——愛學數學”,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創設情境可通過動手操作,如在《展開與折疊》中,讓每位學生準備一個長方體的盒子,沿一些棱剪開,展開成一個平面圖形,并把展開的圖形畫在紙上,同學之間相互比較展開圖的不同,進而體會一些立體圖形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展開成平面圖形,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動畫演示,如在《圖形的變化》中,把“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以動畫的形式在多媒體上演示,學生能有直觀、深刻的體會,另外把平移、旋轉、翻折的變化過程也做成動畫的形式演示給學生看。同時還有其他一些方法,如做數學游戲、講數學故事、聯系實際生活等。可以是教師在課前設計的,在上課開始的時候作為創設情境,積累經驗和提出問題之用,如許多教師常常用實際問題或設置懸念導入新課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為研究需要而臨時產生的嘗試性的研究活動,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觀點或方案等。顯然,教師要創設好問題情境,必須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要從知識的形成過程出發,要貼近學生生活,要帶有激勵性和挑戰性。只有這樣,才能引發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使學生的認知過程和情感過程統一起來。
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多層次、多角度地設計問題,啟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眼、耳、手、腦等接收系統都處于積極狀態,形成全方位的交叉感知,充分發揮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有效地接收、加工和貯存信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要急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問題來尋找答案,而應該要求學生針對問題靜心讀書,有充裕的時間來感知文本,獲取信息,然后讓學生在回想知識,自學新知識的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知識網絡,以架設問題與目標之間聯系的橋梁。我們的實踐證明:讓學生忙于尋找老師所提問題答案的教法,會養成學生浮躁的讀書心態,而只有在學生比較充分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質疑問難的教法才是科學合理的且富有實效的。
數學教師的教學行為要在學生自學過程中產生了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的基礎上展開,教師以“問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點撥和啟發,促使學生自主解決原有問題,并不斷產生新的問題。因此,問題教學的模式是雙向的,這個“雙向”就是指學生帶著問題走向老師,而教師也主要用相關的“問題”(而不是直接的結果)來激發、誘導學生。學生的問題源于其自學中產生的困惑,而教師的發問則是為了幫助學生自主地解決困惑。基于此,在問題教學中,師生應采用互動的方式,使問題情境的命題與自己的認識結構聯系起來,以激活有關的背景觀念和先前所獲得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共同來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教師經過設計給出的問題,既考慮符合學生實際,又要著眼于達到教學目標,還要有一定的討論余地。這樣力使學生水平能適應,思考有興趣,討論有話說,研究有結果,見解有創意。
問題教學過程需要學生全方位地參與,不少環節還得經過同學、教師的答辯和認可,因此對課堂教學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解疑答難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等都要做出適當的評價。也就是說,既要評價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還要評價學生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力求做到評價形式多元化,評價內容全面化。同時教師也應關注學生能否在學習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否自己去搜集信息,整理資料,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能否經過分析、概括得出新結論等,從而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提高。
在問題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不可能解決學生自學過程中產生的所有問題,也沒有必要這樣做。在完成必需的教學任務的前提條件下,教師有意識地安排若干問題讓學生帶到課外,帶出課堂,通過查找資料(包括上網)、親自實踐、調查訪問等途徑進行深度鉆研,自行解決。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應起指導作用,引導學生將新知識納入認識結構中,然后把它用于同類問題的新問題中,反饋矯正,從而使教學重點更加突出,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老師給予提問的學生充分肯定,并布置學生在課后運用所學的知識以及積極的思維來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同學們的參與,使學生獲得了滿意的答案。這樣學生既鞏固了舊知識,又獲得了新知識,同時又讓學生學到了尊重知識、嚴謹治學的科學態度。
我認為我們設想和實驗的問題教學模式,是建構主義認識論在教學中的體現,是教學本質認識深化的必然產物,完全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將繼續實踐和研究,大膽創新,力臻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