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寶應縣實驗小學 苗培林
關注探究過程 提升教學質量
江蘇省寶應縣實驗小學 苗培林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探究的過程,把握好探究的時機,創造出探究的氛圍,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想、推理、驗證等形式來拓展探究空間,提升思維能力。探究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也讓課堂教學質量在學生的探究中取得長足發展。
小學數學;探究學習;教學質量
數學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過程,在探究中學生經歷了知識形成與發展的過程,感悟了其中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收獲了數學的結果。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探究的過程,把握好探究的時機,創造出探究的氛圍,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想、推理、驗證等形式來拓展探究空間,提升思維能力。探究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也讓課堂教學質量在學生的探究中取得長足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探究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形式,但并不是所有問題都需要探究,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好探究的時機,避免一些無效的“偽探究”。探究時機的把握需在學生有疑惑之時,只有學生有了探究的欲望,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對于小學生探究的要求不能太高,要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探究方向,這樣才能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從而提高探究的有效性。
如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多邊形的內角和”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內角和,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是否所有四邊形的內角和都是360°?這就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讓學生樂于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學生猜想所有的四邊形的內角和都是360°,并進行驗證。有的學生通過作一條對角線將四邊形分成兩個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內角和驗證出結果,也有的學生在四邊形的一邊上取點,再與其他頂點連接,還有的學生在四邊形內部或外部取點,但都用到了將四邊形轉化為三角形的方法,在計算時需要將多余的角減去。這樣探究的收獲可以直接應用于下面探究五邊形、六邊形等的內角和中,也就可以在探究的基礎上總結得出多邊形的內角和為(n-2)×180°。
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出探究的氛圍,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與看法,展示出自己的思路與觀點,這樣學生才會有探究的成就感。營造探究的氛圍需要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中經歷數學活動的過程,從而感受數學學習帶來的樂趣。同時,數學的探究之旅不是一帆風順的,當學生茫然不知所措時,教師要及時進行點撥與指導,從而保證學生沿正確的探究之路前行。
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找規律”時,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準備好1~10的數表一張、可以圈出兩個數、三個數……的帶邊框透明塑料片。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好探究任務,讓學生用動手操作、有序列舉的方法將得出的結果展示出來,并總結得出規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移動能框出兩個數的塑料片,使每次框出的兩個數的和各不相同,則一共可以得出多少個不同的和?方框從哪里開始?依次向哪個方向平移?一共平移了幾次?然后再移動塑料片每次框出三個數、四個數……學生探究的過程不僅僅是動手操作,更多的是在操作過程中的思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要橫加干涉,要充分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來完成,這樣才能使學生有所收獲。在總結時,有的同學找不出方向,教師可以提出需探究的問題,如平移的次數與每次框出幾個數的關系,得到不同和的個數與平移次數的關系。這樣的探究讓課堂充滿樂趣,也培養了學生發現和概括規律的能力。
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在對知識進行探究時,不同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方法,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對同一問題的解決方法也將會越來越多,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不斷拓展探究的領域,使探究不再局限于小的范圍內,而是要放到大的環境中,與其他知識聯系起來,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正比例的意義”時,對于變量方面的內容,學生剛剛接觸到會有一些不適應,因此要讓學生多探究與思考,從而把握好變量之間的關系,為以后學習函數奠定基礎。以學生們都熟悉的路程、速度、時間的關系為例,教師可以列表給出勻速狀態下汽車行駛的時間與路程的統計表,讓學生探究它們比值的關系,學生通過計算可以得出比值(也就是速度)都等于90,由此也就可以得出路程÷時間=90(一定),知道時間與路程成正比例。對于關系式的表示,還有的同學寫成90×時間=路程或路程÷90=時間,不同的方法表示的意義相同,這就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多樣化。同時,還有的同學在坐標系中畫出了圖象,可以看出速度一定時,路程隨時間的增大而增大,這樣也就從“形”上直觀表示出了變量之間的關系,豐富了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
總之,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掌握,而知識理解和掌握的前提是學生親自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營造出和諧的探究氛圍,留出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敏捷,探究更廣泛,效果更明顯,從而在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的同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胡三塘.課前探究過程的設計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2005(06).
[2]陶桂芳.關于《科學》教學[J].學周刊,2011(20).
[3]費嶺峰,胡娟.數學學習應突現探究過程的科學性[J].教學與管理,2008(08).
[4]李文忠.讓小學生的探究活動更具科學性[J].教學與管理,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