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響水縣第二實驗小學 田益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注重對知識的傳達、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套用公式、記憶解題技巧等方式追求考分,在考試方式、評價過程中強調以工具性價值為主,導致重點考核學生的認知目標,而忽視了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建立多元的評價體系、多樣的評價方式,要達到以評促學、以評促思的效果,幫助學生樹立自信,重新認識自我。
傳統教學中,教師多根據考試成績,采用選擇性評價區分學生的優劣,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的方式是多樣的,除期中期末考試等總結性評價外,教師還需采用形成性評價的方式,關注學生的日常表現、合作過程以及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情感、策略。評價要具有及時性,能根據學生表現出的具體情況,對正確之處予以肯定,對不當之處提出一些修改意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思維、態度等發展性的變化予以評價,使評價更科學、更全面、更多樣,能恰如其分地考評學生。
考卷題型傳統,多是封閉式問題,雖有看圖答題等開放式題目,但仍未能逾越傳統試卷的框架,在內容的編排上也側重于對知識技能的考查。其實,知識技能固然重要,但學生對學習數學擁有的熱情、能積極融入數學學習的態度、能克服困難的決心也顯得尤為重要,如果僅憑一張考卷來評價學生,未免顯得不夠全面。試卷的編寫沒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甚至還對學生形成了潛在的誤導,教師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做數學題就是解決一個生活常見問題的過程,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數學的責任感,從而會更加主動地投身于問題的解答之中。考試內容傳統化,缺少新鮮感,易讓學生產生固化的思維,教師要對試題進行創新,要既能考查學生的知識技能,又能讓他們對試題產生興趣。考試的形式單調,以綜合筆試和計算為主,不能客觀反映學生的真實情況。
一是教師的學期鑒定空走程序,在學期末由教師一次性補齊,不當的評語對學生的學習不能起到促進作用。教師在評價時除對學習表現、性格特征進行評價外,還要對數學思維、情感態度進行評價。二是小紅花評價效果不顯著。小紅花對表現好的學生形成了直觀的刺激,但沒有得到小紅花的學生似乎就是不好的學生,教師強化積極行為,對消極行為進行適當批評或不給小紅花,會促進不良行為的消退。三是學生“成長袋”未能真正實施。學生成長記錄袋能再現學生的發展過程,可以記錄他們的學習情況、學習成果,能將學生的正面展現給他人,幫助他們樹立自信,但在使用成長袋的過程中,材料的搜集全由教師說了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教師口頭評價語言單一,只以“你真棒”等泛泛的表揚對學生進行肯定,受表揚的學生甚至不知道受到表揚的是哪一點。教師肢體式評價運用不足,少用點頭、肯定的眼神與學生交流,讓他們從內心感受到教師的親切。
(1)增強難度區分。在小學數學試題編制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按難易程度分成三個不同類型的試卷,一類是針對基礎好、對數學學習有濃厚興趣的學生;二類是通過自身的努力能保持優秀,但數學思維還有待開發的學生;三類是暫時落后于同齡人的學生。教師在總結性評價時,要根據學生的意愿,讓他們自己選擇相應的試卷,讓每一位同學都能通過努力考到相對優秀的分數,這樣可以幫助他們建立數學信心,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2)變化試題命題。教師要讓“古董題”盡快走下歷史舞臺,如雞兔同籠容易讓學生的思維固化,教師要結合生活中的現象編制題目,要將數學知識融于生活實際之中,讓學生學會動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可以緊跟時代脈搏,創新出緊跟時代發展的題目,如商場的打折促銷,讓他們在幫助父母解決實際問題中,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3)改良試題內容。教師要增加一些應用類題目,在試題中加入動手操作的題目,有助于培養數學應用意識。教師要根據學習內容,選擇學生熟知的場景編制試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的數學應用意識。
教師要針對期末鑒定空走程序的狀況,引入學生這一評價主體,鼓勵他們每學期寫一本周記,記錄一段時間對新知的認識、作業完成的情況,可以在日記中反映出自己的思維過程,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教師要設置日常評價的獎懲形式,以“+”來鼓勵學生,用“-”對表現差的學生予以懲戒,并告訴他做的不恰當之處。加號與減號可以互抵,這樣可以激發學生“掙”加號獎勵的動力。教師要設置專用的評價表格,包括對學生理解與掌握知識點的情況,解答步驟的清楚程度,在應用實踐中的任務完成情況以及參與的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要豐富口頭評價方式,要富于變化,要具體到細節之處,不能過于籠統。如出示一題多解題,要針對學生的多角度思考給予表揚,指出他具有發散思維能力,能從多角度看待問題。教師要多用肢體語言與學生溝通,可以用手表示一個符號向學生傳遞信息,要增加師生之間的接觸,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受親切,能消除緊張感。教師要適當增加物質評價,要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對第一學段的小學生,可用糖果、卡通圖片等獎勵他們的可取之處。教師在學生感興趣之處建立正面刺激,能讓他們持久地表現,直至形成良好的習慣。
總之,在小學多元化評價過程中,教師要改變過于關注成績而忽視學生學習過程、情感發展的狀況,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發展過程,關注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關注他們的個性形成,從而營造勤學、樂學的學習氛圍。
[1]劉敏.小學數學學習多元化評價體系的構建[J].教學實踐,2013.
[2]呂宏英.淺談新課標理念下小學數學考試改革[J].新課程學習,2010.
[3]倪玲羚.小學數學學習多元化評價方法的思考與探索[J].教師,2014.
[4]周玲萍.小學數學多元化評價方式體系實例研究[J].新課程,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