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曉琳
有一校正在舉行秋季運動會。開幕式規模宏大,學生比賽也很激烈,雖然中途有幾個學生因為嬉鬧出現一些皮肉傷,但這無礙于閉幕式上校長總結時對成績的一一羅列。歷時兩天的運動會獲得圓滿成功,于是乎,轟轟烈烈的體育運動和“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一起被載入進史冊,學生們依舊過著“題海”生活,近視眼和駝背弓仍舊成為校園的風景,似乎只有這樣的方式才能提醒人們——這是一所學校,看,學生們學習在多么用功!而關于健康,關于素質,關于全面發展這類理念性的東西,人們都已自覺地避開,識趣地不想提及。只是作為尚存一些良知的教育工作者,心中頗不能平靜,教育難道就該是這副模樣嗎?這樣做難道能培養出健康和諧發展的學生嗎?其實無須回答而答案自明。教育在這里其實發生了畸變。
教育其實又何嘗僅僅是德育活動,體育競賽?展眼開去,課堂上教師的訓斥、簡單罰抄、題海戰術、灌輸說教等等,諸如其類,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將教育簡單化,教條化,教育原本是鮮活生動,充滿愛意和藝術性的,然而經過某些教育工作者們的“加工”之后,就都成了壓縮餅干式的快餐,讓人難以下咽。
其實,校里的哪一項活動不是一個系統而豐富的教育鏈呢?一個詞語如“身臨其境”的教學,有的人只當做詞語而教,于是便只好抄寫,聽寫和罰寫;有的人會告訴學生們,“身臨其境”可以怎么理解,可以用在哪里,還可以怎么使用,關于這個詞語的信息就會形成一個鏈條,一個知識模塊,深深地植根于學生的心里。這樣的教育看似費了功夫,進度不快,然卻十分牢固,比起浮光掠影地所謂“高效教學”,不知深入多少倍。
學校里的很多學習生活都是一個豐富多元的教育場,里面有著無窮的精彩的教育元素和教育契機。有心的教育者能精心設計,將它們串接起來,形成一個系統;將很多的教育活動疊放起來,形成梯次,從而構成立體的模型;將很多零散的無序的教育細節組合疊放一起,形成生動形象的教育生活;將這些活動注入思想和情感,使其具有了生命活力,這樣的教育活動也便具有了生命,具有了能動的活力,鮮活地進入學生們的思想心田,這樣的教育才會深刻牢固,化入學生的心靈深處。這樣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可見,教育是否有效,常常不在學生那里,而多在于教師這里。教育者是否用心,將起著決定性的因素。一名教師只要是真誠地關心愛護學生,真心對待學生,真心想促進學生發展,他自然會摒棄急功近利之心,精心設計教育活動,讓學生如沐春風如飲甘霖,教育必能化作醇美的乳汁,給學生永久的滋養,源源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