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實驗初中 韓 瑩
變式教學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途徑
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實驗初中 韓 瑩
初中數學知識點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復雜性。通過將變式教學法應用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讓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順利進行,幫助學生深入掌握初中數學知識點的邏輯性,積極建立起各個數學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促使學生從多角度思考數學問題,從而有效提升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本文具體分析變式教學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為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創造良好的條件。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變式教學
所謂變式訓練就是對相關數學命題合理地進行轉化。通過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變式教學,能夠讓學生在靈活變化的教學環境中把握初中數學知識點的本質,有效提升初中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從而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
初中數學概念知識是對各個數學知識點的總結和歸納,學生學習數學概念知識是對數學知識點的初步了解,學生如果能夠深入理解數學概念知識點,對初中學生后續學習數學知識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初中數學的概念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引導學生深入發現,不斷總結和創新,逐步形成系統完善的數學知識體系。例如,在初中數學的分式講解過程中,如果分式的分母為零,則分式不具備意義。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點的時候都無法深入理解分母為零時分式沒有意義的概念,所以老師可以讓學生靈活地將分式轉變為除法,便能夠讓學生非常清晰地發現零作為除數本來就不具備任何的意義。這樣通過將變式教學法應用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利于初中學生更加深入地掌握這個知識點,為打造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初中數學知識點的學習過程中,定理和公式是數學解題的重要依據,對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只有初中學生在日常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掌握了定理和公式后,才能夠將自己理解的知識點靈活地應用到數學習題解答過程中。因定理和公式的概念內容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所以為了讓學生正確理解各個定理和公式概念知識點,僅靠老師進行講解是不夠的,還需要學生進行變式訓練,在知識點的實際應用過程中掌握數學題目的變化,正確理解數學的定理和公式的概念關系。因此,老師需要充分利用變式訓練來指導學生掌握,清晰地將各個數學定理、公式和概念之間的實際關系呈現出來,了解其各自成立的條件,從而有效增強初中學生的數學辨析能力。
例如,在初中數學的垂徑定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若圓的直徑平分不是此直徑的弦,那么這條直徑垂直于這條弦,并平分這條弦所對的弧。如果學生的平面想象能力較差,在學習這條定理的過程中便很難理解。因此,老師可指導學生抓住定理的重點內容,如“直徑”和“平分”等詞語,反復變化定理內容,并讓學生自己進行判定,這樣學生便能夠發現各個數學知識點的運用方法。
所謂習題的多層次變式設計就是將原題目中的條件或者是結論交換位置,但是所涉及的數學知識點不能夠脫離原來數學題目的范圍。通過多次進行數學習題的變化設計,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性,有效調動初中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點的興趣。例如,在講解分式的意義時,若一個分式的值為零,則說明這個分式的分子為零且分母不為零。因此,則可得到答案 =-3。教師可將這個分式進行如下變形。變式1:變式2:
因此,通過將習題進行多層次變式教學,不但能夠加深學生對數學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認識,而且還能幫助學生深入探究數學的概念內涵,延伸數學知識內容,從而有效提升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通常都是由一個例題引出一個公式或者是定理。但是,學生在聽老師講解這些例題的時候,常常會感覺到模棱兩可,并不知道老師為什么利用這個例題來引出這個公式或者是定理,也不明白這個例題各個條件之間的關系。通過將變式教學法應用到數學例題講解過程中,則可以將例題中的數學相關信息用等式或者是數學符號羅列出來,并將對應的公式寫出來,再推導出正確的通用公式。
例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的內容時,老師通過采用變式教學法,設計下列題目:一個市內的中學舉辦排球大賽,按照勝一場可以得2分,平一場得1分,負一場得0分的原則計算總分。當時該市的第四中學排球隊總共參加了8場比賽,均保持不敗的記錄,總共得分13分,問其中勝了幾場?解答:,解得:
總之,通過將變式教學法合理應用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讓數學的奧秘從不同的角度體現出來,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拓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增強初中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1]黃智英,李世杰.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初中數學變式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數學教與學,2009(3):58-63.
[2]陳茂葉.從“兩點之間,線段最短”走進中考——初中數學變式教學的運用[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3):393-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