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柳泉鎮中心中學 唐小娟
緊扣問題核心,培養中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柳泉鎮中心中學 唐小娟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問題是學生探究學習的誘因。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引領學生緊扣數學問題的核心,開展科學的探究學習活動,這樣才能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本文圍繞如何緊扣問題核心開展探究教學進行闡述,旨在提高教學效果。
初中數學;問題;探究;教學
著名數學家哈根說過,數學是問題的心臟。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問題引發教學活動,并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開展課堂教學。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一線教師應該抓住問題的核心引導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就問題進行剖析,引導學生深刻地理解問題的關鍵所在,進行一系列的教學活動。
新課程標準提出了相應的教學要求,目前很多學校也開始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重視問題教學的價值,逐漸引入導學,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但是另一方面,教師卻忽視了學生課前的自主探究準備。即使教師對于整個備課過程都設計得很有條理,重視問題探究的過程,但是由于學生課前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在課堂中可能還是會跟不上教師的節奏和步伐,沒有形成自己個性的認識,不能充分理解知識點。因此,教師要鼓勵和督促學生進行課前的自主學習任務。設置課前導學任務要注意以本課的基本教學目標為基礎,重在了解數學名詞的基本概念和定理。例如,學習和數軸相關的知識點時,應該在課前認識什么是數軸、原點的概念、正反方向如何判定、單位長度如何定義等等,學生要做到心中有數,了然于胸。又例如,在課前預習“二元一次方程”的時候,學生需要提前認識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基本的數學表達形式等基礎內容。課前導學任務能夠幫助學生在上課之前梳理最基本的知識點,有助于課堂問題探究活動的展開。因此,課前教師要做好問題導學的設計工作,這樣才能真正引導學生開展探究。
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教師的教學行為具有強化作用,并且讓教學的核心問題變得更加直接,易被學生接受。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緊密結合教材呈現教學內容,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設計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開展科學的探究活動。我們知道,每個學生的學習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就需要在教學中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進行引導,這樣才能保證全體學生取得共同進步。例如,在教學“數據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時,就設計了一個調查問卷讓學生進行探究活動。學生通過分組討論各自家庭成員的擅長之處和不擅長的事情,然后制作成一個調查表的形式,最后展示在投影儀上。這樣,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對比、整理,最后得出正確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收獲。教學實踐證明,問題導學能抓住問題的核心,讓學生展開探究活動,不僅如此,在這樣的探究活動中還培養了學生的數據搜集與整理的能力。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比較高的科目,其中包含很多抽象的數學概念,光靠教材上的定義和教師的講解,很多學生并不能真正理解,這樣會導致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遇到障礙。因此,設置一定的情景教學可以巧妙地解決這個問題。情景教學可以把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形象生動的場景教學,學生可以獲得最直觀和最直接的感受。數學是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它的前后知識都緊密相連,不可分割。因此,在講解新概念的時候,可以借助學過的知識來輔助課堂的開展。例如,在學習有關負數的知識點時,通過之前學過的加減法運算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負數的來源和基本概念,學生在理解上會容易得多。通過創設不同的問題情景來教學,是現在很多學校都會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課堂反饋可以看出,這是學生們所喜歡和接受的一種教學模式,值得推廣和提倡。然而,由于很多教師經驗不足,在實施過程中容易出現很多問題,因此,教師在設置情景的過程中要注意分析教材內容,緊扣教材中心內容,同時還要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身心發展階段。
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中學生善于在具體的情境中習得知識,情境愈加清晰就越有利于學生接受感興趣的知識。我們知道,數學知識來源于我們的生活中,例如汽車、飛機與火車需要對號入座,這與函數中對應的原理是一樣的;彩票的中獎率與我們學習的可能性是一樣的原理。這些情景都來源于生活,是學生們所熟悉的場景,可以增加學生的真實感和趣味感。例如,在學習“抽樣調查”的時候,教師要求學生課前去調查某超市中某商品的銷售量并制作成學過的圖表形式,課堂上大家展開積極討論。根據學生們制作的圖表來估計下一個月超市的進貨量,直截了當,且具有說服力,同時還鍛煉了學生整理和收集數據的能力。又例如,在講解“有理數加法運算律”的時候,為了讓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出(a+b)+c=a+(b+c),教師可以讓三名同學到講臺上進行展示:先站兩個人再加一個人,和先去一個人再加兩個人,都是一樣的結果。通過這樣的教學,既讓學生直觀體驗到有理數加法的運算定理,還有效激發了學生探究數學問題的動力。
總而言之,設置問題教學符合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與中學生們的學習能力相匹配,是值得推廣的教學模式。通過問題可以激發學生思考數學問題,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設置的問題要緊緊和教材相連,緊扣生活實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1]王丹.初中數學課堂提問方式的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4).
[2]徐艷.指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的策略[J].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5(05).
[3]彭岐章.淺談在初中數學問題教學活動中的運用[J].教師,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