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縣正紅鎮昧洋小學 李文龍
提問:讓數學課堂成為培育思維的樂園
江蘇省濱海縣正紅鎮昧洋小學 李文龍
有效的提問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構建知識的聯系,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本文主要從優化提問內容、完善提問技巧、保證候答時間等方面闡述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
長期以來,教師忽視了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不能調動學生思考、回答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逃避問題的態度,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提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進行有意義的數學學習。教師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設置問題并置于情境之中,通過提問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教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滲透著教學意圖,因而在課前預設時要精心準備問題,要以問促進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教師不能隨意而問,不能讓問流于形式,要以問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問題的設計要從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能和熟知的生活環境出發,在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處設問,在知識易于混淆處、易錯處設問,在無疑處設問,在容易引起學生想象的地方設問,在看似矛盾處設問,在新舊知識銜接處設問,才能引發學生的思考。如在《確定位置》一課的教學中,教者針對數對中兩個容易混淆的知識進行提問:“(3,2)和(2,3)所表示的位置相同嗎?(4,4)中的兩個‘4’所表示的含義相同嗎?”教師的提問要有層次性,要難易適中,不能提出過于簡單或過難的問題,要與重點問題相結合,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層次的人都能獲得一定的發展。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生水平,從生活中挖掘素材,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以提問來促進知識的學習。又如在《負數的初步認識》一課的學習中,教者出示主題圖并提出問題:“你從圖上獲得了哪些信息?新疆吐魯番是我國海拔高度最低的地方,從圖上你能看出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嗎?從圖上你還能看出什么?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表示海拔高度嗎?”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豐富提問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是激趣式提問。教師的提問缺乏趣味性,學生的積極性也不會太高。教師要有意識地設置問題情境,讓問題情趣化,引發學生的注意,讓他們帶著濃厚的興趣主動思考,探求新知。如在《千克和克》一課的教學中,教者播放老師和學生壓蹺蹺板的視頻,畫面中學生被挑得高高的,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教師要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化驗,帶領學生走進生活,感受物體的輕和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產生探求物體重量的欲望。二是遷移式提問。小學數學知識系統性強,知識之間有著許多共同的要素,教師要利用結構與內容上的相通之處,巧妙地設置以舊引新的問題,讓學生借助于已掌握的知識去思考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將之遷移到新知識中。學生在教師提問的指引下,嘗試利用舊知識、舊方法去探索新知識、解決新問題。三是懸念猜想式提問。猜想能力的培養,能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師提問后,要留有懸念,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讓他們猜想、驗證,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教師要把握提問時機,要在學生心里想懂卻不懂、口中想說卻說不出口時提問,才能收到良好的提問效果。一是在學生思維停滯時發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會提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學生一時難以理解,此時教師不宜直接講解答案,而應提出具有啟發性、誘導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在無疑處發問。學生只有對所學內容有疑,才能驅使自己主動探究。教師不僅要為學生解惑,還要善于激疑,以提問使學生在無疑處生疑,并最終引導他們主動解決問題。三是學生私下討論時發問。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如果學生在底下有討論的聲音,表明他們對問題產生了思考,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疑問表達出來,也可以相機引導,再拋出一些問題,解決學生的疑惑。四是在課堂氣氛沉悶時發問。當課堂氣氛沉悶時,教師要以具有新意、有思考性的問題投石興波,引學生展開討論,將課堂教學推向高潮。五是在結課時發問。學生的心理往往會放下緊張的“弦”,如果此時教師提出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會讓學生的思維及時回到課堂上來。
教師以提問促進學生的主動思考,但如果學生能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說明他們已經開啟思維,能主動探求知識。因而課堂上的問不能僅局限于教師的問,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要讓他們敢于提問,要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他們敢想敢問,提出自己的見解,即使他們的問題可能是幼稚的。教師要耐心傾聽學生的表達,引導他們嘗試換一個角度思考,讓他們大膽提出問題。教師還要教會學生如何提問,在疑難處多問幾個“為什么”、“怎么做”,從而逐漸養成善問善思的好習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建立問題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產生探究的興趣。如在《秒的認識》一課的學習中,教者播放劉翔在雅典奧運會110米跨欄奪冠的視頻,提出問題:“劉翔奪冠用了多長時間?”從這個情境中引入“秒”的概念。教師要以“一題多解”的問題倡導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以探究型問題引導學生在聯想、比較、推理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尋找數學規律,解決數學問題。
教師提出問題后,不能馬上指定學生回答,而要留有讓學生回憶、聯想的時間,讓他們經過自己的思考、計算、推測才能回答出來。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也會不斷調整思路,如果回答得不夠順暢,教師要耐心聽答,不隨意打斷。如果學生答非所問,教師也不能表現出不耐煩或一味斥責學生。當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不能急于拋出正確答案,要給時間讓他們修正。
總之,在小學數學提問中,教師要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通過不斷優化提問內容、完善發問技巧、保證待答時間等提高提問的有效性,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1]于蘇飛.小學數學課堂提問設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16).
[2]魯翠仙.數學教師課堂提問的方法與技巧[J].臨滄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2).
[3]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4]葉建云.可以這樣教數學:16個小學數學名師的教學智慧[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