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實驗學校 陳蘇秦
從小學生質疑能力談核心素養的培養
江蘇省泰州實驗學校 陳蘇秦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基本技能以及良好的數學思想和閱讀習慣,從而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核心素養的培養就是要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從而獲取知識,培養技能,在參與整個教學過程的探究活動中,讓他們獲得體驗,享受探究的快樂。質疑能力的培養是數學核心素養之一,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也是學生參與學習并調動其積極性的重要舉措,更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關鍵所在。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造成了學生對教師的過度崇拜,他們對困惑既渴望質疑但又害怕出錯,思維活動局限在老師預先設計好的圈圈里,害怕會因為質疑而導致老師的責怪。因此學生常常習慣于被動地、無條件地接受知識,更不用說向同學質疑或是向教師質疑了。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們經常聽老師們埋怨:現在的學生太懶了,想問的為數不多,會問的就更少了。課堂上敢于質疑,善于提問,是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一種體現,我們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激發學生想問的熱情。我們應該充分創設有效的情境,鋪設質疑的路徑,讓質疑成為學生自我探究的一種常態。
例如在學習轉化分數單位“1”時,我說:“今天課堂上表現突出的同學,將有資格擔任合作小組的小老師。”緊接著,我出示了這樣一道題:“我們班共有學生51人,男生人數的等于女生人數的這個班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課堂上鴉雀無聲,這是我所預料到的,我進行了引導:同學們通常是以男生或女生為單位“1”來進行計算的,根據這個思路,想想看,誰是單位“1”最合適?假如以男生為單位“1”,那么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幾分之幾呢?話音剛落,同學們紛紛討論起來。有位同學大膽舉手:老師,我認為男生為單位“1”時,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這樣這個復雜的問題就簡單化了。我及時表揚了這位同學,這一表揚,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舉手的同學多了起來,有以女生人數為單位“1”的,有把男女生人數轉化為8∶9的??傊?,在我的引導和點撥下,學生很快列出了正確的算式,并得出了結論。 學生在困惑中經過引導獲得了新知,找到了答案。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抓住契機,相機引導,根據具體情況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學生就樂于將自己的疑惑提出來,學生的思維閘門由此打開。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我們知道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發揮他們的主動性,有利于緩和他們的緊張心理。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心情舒暢,思維處于最佳狀態,他們樂于探究,能考慮到問題的各個層面。因此,師生間要構建和諧的伙伴關系,在課堂上,我們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們更應該傾注以愛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師的厚愛和關注,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縮短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角色距離,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師生關系。
當然,我們也不能強求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允許他們在質疑中出錯,也許,錯誤會成為解決問題最好的資源。例如教學小數應用題時,我出示了這樣一題:“張欣、李可、趙靜三個同學進行百米賽跑,張欣跑了9.4秒,李可跑了12.3秒,趙靜跑了14.2秒,請問誰跑得最快?”學生見了這題,當即向我提出:“趙靜跑得最快。”還有的學生提出:“張欣跑得最快。”這時,我問學生:“怎樣去衡量他們跑得快還是慢?”學生回答:“看跑的時間?!蔽易寣W生進行討論交流:“是數值大快呢?還是數值小快呢?”學生經過討論,很快得出了結論,那位認為數值大快的同學很快認識了自己的錯誤。這時候,老師并沒有批評他,正是這位同學的提問,讓更多的同學對小數大小的比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當學生體驗到一次成功的樂趣后,他的信心就會倍增,探究的熱情就會高漲。相反,如果老師嚴厲地批評了那位學生,那么這節課以后,他也許會畏懼錯誤、不敢質疑,甚至會自暴自棄。
小學數學教學就是要通過師生互動,讓他們主動質疑。教學中,當學生的思維停止或處于消極狀態時,我們教師要巧妙地進行引導,啟動學生思維的內驅力。例如教學認識軸對稱圖形時,許多學生看到正方形、長方形以及圓時,都很快認識到了它們對折后能完全重合。這時我向學生提問:一般的平行四邊形也是軸對稱圖形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躍躍欲試,我把事先準備好的圖形分發給大家,讓他們畫出平行四邊形的對稱軸。很快,學生找到了許多條“軸”,這說明他們對軸對稱圖形并沒有完全理解。我抓住契機適時點撥:請大家沿著你畫的那條“軸”折一折,看看你發現了什么?通過操作,學生恍然大悟,原來一個普通的平行四邊形,無論沿著哪條線折,兩邊都不能完全重合,也就談不上軸對稱。剛下完結論,一個學生拿著菱形跑到了講臺前,當他展開這個“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的時候,教室里一片掌聲?!皩?,這就是個個案,被你們發現了,很了不起!”思維的激活,讓學生瞬間享受到了探究的快樂。
我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好的老師不僅是培養學生學會,而是要讓學生自己會學,那才算是一個名師。我們要讓學生想問、敢問、好問,但更應該讓他們會問。要使學生認識到不會問就不會學習,會問才是具備質疑能力的重要標志。因此,教師應注意質疑的言傳身教。要教會學生在學習過程的困惑處、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處進行思考;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算理的推導過程中、解題思路的分析過程中、動手操作的實踐中進行探究。與此同時,我們應該鼓勵學生有創意的思維,說錯了重說;說不完整的,自己或同學補充;沒有想好的,想好了再說;認為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舉手提問;有不同意見的可以當堂進行爭論,自由發表意見,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口語交際氛圍,使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我們教師在關鍵時刻要扶學生一把,送他們一程,應該采取低起點、嚴要求、勤訓練、上臺階的策略,循循善誘,不厭其煩,使學生一步一步地上路,學會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疑惑,提問一些有思維價值的問題,還要讓學生明確質疑問難必須勤學善思,有創見;認真觀察,善比較。
綜上所述,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想問、敢問、好問、會問,使學生由被動質疑逐步轉向主動質疑,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從而調動其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等核心素養得到長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