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將樂縣第四中學 鄭 勝
參與意識在數學課中的運用
福建省將樂縣第四中學 鄭 勝
隨著中小學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凸顯學生自主學習,活躍學生思維,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課堂模式,才是符合新課程標準的??v觀好的教學模式,都是調動了學生參與的學習模式,所以我們的數學課堂要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
一篇數學教學論文認為,學數學最好的方法是做數學,是學習者通過參與數學活動親身感悟出來的心得體會。成長不能代替,發展需要親歷。課堂是學生學習與成長的主陣地。課堂上,我們教師就是要調動學生,利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做數學”。
教師要樹立新的課堂觀,在備課、上課各環節中,多設計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課堂活動。讓課堂充滿活力,把學生作為一種鮮活的力量,將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帶進課堂。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成績的不均衡,讓他們在數學課堂上提升數學知識,進行學法的交流和思維的碰撞,使學習的活力得到有效的發揮與展示。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們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創造讓他們親身經歷的過程,以學生的主動參與為前提,自主學習為途徑,合作討論為形式,培養能力為重點,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實踐交流,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數學課堂上,我們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我們的數學學習活動中來。
我們教師設計的課堂應該遵循課堂時間以學生為主、問題探究以學生為主、解題實踐以學生為主、總結提煉以學生為主的原則,讓數學課堂真正成為師生的互動地帶。
教師要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創設巧妙的學習環境,用合理的方法步驟進行教學。數學老師的教學語言應該簡潔準確、風趣生動。課堂的提問應該迂回曲折、起伏有致,在關鍵處設疑,在不同的層級處設疑,既要突破重難點,又要照顧不同水平的學生。教師的板書應該簡潔精致、層次分明??傊處熢谠O計一節課時,就應該調動一切可能的手段,實現學生愿學、樂學、善學的良性循環。
1.上每節新課的時候,我總是提供學生自主學習教材的時間
也就是看書的時間,從哪頁看到哪頁,看到哪行為止,我都有一個具體的布置。看完了新課要講的內容,再試著做一些練習。做哪些練習,我一般有一個預習檢測的環節,看一看學生學得怎么樣了,會做哪些題目了,這就是了解學情。預習的檢測可以用一塊小黑板完成,也可以在學案上完成,還可以利用小組的形式充分交流,分工合作,讓尖子生當組長,作為小組探討的領路人。小組展示時,可讓學生上黑板講這幾個習題,教師對他們的講法進行指導,講課中要注意的細節也進行培訓。當小老師,這是一種觸及孩子們心靈深處的愉悅。
2.課堂上還可以讓學生找資料,找習題
教師和課代表通過選擇后,拿到班上交流,供班上同學們有選擇地進行練習。找題的過程和一再比較選定習題的過程,都是對知識的方方面面的熟悉洞察的過程。
3.讓學生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讓學生經歷定理的推導過程”,這也是新課程標準強調的目標之一。我們課堂應該針對一個定理或是推論推導的過程精心設計情境、環節,讓學生體驗它們的生成,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
1.設置課堂情境
課堂的導入環節,可以設置一些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強烈欲望,也可設置一些游戲情境。學生因為對新知不是特別深入了解,教師用一種魔術般的出神入化般的展示,讓學生以為老師是神人,其實都只是一個數學規律的巧妙運用。例如我在教《代數式的值》、《解方程組》、《一次函數圖象》和一些找規律的題目時,都設計了一些游戲的環節。學生還不知道怎么計算結果時,我卻用神速算出了結果,學生驚訝之余,也會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2.設置問題梯度
學會了一種解題的方法或是技巧,學生解題以為自信滿滿,這一類題都會做了的時候,我們可以提高問題的梯度,或進行一些變式的訓練,學生才會真正地發現數學真是奇妙無窮,變化萬千。多次在數學教學中運用變式訓練,可讓學生掌握知識更全面,更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數學課堂也可以讓學生入境入情,有強烈好奇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會因為解決了實際問題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有一種學有所得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正是他們增強學習數學信心的好路子。
3.我們還可以利用后墻黑板報或是小黑板
出示幾道數學題,有一定的思考價值,給那些優等生更多的思考空間,課余他們會展開更多的交流與競賽。設置障礙應該把握一個原則,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一定要知道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具體到這個學生學得怎么樣,他懂得了多少,我該選一個什么樣的練習給他,讓他跳一跳摘到桃子,他才會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若是針對一個學習小組,應該有人搬梯子,有人扶梯子,有人爬梯摘果子,有人遞工具,一起合作解決。
對于不同層級的學生,我們應該設計多個層級的問題或是作業,體現分層教學及作業的針對性,讓不同層級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學習數學是一件快樂美妙的事情。對于他們的小小進步,教師都要進行中肯的評價。學生小小的閃光點,就是他們進步的階梯。教師還應重視對他們的個別輔導,個別地對待他們的數學學習,更加深入地了解他們學習的實際情況,那么在設計教學問題時,可以把握好各層級問題的度,設計的問題才可以讓各層級的學生思考。課堂上,我們應該“全班導學,小組議學,個別輔導”相結合。在導學、議學、輔導中作好相應的評價,語言應多鼓勵,多表揚,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孩子們成功的體驗,對他們學習數學具有積極的強化效應,能促使他們產生學習數學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