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賈凌云
“3+4”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的策略探究
江蘇省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賈凌云
“3+4”是近幾年教育部對中高職銜接培養模式的探索,三年中職校的學習重在強化重點文化課的學習和專業實踐基本能力。數學課作為重點文化課程之一,在學生的發展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中職階段的數學課程面臨課時少、任務重的現狀,探討“3+4”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教學意義深遠。
“3+4”模式;數學;有效性
為滿足不斷增長的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以及經濟社會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根據國務院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和教育部2011年出臺的《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江蘇省教育廳于2012年開始了中高職銜接培養模式的探索,在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南通五市先行“3+4”中職加本科班銜接試點。
“3+4”模式并不是簡單的學歷嫁接,而是另一種分段培養的特殊形式,即前3年在中職校學習,第三學年末通過學業考核成績符合本科高校入學條件,即可升入本科高校深造,無需參加高考。此類模式并不同于以往的高職對口,而是按照中職、本科七年一體的原則,整體設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標準,由參與試點的本科高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統籌制定文化基礎、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課程銜接貫通的教學體系、課程體系,系統培養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3”主要加強文化素養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強化重點文化課的學習和學生專業實踐基本能力的培養。“4”主要強化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理論知識、實踐能力的培養。可以看出,“3+4”模式是一種新的二階段培養模式,打破了以往的職業教育體系,創新了人才培養戰略。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它大致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學生產生學習的意向和興趣;二是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知道應該學什么以及應學到什么程度;三是采取學生喜聞樂見、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學方式,使原本枯燥的教學煥發生機與活力。這與國家對基礎教育達成質量指標所提出的三維目標是一致的。知識和技能目標是學生通過學習所要達到的結果,這種目標一般有三個層次的要求:學懂、學會、能應用。過程與方法目標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如何獲取知識和技能的程序和具體做法,這種目標強調三個過程:做中學、學中做、反思。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是學生對過程或結果的體驗后的傾向和感受,它有認同、體會、內化三個層次。根據筆者所教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前三年數學的周課時分別為4課時、6課時、6課時,遠遠少于普通高中的教學課時數,而課程的內容與普通高中一致。只有通過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花費最少的精力獲得相應的數學技能。
1.巧設情境,有效導入課堂
作為課堂教學最基本的環節之一,精心的課堂導入能在較短時段內引起學生的關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活躍和輕松的課堂氛圍打好基礎,為推動整節課教學任務的順利進行做好準備。我們要結合學生的特點,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在教學一開始就創設相應的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他們求知的欲望。而實際上,有差別的導入理念和方法常常順應不一樣的教學內容,實現有差別教學內容的有效導入是我們數學教師在實踐中的關注點。有效的課堂導入,能使學習者快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2.適時提問,讓學生有效思考
課堂設問可以對學生進行提醒、引導、反思。如何把握提問的時機、提出恰當的問題,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要使提問自然、有效果就需要我們利用“最近發展區”,營造問題的氛圍。按照具體情境把握“最近發展區”,把問題定位于學習者通過努力能獲得知識的高度,使其思維得到發展。通過“變式”拓展問題的視角,引導學生轉變思考問題的角度,更加深刻地理解概念,學會利用熟悉的、簡單的問題解決陌生的、不熟悉的問題,開闊學生的眼界和思維。
3.信息手段,有效輔助課堂
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多媒體技術是現代教育技術的一種,運用這一技術制作的課件具有信息量大、動態感強等優點,特別適用有關幾何圖形和函數圖象知識的教學。在常規教學中,由于受客觀條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用常規的教學手段難以達到一定的效果,而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的課件能給學生深刻的印象,使學生獲得直觀的感知,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
4.優化練習,有效鞏固課堂
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練習。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又由于“3+4”數學課時有限,這就要求我們優化課堂練習,同時注意內容的遷移,要有利于深化理解,活躍思維。練習題的設計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同時練習的數量要少而精,實現效率最大化。
5.重現課堂,有效回顧重難點
不論做什么事,都要善始善終。課堂小結教學環節雖然用時不長,但是很關鍵,因為這個環節可以幫助學生疏理一下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明確重點,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本節課的重難點進行回顧。這個環節可以由學生來總結,互相補充,抑或由老師領路,學生回顧。這一環節必須重點突出,有的放矢,讓他們從中產生一種成就感。
總而言之,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師生所共同追求的,也是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不僅要求教師合理運用和安排各種教學手段與環節,還與評價機制、學生配合等環節有關。筆者所探究的數學課堂的有效性著重于教師教的環節,期待以自己的思考引發更多人關注、探索這一問題。
[1]周向東,蔣英杰.中職與應用型本科“3+4”分段銜接培養模式的必要性分析[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6):8-9.
[2]蔣學華.“3+4”中職——本科對口貫通分段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臨沂大學學報,2015(6):106-111.
[3]傅乃文.淺談高職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J].改革與開放,2011(06).
[4]鄭春華,何潤民.淺談高職數學課堂教學活力的提高[J].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