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技放飛夢想
——江蘇省如東縣洋口鎮古坳初級中學特色課程建設綜述
江蘇省如東縣洋口鎮古坳初級中學地處南通市如東沿海經濟開發區內,2013年被省教育廳確定為“航模科技課程建設基地”。幾年來,我校以此為契機,堅持以航模科技特色促發展,走“科研興教、特色興校”之路,學生參加省、市、縣科技類比賽獲團體獎120個、個人獎408人次。其中,2014年,我校學生葉珺哲摘得全國青少年航模總決賽冠軍。
我校的航模科技課程建設旨在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科學文化知識制作和操控科技模型,這樣,既可以幫助他們鞏固所學的物理、化學、數學等知識,增進對空氣動力學、流體學、力學、材料與結構學、電子學等學科的了解;又能較好地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航模制作與操控集體育、軍事、科技為一體,融科技創作競賽于娛樂活動之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增強他們的團隊精神,提升愛國情操和審美能力。
航模科技課程主要分成四大部分——航空航天模型、航海模型、車輛模型、建筑模型,涉及對海、陸、空各種模型的拼接、安裝、試航等方法的學習。
我校的校本課程理念先進,具有合理的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與內容體系、課程實施與評價制度。我們還建立了校本課程研修制度,力求做到課程實施規范、師資落實、時間落實、覆蓋全體學生。
在課程資源開發與實施創新方面,我校強化組織領導,發動全員參與,整體協調推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是健全組織架構。我校成立了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分管校長、年級主任擔任組員,把航模科技教育作為學校的重點工作,貫徹到每一個崗位、每一個班級。
二是落實目標責任。校長室每學期都要召開科技教育工作專題會議,對所有課題組成員提出明確的目標,如組織活動的規模、次數,組織參加省市級比賽的計劃、獲獎層次等。
三是開展豐富的活動。每年三月舉辦科技節,組織開展科幻繪畫比賽、科技知識競賽、科幻征文比賽、實驗操作競賽、科技運動會等一系列活動。
四是強化師資建設,確保航模科技教育取得扎扎實實的效果。
五是做好服務保障,包括政策激勵、經費保障等。
六是實施專檔管理。我們把學生參加科技教育的情況單獨呈現出來,使科技教育貫穿于學生成長的點滴之中。
我校的航模科技課程評價內容以目標為依據,強調評價的“過程化”與“多元化”。
1.“過程化”評價。
由于本課程涉及動手的部分較多,因此,我們注重對學生進行“過程化”評價,并為每一位學生建立了一份“學習檔案”,即“學習成長記錄袋”。這樣的學習過程檔案記錄不僅是一種持續的、自然的評價形式,而且可以鼓勵學生成為主動的學習者,意識到個人的發展,從而激發改變自我、不斷成長的內在動力。
2.“多元化”評價。
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緯度:一是評價主體多元,評價者包括教師、學生、家長;二是評價手段多元,包括自評、互評,以及每次模型制作完成后的競賽、測試等形式的評價;三是評價內容多元,涵蓋知、情、意、行四個方面,具體包括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及思維的創新性、動手能力、合作能力等。
在“科學引領、特色先行”辦學思想的指引下,近年來,我校形成了“一主多維”的科技教育特色,即以航模項目為“主體”,以機器人、書畫拓片、3D模型創意、航空、航海、車輛、電子百拼、縱橫碼等為“多維”,形成了“人人參與、班班爭先”的科技氛圍。科技輔導教師劉成才、繆佩、周九林等先后被評為國家級或省級優秀科技輔導員。校本教材《科技模型的制作與操控》獲評“南通市優秀校本課程”。2016年,我校還成功承辦了全國中小學課堂教學創新成果博覽會分會場活動。
未來,我們將以創建江蘇省初中課程建設特色學校為契機,乘浩蕩東風,揚科技之帆,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進發。
(根據“江蘇省初中課程建設特色學校”評選活動中江蘇省如東縣洋口鎮古坳初級中學參評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