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南昌市松柏小學,江西 南昌 330000)
[摘 要] 信息技術手段的介入使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但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學生并不能在固定時間內將所學知識完全掌握與內化,而且也容易遺忘。英語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與延伸,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分層設計,多元評價,以保證作業的有效性,為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保駕護航。
[關鍵詞] 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優化
信息技術手段的介入,使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力,也使得英語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更為便捷。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學生并不能在固定時間內將所學知識完全掌握與內化,而且也容易遺忘。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時間就能學好英語,顯然是不現實的。還需要教師布置作業來輔助課堂教學,實現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鞏固和應用。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有效補充,教師應認識到其重要性,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科學合理地設計與布置好英語作業,為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保駕護航。
一、小學英語作業的分類概述
新課程理念強調,英語教學應注意調動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自主學習意識,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技能,重視對學習習慣的培養。這一教育目標可以通過作業設計來實現。英語作業基本可以分為:課前預習作業、課堂練習作業、課后鞏固作業。
1.課前預習作業
完美的英語教學需要各個環節相互配合,無論是在課前、課中還是課后,各個環節的設計與實施都是相輔相成,并不是互相獨立存在的。而課前預習是各個環節中的首要環節,也是有效課堂教學實施的基礎。課前預習新課可以提前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發現問題,帶著問題上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所以,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對預習內容、要求作出明確規定,啟發學生思考、分析。并設計好預習作業,在開始新課前認真檢查,從中發現問題,找出學生共同的難點,并適度調整自己的課堂預設,利用課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作為生成性資源開始新課的導入。這樣的教學既解決了學生的疑惑,又順勢引入新課,實現課堂教學的完美開始。
2.課堂練習作業
在課堂上講授新內容后,需要及時設計一些小測驗,隨堂小練習,以檢驗教學效果和發現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加以解決。這是教師教學中常常用到的一種作業設計方式。隨堂小練有以下特征:(1)少而精;(2)及時;(3)針對性強;(4)目標明確。“少而精”即隨堂小練不在多,而在精,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隨堂小練的設計最能檢驗一個教師的業務能力。“及時”即教學中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檢查,及時檢測,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掌握,也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一個及時檢驗。“針對性強”即將課前預習中的問題轉化為作業形式,加深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通過作業訓練幫助學生找出不足,并能及時解決。“目標明確”即將問題明確化,使學生在學習時做到心中有數,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課后鞏固作業
課后鞏固作業是對當天所學內容的回顧與鞏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何設計課后作業是頗費腦筋的。能夠做到難度適中、作業量適度、作業導向準確,基本上就算是成功的課后作業設計了。應重視作業的質量,課后作業要能體現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強化教學目標的實現,注重學習策略的引導,關注學生思維的發展等。如學習英語打電話內容時,就應以對話形式展開,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和基本對話能力。在課后可以這樣設計作業: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英語電話對話情景,要求能熟練地表達出來,并在下一節課前抽查。老師在上課時可以選幾位學生到講臺上模擬電話對話。通過這種發揮主動性的設計與表演,可以有效地將新舊知識結合起來,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于實際生活中。這樣的作業設計既鞏固了課堂所學知識,又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對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也有積極作用。
二、小學英語作業的優化探索
英語作業是為教學服務,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必要手段。筆者認為可以從創新作業設計和創新評價方式兩個方面著手。作業設計應從小學生的心理認知規律出發,尊重每個個體的特性,充分調動其積極性,激發其創造性,啟迪其智慧。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實踐、運用英語知識,將課堂所學與生活實際有效對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英語語言綜合實踐運用能力。
(一)有效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
1.作業設計個性化
在以往的作業設計中,過于側重于教學大綱的要求,而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特征。根據現代教育理論,學校一切教學行為都應以圍繞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最終目標。作業設計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同樣需要以這一教學理念為導向。在布置作業時,可以多元化、多層次、多維度設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愛好,自主選擇作業形式。如同樣的課堂教學內容,在設計作業時,除了通常采用的書寫形式,還可以采用表演、美術、音樂等方式完成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形式。愛表演的同學會根據課文內容編排小品劇,愛美術的同學會根據課文內容制作出精美的單詞卡片,愛音樂的學生可將所學知識編排為一首旋律優美的英文歌曲等。
2.作業設計實踐化
培養小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是課程目標之一,強化學生的聽說訓練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但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需要堅持不斷的訓練才能實現。在作業設計時,就要鼓勵學生抓住一切機會與其他人進行對話交流,交流對象可以是外國人、同學、家人、朋友等。這樣經過長期的實踐訓練,學生的口語能力自然會得到大幅提高。
3.作業設計探究化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它可以激發學生的動力潛能,調動一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投入到學習中。教師應設計一些具有探究性的作業題目,讓學生去完成。如,學習顏色的單詞后,讓學生課后去尋找其它更多的顏色,并查詞典,請家人幫助,記錄下它們的描寫形式,寫在本子上,看誰寫的多,寫得標準規范,在課堂上公開表揚。在學習了地名以后,設計一張迷宮圖形,讓學生找出從進口到出口最短的路徑,并將經過的各個地方,用英文寫下來……這些具有探究性的作業,往往是學生所喜歡的。既讓學生掌握了課堂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發現能力。
4.作業設計拓展化
每個學生都是風格迥異的個體,他們對事物的認知都是富有個性特征的。教師要認識到這一認知差異,設計具有拓展性的作業。引導學生從自己獨特的視角來審視、思考、分析、歸納所學知識,發揮自己的特長,采用說、唱、演等形式對其進行再加工與整理。如制作英語手抄報,根據英語課文內容繪畫場景、創編音樂作品、編排情景劇等。這樣的作業設計既充分發展了學生的個性特長,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也鞏固了所學知識,提高了學習質量。
(二)有效的小學英語作業評價
作業評價是一項重要的教學環節,其對于幫助學生自我認知、挖掘自我潛能、激勵學生個性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新課程理念下的作業評價,不僅僅是對知識結果的鑒定,更是對學生整體發展的個性化關注。恰當的評價對學生的成長有著不可忽略的影響力。
1.分層評價,鼓勵為主
在檢查作業完成情況時,教師應采用分層評價方式,只要學生能夠完成本層次的作業內容就應得到鼓勵與表揚,不可按同一標準來要求學生。如,學生將所有題目做對了,可以得一面紅旗,如果英文字母書寫很干凈、規整,再獎一顆小星星,如果作業完成質量進步明顯的,再畫一張笑臉或寫上簡單評語。在這些評價的激勵下,學生頓時會產生成就感,對作業不再恐懼,反而是更加喜歡。
2.多向評價,共同參與
以往的作業評價是教師或家長的單向評價模式,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角色,缺少參與作業評價活動的機會。這不利于學生主動性的發揮,抑制了學生的自我糾錯能力。為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參與作業評價。可以采用自評、生生互評、教師總評、師生互評等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評價討論中,學習別人的優點,找出自己的不足,更加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當然,家長的參與也是必不可少,應定期進行家校互動,將學生在校內外的表現綜合進行評價,做到客觀公正。
3.多次評價,體驗成功
英語作業很難一次性做到完美無缺,需要多次評價和修改后,才能達到滿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更需要鼓勵,需要體驗成功,所以在每一次改正錯誤后,教師都要積極進行評價,只要學生進步一點,教師就應重新評價一次,鼓勵一次。這樣多次的評價,對促進學生主動改正錯誤,追求積極上進有著很大的幫助作用,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
責任編輯 陳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