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萍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多,社會對于企業管理的要求更為嚴格。為了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效率及質量,從而保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處于正常運轉狀態,進而為企業節約更多成本,就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在綜述勞動經濟學概念的基礎上,分析勞動經濟學與人力資源管理的關系,以勞動經濟學為切入點,就人力資源管理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 勞動經濟學 人力資源管理 研究進展
自21世紀以來,在社會經濟穩健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企業的管理水平取得了一定的進步與發展。與此同時,為了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企業工作重心逐步向勞動經濟學與人力資源管理轉變。其中,人力資源管理指以人本思想與經濟學為指導,利用報酬、培訓、甄選及招聘等管理方法運用人力資源滿足組織的發展需求,實現發展目標的活動統稱。勞動經濟學,指研究勞動力市場中勞動力需求及供給的影響因素、作用及關系的經濟學分支。[1]鑒于此,本文針對勞動經濟學下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具有顯著的價值作用。
一、勞動經濟學的概述
勞動經濟學,指研究勞動力市場中勞動力需求及供給的影響因素、作用及關系的經濟學分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派、新古典經濟學派、芝加哥學派、制度經濟學派及古典經濟學派,屬于經濟學的主要組成部分。[2]
從我國國情的角度來看,勞動經濟學的研究范圍包括勞動效率、勞動保險、勞動力工資、勞動力微觀及宏觀管理、勞動力需求及供給、勞動力就業及勞動力再生產。其中,勞動力需求及供給,又包括勞動力結構、勞動力供求長期及短期平衡及勞動力資源人工基礎;勞動力宏觀管理,又包括勞務市場管理、勞動力管理體制及勞動力流動等;勞動力微觀管理,又包括勞動力保護、勞動環境、勞動計量、勞動定額、勞動分工協作、勞動力人員配備及勞動力組織。[3]該研究范圍涵蓋經濟發展及勞動力等多方面內容,直接影響社會經濟及勞動力的發展前景。
相較于國際勞動經濟學,我國勞動經濟學起步晚、發展緩慢,尚不存在明確的研究體系。現有的研究水平無法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如何加快勞動經濟學的研究進度,是我國經濟在發展進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4]
二、人力資源管理的概述
人力資源管理指以人本思想與經濟學為指導,利用報酬、培訓、甄選及招聘等管理方法運用人力資源,滿足組織的發展需求,實現發展目標的活動統稱,屬于企業管理的基礎知識,對企業發展具備重要意義。人力資源管理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發展至今已初步形成成熟的概念體系,替代傳統的人事管理概念進入全新時代,是現代企業管理的基礎理論。[5]
人力資源管理可分為管理勞動關系、分配薪酬福利、管理人事績效、組織人事培訓、統籌人力資源及招聘人力資源,其目的是最大程度發揮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按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來看,可分為微觀人力資源管理及宏觀人力資源管理兩類。其中,微觀人力資源管理指企業管理層利用管理企業內部組織,調整企業內部人與事、人與人的關系,最大程度發揮出人的潛能,合理指揮、控制、規劃及組織人的活動,以促進企業發展。宏觀人力資源管理指企業管理層控制、規劃及組織整體人力資源,調節整體人力資源情況,符合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
三、勞動經濟學與人力資源管理的關系
勞動經濟學屬于人力資源管理的支撐學科,對于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勞動經濟學著重于經濟學理論,人力資源管理著重于管理學理論,二者存在著密切聯系,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共同發展,缺一不可。從概念的角度來看,勞動經濟學將企業與個人的關系稱為“勞資關系”,人力資源管理將企業與個人的關系稱為“雇傭管理”。
二者本質相似,研究對象不同,勞動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為勞動力市場,利用市場自身完成調節,不存在交易成本,人力資源普遍呈在競爭關系,市場競爭越激烈,人力資源的配置效率越高,其目的為經濟利益,具有完全性契約性質。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對象為企業內部勞動市場,利用企業管理層完成調節,存在一定的交易成本,人力資源普遍呈合作關系,企業內部資源的合作度越強經濟效益越高,具有不完全性契約性質。二者的研究任務與內容互相影響、相輔相成,從根源上看均是為了促進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平衡市場及人力資源的關系。
四、勞動經濟學下人力資源管理
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各個國家的科技水平、經濟水平及社會生產力取得了一定的進步與發展,生產條件的變化逐漸帶來社會整體形勢的變化,促使人力資源的地位得以迅猛提升。同時,西方發達國家有學者提出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理論,標志著“人力資本體系”的誕生。發展至20世紀90年代末期,常規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已無法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逐步向現代人力資源管理轉變,構建具有人力資源組織、開發及統籌功能的體系,顯著提升企業勞動人員的工作效率。
從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來看,“人”作為企業的核心資源,不僅能創造財富,還能逐步開發其利用價值,完成人力資源的最佳配置。例如,組織相應的職業培訓互動、指導工作人員規劃職業生涯等均體現上述特點。該管理模式及理念不僅激發了企業的活力,還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支撐。
相較于國際人力資源管理,我國人力資源管理的起步晚、發展緩慢,與國際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的差異大,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多,人力資源管理已初步形成相應的體系,滿足我國勞動力特點、企業模式、經濟市場及國情的需求。然而,從線階段我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水平來看,一部分企業對于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管理方式存在盲目性,造成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無法正常開展,流于形式,無法真正發揮人力資源管理的真正作用,導致人力資源的浪費,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及生產效率。
從勞動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將勞動力投入所得勞動工資稱為“勞動邊際費用”。于短期內,企業成本投入固定不變,勞動力數量作為唯一可變量,一部分企業以減少勞動力雇傭數量為主要方法,擴大企業的經濟效益,但是勞動力邊際收益超過勞動邊際費用,企業應該增加勞動力的數量,擴大企業的經濟效益。從長遠角度來看,企業資本投入金額及勞動力數量均屬于變量,雇傭大量勞動力以提高生產效率,完成資本與勞動力的替代。同時,薪酬管理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組織部分,科學的薪酬管理體系不僅能激發勞動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勞動人員的工作效率,還能樹立勞動人員的崗位責任感。
五、結語
通過本文的探究,認識到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多,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水平逐步成熟,為了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效率,加快人力資源管理的改革,分析勞動經濟學與人力資源管理的關系,以勞動經濟學為切入點,探究人力資源管理具備的顯著價值與作用。
(作者單位為吉林省交通工程造價管理站)
參考文獻
[1] 藺仿如.淺談勞動經濟學下的人力資源管理[J].人力資源管理,2015(01):162-164.
[2] 王媛.試論基于勞動經濟學背景下的人力資源管理[J].時代金融,2015(09):184.
[3] 王金輝.從勞動經濟學角度解剖人力資源管理[J].經營管理者,2014(26):193-194.
[4] 王萬星.從勞動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人力資源管理[J].人力資源管理,2016(05):46-47.
[5] 李沐青.基于勞動經濟學的人力資源管理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08):76.